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05
课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05
化疗原则、疗效及方案
化疗原则
· 肯定无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措施时,才考虑化 疗; · 考虑是否利大于弊 ·确定能够测定的指标(症状、体征、实验室数据) · 对于敏感的肿瘤细胞营早期用药 · 间歇性大剂量多疗程化疗 · 禁忌证:极晚期肿瘤,已有骨髓抑制,有活动性 感染。
化疗疗效
靶向人群
生活方式上担风险的抽烟者; 职业暴露人群,如:石棉工人等; 易患癌家族,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患有癌前病变,如:口腔黏膜白斑等; 有可能易发第二种癌的原发癌的长期生 存者; 经化疗/放疗后长期存活的癌患者。
主要药物
第一代:维甲类化合物——维生素A、13顺式维甲酸、β-胡萝卜素、钙制剂、三苯氧 胺、Finastride(睾丸素-5α-还原酶 - 剂) 第二代:三氟甲鸟氨酸(DFMO)、阿司匹 林、甘草酸 第三代:姜黄素、半氨基酸衍生物等
使用非抗癌药物加强抗癌药的作用
二磷酸腺苷核糖转移酶(ADPRT)抑制剂 维生素A类 钙通道阻断剂
免疫疗法
免疫治疗原则: ①↑免疫敏感性,↑肿瘤细胞抗原性; ②↑免疫T淋巴细胞的杀瘤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异性免疫疗法
(1)瘤苗 (2)免疫血清 (3)致敏淋巴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老的免疫治疗 新的免疫疗法
二、化疗的基本理论
细胞杀伤假说
1964年,skipper提出 不论体内癌细胞数多少,一定量的药物是 按一级动力学(固定的百分比)杀死肿瘤 细胞(例:100→90,10→9),因此较大 的肿瘤在治疗后留下更多的残留癌细胞, 复发机会更多。
后期强化治疗理论
1977年,Norton,Simon提出 肿瘤生长呈S形曲线,以肿瘤最大体积的37%(约 1/3)时生长最快(转折点),肿瘤最小或最大体 积时生长速度都慢,故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转折点 > 肿瘤较小时 > 肿瘤较大时 敏感,但细胞总数小 晚期,增殖细胞比例 低 结论:后期化疗应增加剂量,不论肿瘤大或 小。
恶性肿瘤的 药物治疗
04级研究生 《临床药理学》课程 2005.1
概述
全世界每年死于肿瘤病人约800万, 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 是全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预计人类 真正战胜肿瘤的时间2010年以后。 肿瘤3大治疗法:化疗、放疗、手术 治疗。
化疗发展史
1940年代:细胞毒剂——氮芥及其衍生物 1950年代:中期以后,抗代谢药巯嘌呤、5-FU、阿 霉素等 1970年代:中期以后,抗细胞增殖药物 →多因素的 免疫 1980年代:化学预防,↓肿瘤发病率,主要是 高风险人群 1990年代:抗癌药3大发现—紫杉醇、喜树碱、V甲 类化合物 21世纪: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
癌是一种基因病,现已发现数百种癌基因 癌基因在细胞内以潜伏状态存在,须活化 后才产生癌基因效应。 许多肿瘤发生需多种基因参与 抗癌基因同时存在,活化状态下可 – 癌发 生
癌症3阶段: 始发、促癌、演进
始发(initiation): 几小时—几天(周期短), 细胞受致癌物多次攻击,DNA损伤,细胞 突变。 促癌(promotion):数年—几年,不断增 生的始发细胞经克隆后连续增生的过程(可 逆性)。 演进(progression):数年
65% 65% 70%
缓解或部分
(3)可完全缓解,能延长生命的辅助性化疗 乳腺癌、小细胞肺癌、非何杰金病、前列 腺癌、毛细胞白血病、慢粒白 (4)可缓解、但不能肯定延长寿命 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神 经母细胞瘤
给药方案的选择
选择单药的最适用药方案 同步化作用 召募作用 联合用药
可治愈的晚期癌: 滋养叶细胞瘤 治愈率 儿童急淋白 成人急淋白 急粒白 何杰金病 儿童非何杰金病 弥散性大细胞淋巴瘤 巴基特淋巴瘤 睾丸肿瘤
60%--90% 75% 40% 15% 80% 60% 50% 50% 90%
辅助性化疗可治愈的肿瘤
肾母细胞瘤 成骨肉瘤 横纹肌肉瘤
谢谢
肿瘤的耐药性
为什么同样类型、分期、大小的肿瘤用同剂 量的同一药物而疗效差异很大? 为什么有些肿瘤在缓解后反而对抗癌药不敏 感,而不是遵循肿瘤越小越敏感的规律?
应对措施:
① 使用无交叉耐药性的化疗药物; ② 大剂量化疗配合骨髓移植; ③ 针对MDR-1用单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 ④ 使用能 – MDR-1介导的药物流出的化学增敏剂。 前2种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常用,后2种仍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