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护理ppt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
气 管
口腔护理
插 管
牙垫的护理
的
导管的固定
护
理
如何预防人工气道的意外拔除呢
✓每日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 ✓适当的约束
✓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应给病人头部 活动范围;为病人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 从固定架上取下,以免被牵拉而脱出
每次吸痰时间勿大于15秒,两次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
选择适宜口径的吸痰管,
插入时不得吸痰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脉搏氧饱和 度和心电的变化,防止心跳骤停及严重缺氧,当心率 明显减慢或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至90%则立即停止吸痰, 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并进一步观察病情变化。
小结
良好的人工气道的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的 发生,因此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的固定,气囊 的管理,气道的湿化,分泌物的吸引都是气道管 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们缺一不可
定期气囊放气
传统的方法:气囊定时充气-放气
目前的方法:如果没有指征,通常不常规 气囊放气,因为气囊放气并没有明显影响 气管壁的压力,相反却增加分泌物吸入和 诱发低氧血症的危险。
定期气囊放气指征:
➢ 为了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 ➢ 为了清除气囊上方的潴留物。 ➢ 为了让病人发声。 ➢ 在气管插管、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或外科 手术后,为了评价气囊内气体的容积。
气囊管理不当并发症
①气体从套囊薄弱处逸出而失却防漏效能; ②当囊内内压超过4.3kPa时,可引起局部粘膜
压迫性缺血,痊愈后可能形成环形瘢痕而致气 管狭窄; ③气管扩张,气管后壁膜部受损。 ④长时间过高的囊内压还可能引起气管软化或坏 死,向前可破入无名动脉,向后可穿入食管, 均足以致命。
人工气道的护理
湿化液一般每日不少于200~250 ml
持续滴注可用微量泵,一般为5~10 ml/h
间断滴入为每隔30~60分钟向气道内 滴入2~3 ml湿化液
湿化效果的判定
✓1、 湿化满意 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 咳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 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2、 湿化过度 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 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 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紫绀、脉搏 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3、 湿 化不足 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 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病 人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 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气道湿化的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
每日气道湿化液的基本用量计算方法
A 非机械通气治疗者
24h湿化液需要量=(34mg/l-空气含水量mg/l) × 24h通气量 例如:室内温度27°C,室内相对湿度为60%
24h湿化液需要量=(34mg/l–15.44mg/l) × 17280L≈ 312ml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湿器(人工鼻)人工气道护理
宿迁市工人医院ICU 陈莎莎
人工气道的概念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 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 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 病提供条件。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 上呼吸道梗阻 ➢ 保护呼吸道以防误吸 ➢ 作为吸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
通道 ➢ 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 ➢ 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
定期气囊放气
1、每6—8小时放气囊一次,每次5—10分钟。 放气囊时必须应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 术,吸净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误入 气管,引起阻塞或吸入性肺炎。
2、患者进食时,应将气囊充分充气,并让患者 半卧,以免误吸或食物向气道内返流。
3、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应将气囊充分充气以 免影响潮气量。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 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 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 带管。
气
创面的护理
管
套管的护理
切 开
套管的固定
的
吸引
护 理
口腔护理
护理要点
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尤其在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2、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喉垫, 出血量多时应及时静脉或局部给予止血 药。
二度和三度的痰液打水吸痰(无菌生理盐水每次 5ml)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有效的吸痰决定于
压力:成人用120-150mmHg
儿童用80-100mmHg
吸痰器内径大于4mm,一般为气管插管或 气切套管内径的1/2-2/3
集痰瓶容积小于3000ml
B 机械通气治疗者
24h湿化液=[34mg/l–(空气含水量mg/l+02含水量mg/l)] × 24h通气量 例如:室内温度27°C,室内相对湿度60%
24h湿化液需要量=34mg/L × 17280L ≈587ml
湿化方法
1 呼吸机的加温湿化装置 2 呼吸通路滤器(人工鼻) 3 气道内雾化 4 气道或人工气道内直接滴入
防止并发症 口腔压伤
口腔卫生的保持 病人的体位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 鼻咽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口和鼻通气道 口,鼻咽通气道可辅助建立人工
气道,放置口咽通气道应注意给药抑制气道反 射或用压舌板压舌,避免咳嗽或喉痉挛。成人 口咽通气道有大(100mm),中(90mm),小(80mm)三 种型号。鼻咽通气道的长度可按从鼻孔到耳孔 的距离来估计,大约比口咽通气道长2-4cm。放 置鼻咽通气道应注意润滑鼻部并沿鼻腔底部进 入,石蜡油润滑,去氧肾上腺素滴鼻收缩血管,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等措施有助于防止鼻出血和 避免并发症。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 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 鼻咽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口咽气道的适应症
1. 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2. 有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抽搐者
3. 带有经口气管内插管者可于气管插管旁 插入口咽气道,以防咬闭气管插管而发 生部分梗阻
护理要点
恰当的固定人工气道的外端 吸入性肺炎
6、拔管前应先吸除套管内外的分泌物,拔管 后吸除窦道中的分泌物。消毒伤口,并拢 皮肤,用蝶形胶布固定伤口,盖上消毒纱 布,使伤口不漏气。指导患者在咳嗽时按 压纱布堵住伤口,以免咳嗽时因局部高压 而引起漏气。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人工气囊的护理
3、气管切开垫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和 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天更 换1—2次。
4、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 症。必要时伤口周围分泌物留取标本做细 菌培养,以指导用药。
5、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 毒一次。外套管在术后7—10天伤口形成窦 道后,每月消毒一次。塑料套管每1—2月 更换一次。
将痰液稀释,如用生理盐水或无菌纯化水
吸痰引起的并发症
缺氧:吸痰时将分泌物吸除的同时,肺泡塌 陷,从而导致缺氧的发生。
心律不齐:缺氧,迷走神经反射。
呼吸道粘膜机械性损伤:压力过高,用力过 猛,不必要的抽吸,不合规定的吸痰管。
感染
吸痰管阻塞支气管:导致肺扩张不全,缺氧。
并发症的预防
吸痰前后应间隔,应供应纯氧
手指捏感法 固定注气法 血压计床旁测定 专用测气囊压力装置 电子气囊测压装置
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
2.45KPa(25cmH2O)以下,即
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
气囊充气量
漏气技术&最小封闭容积
具体操作步骤:(1)医生或麻醉师按常规方法 给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护士将听诊器放置于 颈部喉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充气8-10ml,直到气 囊周围完全不漏气;(2) PEEP通气吸气时, 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0.25-0.5ml,直到吸气 压力到达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少量漏气 是指正压通气吸气时,用听诊器放置于颈部喉 及气管部位在吸气末听到轻微的漏气声音,也 叫漏气技术)。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 时的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简写MOV)
痰液的判断标准
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 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减少湿化量)
Ⅱ度(中度粘痰):痰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 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气道湿化不足。适当加大湿化量)
Ⅲ度(重度粘痰):痰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 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 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气道湿化严重不足)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需2人配合操作)
1、患者取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2、充分吸引气道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3、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
气末时,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 气。
4、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 呼吸器,使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 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时迅速充气 囊。
5、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 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 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
目的
①施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 ②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 吸道(误吸); ③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平 稳。
气囊的类型
➢ 大容量低压气囊
气囊护理的意义
充盈不够,发挥不了密闭气道的作用 充盈过度,又会增加损耗和局部的压迫
气囊充气及压力监测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