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食用色素

食品添加剂专题教学食用色素


天然色素缺点: 1. 较难溶解,不易上色均匀。 2. 染着性较差,某些与食品原料反应而褪色。 3. 坚牢度较差,局限性(温度,光照,PH, 氧化等)。 4. 难调色。不同色素相溶性差,难调。 5. 成分复杂,易产生沉淀,混浊等现象。 6. 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金属离子作用下 发生分解。变色,生成不溶盐类。
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质 (动植物或微生物代 谢产物)
缺点:难溶,着色不均,稳定性差等。 优点:多数安全,但必须进行毒性实验
合成色素: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芳香烃化合物 为原料合成
特点:性质稳定,着色力强,成本低廉 近年发现多数有害
茜草,别名血见愁、土丹参、红内消等。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 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 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有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 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 月,果期8-10 月。茜草在我国分布广泛,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 林缘,春、秋季采挖。 茜草色素(Madder root colour)可谓是一种驰名中外的古老的 天然植物绿色色素。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即将其应用于丝绸织品、 药品等方面。茜草色素远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汉武帝时代即开始 作为丝绸织品的色素。史书有“染绛茜草也”的记载,并为我国 灿烂的丝绸之路文化的兴起、发展和兴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消费者对更天然、更安全化妆品的追崇,绿色化妆品逐步走 进人们的生活。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功效好、副作 用小, 无过敏现象, 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茜草色素, 可以尝试应用于绿色化妆品的天然色素。
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1.红曲米 (1) 醇溶性 (2) 对pH变化稳定,耐光,耐热 (3) 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着色力强
2.焦糖 用铵盐作为催化剂时,生成4-甲基咪唑,引起动物
惊厥 限量、限制使用范围(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
3.甜菜红:植物类色素,不限量 4.虫胶红(紫胶红)
紫胶虫分泌,属蒽酮衍生物,不得超过0.5mg/kg 5.β-胡萝卜素:属营养素 6.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但不稳定
一、食用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存在于自然资源中的有色
物质。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
素和微生物色素和无机色素; 按照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四毗咯衍生物、
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色素、酮类衍生物、 醌类衍生物等;
按溶解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 脂溶性色素。
•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 花黄、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 糖色、焦糖色生产焦糖色、红米红,菊花黄 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 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 伦红、桅子黄、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 橡子壳棕,NP红、多惠柯棕,桑椹红、天 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花生农红、 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植物炭黑,密 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橘 黄,姻脂树橙、胭脂虫红等
2.1 食品着色剂
定义:又称色素,是通过使食品着色后改善其感 观性状,增进食欲的一类物质。
作用:
(1)使制品色泽统一; (2)刺激消费者购买食欲; (3)改善加工食品的色泽; (4)增加营养、疗效作用; (5)通过颜色区分、识别食品;
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
假如两种色光( 单色光或复色光 ) 以适当地比例 混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 “互为补色”。 例如,红色光和 青色光为互为补色光;品红与绿、 黄与蓝、亦即三原色中任—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 混合色光都互为补色。补色相减 ( 如颜料配色时。 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 ) 时,就成 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 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 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用于酸性食品如葡萄酒、 饮料、果酱、果冻等食 品的着色。
•来 源:从红甘蓝的叶 中提取、精制而成。主 要由花青素、黄酮等组 成。
1.叶绿素铜钠盐
用途:天然食用色素,本 品可用于青豌豆着色、薄荷
酒着色等 来源:蚕沙、竹叶、芭蕉 叶、芦苇及菠菜叶中提取。
甜菜红色素
紫胶红色素
又名虫胶红,是从 昆虫分泌物紫梗 中提出的天然食 用色素。为红色 粉末,与其他天 然食用色素相比, 它的纯度高,着 色力较强,对光 和热的稳定性好。
•橘子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面条,糖 果,饼干,饮料,酒 类等食品着色
• 来 源:茜草科植物、 橘子。
•甘蓝红色素
➢来 源:菊科植物红花 的花瓣。
姜黄色素
为姜科植物姜 黄(中药)的 根茎,冬季或 早春采挖,洗 净,除去细根, 煮或蒸至透心, 晒干
焦糖色素
由饴糖或蔗 糖在高温下进行 不完全分解并脱 水而形成的物质。 使用氨水、硫酸 铵、碳酸氢铵及 尿素做催化剂者 为氨法酱色。 (非氨法酱色是 允许食品添加 的)。
提取方法
红曲红色素
•用途:适应于酸性食品、饮 料、汽酒、冰淇淋、糖果、 干酒和红酒等方面的着色, 特别是葡萄酒最理想的着色 剂。
•来源:以大米为原料蒸熟、 接种、培养、提取、浓缩成 为液体产品或加工成固体产 品,其水溶性好、耐光、耐 热、耐酸、呈宝石红。
•红花黄色素
➢用 途:天然食用色素, 本品可用于茶,饮料, 高级点心,面条,糖果, 饼干,罐头和酒类等食 品着色。
二、食用天然色素的特性及提取方法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物,植物组织,因此, 一般来说对人体的安全性较高。 2.有的天然色素本身就是。 3.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的色调 比较自然。 4.动植物来源稳定 5.使用天然材料可进一步深加工 6.环境污染小
苏丹红一号”色素
含有苏丹红成分的食品
苏丹一号染色剂含有 “偶氮苯”,当“偶氮苯” 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 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 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 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 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 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 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 至导致不孕症。
N N
O H
苏丹红一号[Sudan(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