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题目: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课程:自然辩证法学院: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专业:凝聚态物理学号:2013010606姓名:何晓芳班级:14 班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在征服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当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科学与人文二者有机地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而深入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内在统一关系及其融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科学与人文两者关系历史发展的考察,试图在国内外学仁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融合的必然性和现实途径;从而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同时,试图为现实社会发展寻找一种价值选择:弘扬理性、求实、创新的科学文化,又关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指导人类行为向真、善、美的境界发展。
关键词:科学;人文;融合科学与人文源远流长。
它们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本身有着深刻的关联。
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消除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促进其相互融合,无论是对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或是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它们应该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1科学与人文内在统一关系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学与人文有不同的内涵,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 “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如何做人。
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技问题。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便能产生最佳效应,推动社会和事物前进。
科学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19世纪,此时的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将之看作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可以区分为下面几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直接的对立性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在性、客观性,研究手段的实验性、控制性,研究结果的定量性、可检验性,理论功能的解释性、预见性等,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建立一系列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立是现实的,对于人的自我理解和发展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从本源上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以“外向地认识自然”和“内向地观察自己及生活”的方式进行自我理解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二是人们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主观意见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对于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常因人的具体评价而表现出某种对立。
这种对立本质上是人们对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非系统化反思,它源于科学研究的职业化以及人以自己本学科为中心理解和解释文化的解释学属性。
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这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反思。
它们之间的对立,是哲学思潮也是哲学形态的对立。
四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是人哲学地理解科学规范,将科学的特征推至极值而领会到的科学的理想的精神气质。
当人们用这种精神规范科学家群体的行为、价值取向、道德培养时,就变为了我们所说的科学的人的精神。
因此,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既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
它们之间的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
2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人文从根本上是内在统一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两种文化内在统一的终极基础。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在人的身上映现着自然系统的完美和谐与动态演进。
这就为以自然为对象的科学与以人为对象的人学融合提供终极基础。
人是一切科学的主体,是科学及科学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根本依据,人的生存意义决定着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即科学技术的终极指向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最高目的;科学理性在价值尺度上也只能以服从人的人文本性为最高价值。
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想和激情并与人类自身发展、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依靠科学将自己从动物界提升为人,并演进为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主体:而科学文化也在人文的关照和指引下不断向前发展。
科学是因为人的存在才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离开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科学的发展就变得毫无意义,科学什么时候离开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什么时候就成为社会发展的祸害。
任何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都离不开三种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这三种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交叉,构成人类生活方式总体结构的基础。
而科学与人文正是渗透于人类生活方式各个要素之中的文化意识和观念,是与特定的人类生活方式的总体连为一体的。
正是这种关系,成为科学与人文统一的内在根据。
科学精神本身就体现着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科学体现的精神并非只是自然科学的精神,而是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关心人类自身及其命运,必须是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
”[1]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臻美精神、以及如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一默顿所揭示的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论的精神气质等,本身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以实证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珠联璧合为根基的科学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以及由此衍生的独立性、独创性、自由、宽容、公正、人的尊严和自重等价值,都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情操;也是抗衡和抵御现代社会的种种流行病-一极端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有效解毒剂。
这样,我们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中,就看到了科学与人文的内在统一性。
3科学与人文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科学向人文的渗透表现为:科学的方法被应用于研究人文现象,人文领域也力图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人身上,发现某些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普遍规律加以概括的东西,从而为人及社会的科学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手段与根据。
像语言学,开始作为纯粹的人文学科,在现代则日益广泛地使用实验和数学方法,以至于有成为“语言科学”的倾向。
科学向人文的渗透还表现为在人文探求的领域中,也开始注重以“实证判据”来为人文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合理性与实在性提供证明,以“实验事实”去说服人。
长期以来,人文知识似乎只是一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领地,而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现在对于人文知识的课题,也开始注重实证,通过增加科学性来取得“合理性”、“确实性”的身份。
科学利用其成果对人文现象的微观构造解释、历史起源解释、因果规律解释、功能作用解释等等,增加了人文知识的确实性和实在感,以便于它能在人类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促进了人文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和人文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科学能保证人文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则能保证科学的正确指向。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本质的不断提升,一刻也离不开科学与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技术手段及科学方法,甚至学科的发展所引起的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于人的解放与自由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离开科学,就不会有人类繁盛的文明,社会无从前进,个人也无从发展。
科学与人文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面,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引导而被滥用的话,也可能带来危害。
例如,核武器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国防科技的象征,但它是绝对不可滥用的。
又如: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可以解决医学上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克隆人虽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克隆人还更反“应该”、反伦理、反人类。
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更需求善导向。
在21世纪,科学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的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加强科学伦理和道德建设,需要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
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到中国以后,改变了当时中国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可以说,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和新发明都在改变人类物质世界的同时,改变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很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需要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神。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需要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科学与人文,不可缺一。
4科学的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一致性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本质体现在价值层面上。
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同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息息相关。
首先,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科学的迅猛发展必然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等人类知识和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丰富和提升着人类文明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
其次,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不仅是使劳动真正成为自由的活动并赢得充裕的自由时间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人们扩大社会交往和社会联系的必要条件。
最后,无论是人类从自然力中获得解放,还是从社会关系中获得解放,或者同这两方面相联系的思想解放,科学术都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的力量”。
[2]现代高科技由于其高度的社会化,高速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它自身隐含的对人、自然和社会的积极的正价值和消极的负价值空前显著。
同时高科技作为一种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融入人的价值、目的、心理情感、审美要求、伦理道德等人文因素。
因此,只有把高科技与人文统一起来,才能使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由此可见,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
尤其是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它对于人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