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管理决策

管理学原理---第五章 管理决策


h
6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h
7
一、什么是决策?
• 决策概念 •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h
8
案例:
• 1960年,爱奥库卡升为美国福特公司副 总裁兼总经理,他观察到60年代一股以 青年人为代表的社会革新力量正式形成, 它将对美国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 影响,爱奥库卡认为,设计新车型时, 应该把青年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管理决策
h
1
案例
• 商店老板刚进店把灯开了,就有个男人 冲进来,高喊:“打劫!”老板打开收 银机。钱被倒了出來,那个男人拿钱拔 腿就跑。一位警察到了现场。
h
2
判断对错
1. 在开灯之后进来一个男人。 2. 劫匪是男的。 3. 那个人沒有向老板要钱。 4. 打开收银机的是老板。 5. 老板把收银机的钱收拾干净跑走了。 6. 有人打开收银机。 7. 那个要钱的人打开收银机,把钱搜光后,逃跑了。 8. 收银机有钱,但是老板不知道有多少。 9. 劫匪要老板的钱。 10. 这个故事的順序是:有人要钱,收银机被打开,钱被
h
9
• 在他精心组织下,经过多次改进,1962年底这种新车 最后定型。它看起来象一部运动车,鼻子长、尾部短, 满足了青年人喜欢运动和刺激的心理。更重要的是, 这种车的售价相当便宜,只有2500美元左右,一般青 年人都能买得起。最后这种车还取了一个令青年人遐 想的名字——“野马”。1964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期 间,“野马”正式在市场上露面,在此之前,福特公 司为此大造了一番舆论,掀起了一股“野马”热。在 头一年的销售活动中,顾客买走了41.9万辆“野马”, 创下全美汽车制造业的最高纪录。“野马”的问世和 巨大成功显示了爱奥库卡杰出的经营决策才能。从此, 他便扬名美国企业界,并荣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
• 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 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 方案。
• 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 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 未来状况有出入。
h
17
•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 则。
• 满意原则:
• 只开发所有潜在方案中的有限样本,当管理者自己 感觉满意时,他们会选择可以接受的或者基本能够 令人满意的方式来处理出现的机遇和威胁,而不是 力图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h
13
• 思考题:“有限信息”这个概念对企业 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h
14
案例
• 西班牙某公司在中欧和东欧估计潜在销量的时候,就 利用了竞争者的无知取得了成功。它的竞争者使用的 是正式的政府数据,这些数据表明俄罗斯和波兰的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西班牙之下,但是,大部分东欧国 家真正的购买力要比政府报的数字高得多。官方的数 据并不考虑那个地区的“黑色”经济,据估计,这种经 济可以占全部收入的25%-50%。该公司利用了竞争者 对此事实无知的机会,仅5年之后,该公司在波兰的销 售总量就达到了其在西班牙销售量的50%,而该公司 在西班牙已经运营了30多年。
h
15
三、决策的原则
•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 • 决策达到最优:
• 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 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
所有可能的方案 • 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h
16
• 但是上述条件往往的不到满足:
• 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 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 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h
18
三、决策的原则
感觉到的问题
有限的研究 有限的信息
满意的决策
h
19
第二节 决策的特点与类型
h
20
一、决策的特征
• 1、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
• 真正经常性的问题 • 在某一特殊情况下偶然发生,但在实质上
仍然是一项经常性问题 • 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 常犯的错误
• 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 • 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就应
h
12
二、决策的依据
1. 决策的依据:信息
•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2. 有限的信息:
① 自己面临的问题的准确性质; ② 可行的解决方法的范围; ③ 每一种解决方法的结果。
3. 有限理性:
• 在经济活动中其感知、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即人 们在收集和加工处理大量相关市场信息方面其能 力受到自身很多局限。
• 一个方案无从比较其优劣,也无选择的 余地。
• 多方案抉择,可增强决策者实施决策时 的坚定性,从而有助于良好的决策效果 的取得。
h
23
4、决策结果:选择满意方案。
• 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可行 • 最优方案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基础之上的 • 最优方案条件苛刻,可遇而不可求。 • 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
拿走,有人逃走。
h
3
• 商店老板刚进店把灯开了,就有个男人 冲进来,高喊:“打劫!”老板打开收 银机。钱被倒了出來,那个男人拿钱拔 腿就跑。一位警察到了现场。
h
4
信息 分析 最佳解
h
5
学习目标:
•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决策的特点与类型 • 决策的理论 •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 决策方法
用旧原则 • 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h
21

• 2、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
• 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 实现一定的目标。
• 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 决策。
• 因此,决策的前提条件是:
• 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 • 所追求的目标必须可检验可衡量。
h
22
3、决策条件:有若干可行的备择方案
h
10
案例2:
• 日本尼西奇公司在战后初期,仅有三十余名职 工,生产雨衣、游泳帽、卫生带、尿布等橡胶
制品,订货不足,经营不稳,企业有朝不保夕
之感。公司董事长多川博从人口普查中得知, 日本每年大约出生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 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这是一个 相当可观的尿布市场。多川博决心放弃尿布以
外的产品,把尼西奇公司变成尿布专业公司,
集中力量,创立名牌,成了“尿布大王”。资 本仅1亿日元,年销售额却高达70亿日元。
h
11
如何理解决策?
1、决策主体是 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 一个主观的分析 判断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 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决策实质上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 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