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姓名:学号:学院:班级:摘要:高血压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
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已超过10%,并且出现低龄化趋势,许多的中青年人已进入或开始进入这一行列。
2002年全国18岁以上是成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18.8%。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曾公布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病每年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接近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据统计,40-50%的心肌梗塞与高血压有关;而脑梗塞,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也是高血压病,据统计,50-60%的脑卒中与高血压有关;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以导致肾动脉硬化,从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而高血压一旦得上,就是终身性的,只能控制不可治愈。
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医学界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如何远离高血压,这是一个有关于药物,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复杂问题。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药物生活方式饮食健康一,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及诱发病因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
雅祥中医中药百科全书中提出,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太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
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此外,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二,治疗药物抗高血压药的原理是强行扩张血管达到降压的目的,服药了血管被扩张,停药后血管收缩,再服药,血管又被扩张,停药,血管收缩。
久而久之,血管就像充气放气的气球,变薄,变脆,失去弹性,容易动脉硬化,遇到刺激易破裂,引发脑溢血,危及生命。
西药抗高血压药物1.利尿如氢氯噻嗪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降压药:如利美尼定等。
(2)神经节阻断药:如樟磺咪芬等。
(3)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如胍乙啶等。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等。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如卡托普利等。
(3)肾素抑制药:如雷米克林等。
4.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等。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和硝普钠等。
中药抗高血压药物1.常用中草药,如:山楂,罗布麻,决明子,长白山灵芝,杜仲,地龙,野菊花等。
2.常见中成药,如:牛黄降压丸,真菊降压片,山楂降压胶囊等。
中药降压药引(1)罗布麻:味淡涩性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
(2)稀莶草:味苦性寒,祛风通络、清热降压。
(3)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清肝、散结、化痰、降压。
(4)钩藤:味甘性微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5)杜仲:性味甘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
(6)决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低血脂及血压功,防止血管硬化。
(7)石决明:味咸性寒,清肝明目、平肝潜阳功效。
(8)茺蔚子:味甘性微寒,活血调经、凉肝明目、降压。
(9)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
(10)地龙:即蚯蚓,性咸味寒,降压。
(11)葛根:味甘辛性凉,改善头晕头痛、肢麻、耳鸣。
(12)生槐花:味苦性微寒,降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13)黄苓:味苦寒,使血压降低,改善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
(14)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消食化积,活血降压。
(15)淫羊霍:味辛甘,性温,补肾壮阳,祛风湿,降压。
(16)吴茱萸:味辛苦、性热,疏肝下气,散寒止痛。
(17)臭梧桐:味辛苦性凉,祛风湿、降压。
(18)长白山灵芝:性平,味苦,养肝降血压。
目前药房中的降压药共分五类:1.利尿剂:氢氯噻嗪。
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或有心衰表现的患者,应用中要避免血钾过低。
2.洛尔后缀: 受体阻滞剂(BB)如美托洛尔,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快速心率失常,青光眼和怀孕的患者,但若有哮喘或周围血管痛则不要使用该药,同时该药还会增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3.地平后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尼群地平,可有效防止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
4.普利后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适用于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5.沙坦后缀:后起之秀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ARB)厄贝沙坦(安博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ARB不仅是优秀的降压药,还有很好的降压外的作用,它对容易受高血压影响的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患有糖尿病的人,随着病情进展,可以会逐渐出现肾损伤,蛋白尿,肾功能变差等,目前的研究已证实,ARB对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有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应该说,除了ARB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也是一类很好的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但ACEI常会导致服药者出现恼人的干咳,尤其是黄种人,其发生干咳的概率比西方人高,不少病人因无法忍受干咳,不得不忍痛割爱。
ARB是在ACEI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降压药,虽然它在上世纪90年代已应用于临床,但相对于其他几类国内外公认的基本降压药来说,也算是新秀。
其他几类降压药,如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应用于临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ARB的出现给需要服用ACEI,又无法忍受干咳病人带来了喜讯,因为凡是ACEI适用的病症,ARB几乎都适用。
和ACEI一样,ARB也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它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
ARB的药物代谢需要由肾脏排除,有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是否需要使用ARB,应由其心,肾专科的医生共同决定,另外,双侧肾动脉狭窄和妊娠妇女禁用ARB,哺乳期的母亲及准备怀孕的高血压妇女,最好不用ARB,以免影响胚胎的发育和宝宝健康成长。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1 利尿药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
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
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
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3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
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
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
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5 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
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
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
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
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三,抗压药应用容易出现的问题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中会出现下列问题:( l )俘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ACEI 之间合用,多数可使降压作用加强,但同时毒副作用也增加,应注意合理使用和调整药物剂量。
( 2 )非洛地平与美洛合用,可能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35 % ,疗效和毒性均有所增加。
( 3 )普蔡洛尔与硝苯地平合用,降压效果加强,但要警惕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
( 4 )钙拮抗剂(如稍苯地平、地尔硫草)与日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联用,可发生累加的协同的治疗和毒性作用。
、( 5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致心衰及传导异常。
( 6 )维托帕米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但要调整前者剂量。
( 7 )卡托普利与维拉帕米、阿替洛尔合用,前者可降低后者的药理作用。
( 8 )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