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第一节肾病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一、肾活检穿刺术病人健康教育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肾活检的病理诊断已成为肾内科临床医生对肾脏病病人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临床医生广泛采用超声定位,用穿刺针经皮肾活检穿刺法,穿刺点一般选在肾下极稍偏右侧,此处能最大限度的避开肾门附近的大血管及肾盂肾盏,减少肾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灵活的优点。
【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肾炎。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精神病或不合作者、先天性孤立肾、肾肿瘤、肾周围脓肿、肾积水、充血性心力衰竭。
(2)相对禁忌证:过度肥胖、高度水肿、严重贫血、高血压(160/110mmHg),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系先天畸形。
【健康教育要点】1穿刺前健康教育(1)心里指导:详细说明肾活检穿刺术的目的、意义、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内容及国内外开展情况,并利用现身说法让病人理解肾穿刺是一项常规普及性的检查,肾穿刺并非手术,穿刺时一般不会感觉疼痛,取出的微量肾组织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影响,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2)术前准备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晚如有睡眠障碍可口服地西洋,以保证睡眠质量。
术前持续血压增高者需给予泵入降压药,直至血压平稳。
术前一日常规检查生化、凝血功能,如有凝血机制障碍者需推迟手术日期。
有感冒、咳嗽、发热及便秘应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为避免局部皮肤感染,穿刺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洗澡,清洁皮肤,如体质虚弱不能洗澡,应局部皮肤清洁。
(3)憋气训练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天需要练习憋气,因为穿刺需要在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止在穿刺时因呼吸上下移动划伤肾脏,导致出血。
指导病人练习时取俯卧位,于正常吸气末屏住呼吸半分钟,然后缓慢呼出余气,放松身体,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告知在肾穿刺时,要配合医生的口令进行。
(4)床上排尿训练:告知病人术后由于体位的改变,可出现排尿不畅或无法排尿的情况,因此,术前需要在床上取平卧或俯卧位练习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穿刺前一天至少练习在床上排一次尿,掌握改变体位后的排尿方法。
2.穿刺当天准备指导(1)穿刺日早餐或午餐勿进食过饱,避免因进食易胀气的食物引起腹胀,影响超声下肾脏的影像,穿刺前排空大小便,防止术中损伤膀胱。
(2)术前更换修养服(可穿贴身内衣、内裤),天冷时外面可套上穿脱方便的棉衣,以防受凉感冒。
(3)嘱咐病人手术前应带好量杯、吸水管及男女病人使用的接尿器等。
(4)告知病人穿刺当天,护士会根据医嘱做过敏皮试,为术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做准备。
手术当日停用一切抗凝药及活血药,穿刺前半小时需要用止血药。
3. 穿刺后健康教育(1)卧位与休息指导:告知病人术后需采取俯卧位,局部用沙袋压迫6h,除腰部以外均可活动,解除沙袋压迫后可采取仰卧或侧卧位,24h绝对卧床。
有肉眼血尿时需延长卧床时间,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用力咳嗽、排便、大笑、提重物,以免增加腹压而诱发出血。
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爬上、跳舞、跑步等。
(2)术区观察指导:告知病人一般术后有轻度的腰酸、腰痛,无需处理。
如疼痛未见好转,且持续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肾周血肿发生。
术区保持清洁干燥,1周后方可洗澡,避免感染。
(3)排尿观察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后需连续留取3次尿标本送检,女性病人在月经期不需留尿标本。
术后观察尿色、尿量,一般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或深黄色,术后可出现肉眼血尿,呈淡红色,但持续时间短,为1-3d,无需特殊处理,会自行消失。
当血尿颜色逐渐加深,并伴腰痛明显时,需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同时应减少活动,延长卧床时间。
对因改变体位而排尿不畅的病人,可采取条件反射刺激或遮挡屏风促进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
(4)病情观察指导:告知病人术后每半小时护士要监测一次血压、脉搏,连续监测3h。
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以便及时处理。
(5)饮食指导:告知肾活检穿刺后可正常进食,多食水果蔬菜,鼓励多饮水,促进排尿,防止便秘。
但尿少、水肿者适量即可,以防止水肿加重。
二、肾病综合征病人健康教育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d)、高脂血症及水肿,有以上4个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常见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药物及感染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疾病特点】1.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与免疫性有关的疾病,往往是慢性过程,复发率高,常由某些外界因素诱发。
其预后除与病人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外,也与病人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有直接关系。
2.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原发疾病的治疗,多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环孢素。
二是对症治疗,针对低蛋白血症、水肿、高凝状态、高脂血症、高血压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病人不易接受的不良反应,如满月脸、水牛背、性腺抑制、脱发等。
感染、血容量不足、急性肾衰竭、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
【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尿标本留取方法指导: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要根据各种尿检的结果进行,因此,病人准确及时地留取尿标本至关重要。
重点应交代留取24h标本过程中易出现误差的几个环节:①晨起第1次尿要弃去;②不要忘记加入防腐剂;③留取标本应混匀;④记录尿量于化验单上;⑤尿标本不可混入粪便;⑥女性病人月经期间不宜留取尿标本。
(2)休息与活动指导:告知起病2周内或大量尿蛋白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一般情况好转时可下床轻微活动。
1-2个月活动量宜限制,避免剧烈活动,3个月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
强调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3)预防感染指导: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体内的免疫球蛋白也随之丢失,加之应用大量激素,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各种感染。
因此,应告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空气消毒,防止受凉感冒,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4)皮肤护理指导:知道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每2h 1次,勤剪修指甲,被服衣裤应柔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破损。
高度水肿少尿者,要求准确记录出入量,测体重、血压。
眼睑及面部水肿者,指导抬高枕头,胸腔积液者取半卧位,阴囊水肿者用拖带将阴囊托起。
穿刺拔针后,嘱咐按压皮肤至液体不外渗为止。
(5)饮食指导:肾病综合征经常是负氮平衡,建议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供给蛋白质应为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类。
限钠饮食,食盐量为3-5g/d,并根据水肿程度、有无高血压、血钠浓度、激素量等调整入量。
低蛋白血症、水肿明显,给予无盐饮食。
利尿开始,尿量增加给予低盐饮食。
严重少尿者嘱其控制水摄入量(含食物、水果的含水量),强调病人及家属不得随意调整输液速度。
嘱咐少尿时严格限制钾的摄入量,尿量增多时要适量增加钾的食入,高钾食物有大枣、鲜蘑菇、榨菜、卷心菜、柑橘、香蕉、西瓜等。
(6)用药指导①利尿药用药指导:说明利尿药可引起听力障碍、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嘱咐注意用药反应。
除准确记录24h尿量外,应记录用药前后的尿量,便于医生判断疗效及液体入量,防止大量利尿而出现脱水。
根据尿量及血清离子情况控制电解质的入量,防止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告知如有疲乏无力、腹胀出现或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
②抗凝药用药指导:告知服药期间注意观察尿色、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现象,如出现以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各项穿刺后要延长按压时间,皮下注射肝素部位如有硬结,不要自行热敷,要及时通知护士。
③糖皮质激素治疗指导:治疗前需与病人及家属交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以取得配合。
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呕血、黑粪、继发感染等情况。
强调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系统而正规的按时按量,坚持足够疗程的用药,不可随意骤然减量或停药。
④细胞毒性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为环磷酸胺,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
由于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易继发感染。
用药前向病人说明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
如发现血尿等立即通知医生,出现脱发需解释脱发的原因,认识到脱发是暂时现象,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7)心理指导:肾病综合征疗程长,病情易反复,病人往往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应合理解释疾病性质和治疗、护理相关知识,使其对所患疾病的特点有初步认识,了解控制病情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
2.出院健康教育(1)预防知识指导:告知出院后防止过劳,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大运动量,活动时先室内后室外,并注意安全,以防摔伤。
服用激素的病人对冷敏感性差,告知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不用空调,如已有感冒应及时就诊。
长期大量服用激素可出现胃溃疡甚至穿孔,嘱咐不可食生冷硬食物或暴饮暴食。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感染。
使用激素易发生毛囊炎而导致严重皮肤感染,嘱咐要注意皮肤卫生,如有毛囊炎时,用 2.5%碘酒反复涂擦控制感染。
(2)自我监测指导:教会病人用试纸检测尿蛋白,观察尿中如有泡沫可能为尿蛋白增多,需及时就诊。
(3)复诊指导:嘱咐出院后每周复查尿常规,每半个月到专科门诊复查,半年后每1-2个月全面复查一次。
三、泌尿系感染病人健康教育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尿路感染,真菌性尿路感染及病毒性尿路感染等;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根据临床有无症状可分为有症状尿路感染和无症状尿路感染;根据有无尿路异常又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疾病特点】1.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
通常由上行感染引起,绝大多数由粪便性病原体引起,血行感染仅占尿路感染的3%。
易感因素为尿路梗阻、泌尿系畸形和结构异常、尿路插管及器械的使用、机体抵抗力减弱、女性尿路解剖及生理特点等,因此尿路感染以女性居多,以生育年龄的已婚女性最常见。
2.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以尿痛、尿急、尿频、排尿不畅、下腹部不适等膀胱刺激症状为主。
尿中有大量的白细胞,可伴镜下或肉眼血尿,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0000/ml。
肾盂肾炎可有腰痛,急性肾盂肾炎还可有寒战、高热,一般是弛张热。
就诊病人以门诊治疗为多,因此,对就诊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要点】1.中段尿留取方法指导(1)说明检查的意义及正确的留取方法,讲究先清洗外阴及尿道口,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外阴,再用棉签蘸尿道口,然后嘱病人排尿,将中段尿置于无菌试管中(无菌试管口及塞子在留尿前后均燃烧消毒)。
(2)交待留取中段尿培养标本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尽量留清晨第1次中段尿;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先做中段尿培养;留尿时不可污染瓶塞及管口,女性病人不可混入白带;留尿后立即通知护士送检,室温下置放时间不可超过1h;收集中段尿时,消毒液不宜混入尿标本内;收集时的中段尿尽可能在膀胱内存留6h,让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