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概念及其功能

自我概念及其功能


(6)成年早期(18-30岁)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 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分享快 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 不能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 境中去。
(7)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阶段 生理、生活、事业各方面的表现 “四十不惑”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 系统论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 自我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保持自我一致性
自我一致性是自我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希望他人对自己 的评价与自我评价一致,以提高对社会现实和周围环境的预 测感和控制感. (二)经验解释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有八个阶段的危机
(1)婴儿期(18个月左右)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信任 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可预见 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不信任。
(2)童年期(18个月-4岁)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许其 在安全条件下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中获得成 功,对发展自主感有帮助。限制过多、包办代替, 使孩子产生失败体验,会造成羞怯和怀疑。
一定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在怎样 的自我概念背景上做出评价。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 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 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 保持自我一致性 于自己的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人格特征
早期生活经历 社会阶层
成熟
自我概念
健康状况
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自我概念
2011级应用心理学周思雨

•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概念的特点



一、自我概念的含义
(1)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关于自己的概念认识或 观念; (2)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 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觉; (3)自我概念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4)自我概念是个体经由经验而形成的各种对自 己的知觉判断或主观评价。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 知,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各方面特点的主观知觉 或评价
(3)学前期(4-6岁)
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能力发展很快,活 动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表现 出极大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他们对所想做的事又具有内疚感,其 中一部分原因是恋母情结的冲突,一部分原因是 超我的发展带来的刻板性。
(4)学龄初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 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深刻。 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已不限于父 母。 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不当的后果。 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卑。
解释经验
决定期望
四、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 自我经验。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或 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的,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8)成熟期
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道一生是否活得有价 值。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前七个阶段的良性积累,过往的成 就和阅历,会使老人愿意回顾人生,获得自我完整的积 极评价;如果他们积累了较多消极成分,使人觉得一生 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有机会再过另一种生活了。 以厌恶掩藏失望。
(5)青春期(12-18岁)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 同一性(identity):青少年在自身的形象、角色、 价值、目标等人生重要方面建立起成熟的自我意识, 并达到个人的内部意识与自身外部特征相一致。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对 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 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 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 疏远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 同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同一性混乱
也有人对不同人的定义,总结成四种类型的自我概念。
第一种是综合的自我概念,包括个体对能力、角色、和自 我价值的知觉
第二种是短暂的自我概念。例如,由于成功或失败引起的 短时影响 第三种是社会的自我概念,是个体觉察别人如何看到他的 有关社会能力。
第四种是理想的自我概念,表述了个体对于理想的自我的 看法。例如,它可能是现实的,准确地反映了能力,也可 能是不现实的,反映对能力的评价异乎寻常的高或低。过 高可能导致挫折,过低会导致自我贬低而不愿去争取达到 个体能力所及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