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 • • • • • 压疮 呼吸道并发症 泌尿系统并发症 骨骼系统并发症:异位骨化、骨质疏松 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性膀胱:宜间歇性导尿
不同脊髓损伤水平患者可能需要的辅助器械
辅助器械 电动轮椅 轻型轮椅 标准轮椅 上肢夹板 ADL 自助具 轮椅用滑板 助步器 腋拐 AFO支具 C4 + C5 + C6 C 7-8 T 1-10 T 11-12 L 1-3 L 4-5
T10
T11 T12
第10肋间(脐水平)
第11肋间(T10-12之间) 腹股沟韧带中部
L1
L2 L3 L4 L5 SI S2
T12与L2之间上1/3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上髁 内踝 足背第3跖趾关节 足跟外侧 腘窝中点
S3
S4-5
坐骨结节
肛门周围
康复评定的方式
• • • • • • 主管医师:骨科/神经科/康复科 PT、OT治疗师 护士 心理医师 患者 共同参与讨论、制定计划
C4
C5 C6
肩锁关节的顶部
肘前窝的桡侧面 拇指
C7
C8 T1 T2 T3 T4 T5
中指
小指 肘前窝的尺侧面 腋窝 第3肋间 第4肋间(乳头线) 第5肋间(在T4与T6之间)
T6
T7
第6肋间(剑突水平)
第7肋间(T6与T8之间)
感觉关键点(2)
T8 T9 第8肋间(T7与T9之间) 第9肋间(T8与T10之间)
2.躯体功能评定 (1)关节功能评定 (2)肌肉功能评定 (3)上肢功能评定 (4)下肢功能评定 (5)自助具和步行矫形器功能评定 (6)泌尿与性功能评定 (7)心肺功能评定
• • • •
3、心理功能评定 如心理状态、性格、疼痛 4、社会功能评定 包括生活能力、就业能力评定、独立能 力评定
人体感觉节段定位的体表标志
• 不完全性损伤常见类型 • (1)中央索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 由于皮质脊髓束的排列是从中央向外依次为颈、 胸、腰、骶,常出现上肢受累重而下肢受累轻 的现象。多能恢复步行。 • (2)前索综合征(anterior cord syndrome):特 点是运动丧失而轻触觉和本体感存在。对此类 患要注意他有无痛感,由于痛是由在前角与后 柱之间的外侧脊丘束传导的,如痛感存在,常 表示该束前方的脊髓仍有功能,运动的恢复有 望。 • (3)后索综合性(posterior cord syndrome): 特点是运动功能及痛、轻触觉均保留,但本体 感及精细感觉丧失。患者难以正常的步态走路, 但预后亦较好。
脊髓损伤康复
浙江中医药大学 姚新苗
一、定义: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 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 平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的改变。涉及 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
(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
受累称为四肢瘫(quadriplegia)。。
二 、流行病学
• 青壮年常见,平均年龄是29.7岁。男性(82 %)。 •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每百万人口37- 43人 发病(Gibson, 1992); • 原 因:车祸:37.2%;暴力:26.8%;坠落: 21%;运动:7.1%;其它:7.9% 。 • 残疾后果:完全性四肢瘫32.3%;不完全性四肢 瘫30.2%;完全性截瘫26.1%;不完全性截瘫 6.0%
脊髓损伤的临床康复
• 脊髓损伤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它可以 造成病人终生瘫痪,因此一旦脊柱稳定性 解决,康复就成为重要的事情.
康复对脊髓损伤的作用
• 降低了并发症 • 帮助病人恢复了最大的残存功能,重新回 归社会 • 缩短了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节省了开支
• 一、康复评定 (一)康复评定的内容: 1.脊柱脊髓功能评定 脊髓损伤水平不能根据脊椎损伤水平判断,如由于对同一肌肉的 重叠支配,肌力3级,下一节为0节,上一级肌力正常,则损伤平 面在该节。 • 损伤两则不一致,左右分别记录, • 运动与感觉不一致,则以运动为主 • (1)脊柱骨折类型(屈曲型、伸展型、爆裂型) (2)脊髓损伤的水平与程度 • ①完全与不完全:会阴部感觉与肛指检查 • ①ASIA损伤程度分级
康复评定
• • • • • • 损伤水平的确定 表2-3损伤水平的确定 运动功能的评定 表2-4运动指数评分 感觉功能的评定 表2-5感觉指数评分 损伤程度的评定 完全性损伤 表2-6 不完全性损伤程度的确定 表2-7
表2-8
• 损伤平面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康复评定
有明确的骶残留和部分保留区超过三个 节段即可确定。部分保留区(zone of partial preservation)又称部分完好区是在 操作水平以下仍有感觉或运动能残留的 节段;或感觉和运动均保留而功能弱于 正常的区域。骶残留(sacral sparing)是 骶部神经传导束幸免于损伤之意,是不 完全性损伤的重要特征。
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类
0(A) 1(B)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 受损平面以下有感觉功能,无运动功 能
2(C)
3(D)
平面以下保留有无用的肌肉运动
平面以下有有用的肌肉运动
4(E)
5(F)
平面以下有使关节运动的功能,但肌 力
不完全性
运动功能丧失 感觉 括约肌障碍 不完全、不对称 可保留部分感觉 较轻
二、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 • • • 2.急性稳定期训练: 地点:康复治疗室 内容:肌力增强训练 如垫上支撑、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轮椅训练、ADL训练
(二)后期康复治疗
• 进一步强化肌力训练,平衡训练 • 轮椅移乘训练 • 使用支具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平衡杠、 拐杖 • 总之:PT、OT、轮椅使用
三、病理生理
• 组织出血、水肿、退变和坏死。 • 1.早期 组织立即破裂、出血,数分钟后发生水 肿,1~2小时肿胀明显。出血主要发生在灰质 中,健存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损伤段血 液灌流减少、缺血、代谢产物蓄积,24小时胶 质细胞增多,5~7天胶质纤维产生。 • 2.中期 特点是反应性改变与碎块移除。中心坏 死区碎块被吞噬细胞移除,常遗留多囊性空腔, 胶质细胞与胶质纤维增生,并可穿过囊腔。 • 3.终期 组织中胶质细胞与纤维持续增多,大约 在伤后6个月达到终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不同损伤水平的SCI患者的功能预后的预 测 其他评定:痉挛、神经源性膀胱、性功能、心
肺功能、心理等评定
康复治疗
•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应早 期介入。中后期应以康复治疗为主,预防并发 症,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 【康复目标】
• • • • 1.保持正常体位,预防压疮。 2.加强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3.肢体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4.主动运动训练,维持和增强残存的肌力。
体表平面 枕、颈部 肩胛骨 手、前臂、上臂、桡侧 手、前臂、上臂、尺侧 胸骨角 乳头 剑突 脊髓节段 C 2-3 C4 C 5-7 C8-T2 T2 T4 T6
肋下
脐 腹股沟 下肢前面 下肢后面
T8
T10 L1 L 1-5 S 1-3
会阴肛门生殖器
S 4-5
感觉关键点(1)
C2 C3 枕外隆突 锁骨上窝
• 俯卧位时: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 曲90° ,前臂旋前位。
• 2.体位变换; • (1)定时变换:急性期为每两小时顺序 更换体位一次,恢复期3-4小时更换一次。 • (2)轴向翻身
(二)康复教育
• • • • • 内容:脊髓损伤一般知识 教自己进行ADL训练,ROM训练 传授间歇导尿 基本护理 翻身、移乘基本技术
脊柱功能解剖
脊柱功能解剖
脊柱位置 脊柱运动单位 脊柱受力情况: 各种支具情况
L5
L5
四 、临床特征
• 因受伤程度、部位及复合伤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但共同点有:
• (一)感觉障碍: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 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 • (二)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 动消失或肌力下降。在伤后暂时都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以后,高 位截瘫转变为痉挛性瘫痪。运动障碍可造成关节挛缩,造成下肢 或四肢的随意运动消失或障碍。 • (三)反射障碍:脊髓休克期,中枢反射消失。休克期之后反射 亢进和病理反射。 • (四)括约肌功能障碍:尿储留,尿失禁及反射性排尿,可出现 腹泻、便秘或大便失禁。 • (五)其他功能障碍: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调节障碍、低 血压或相对性缓脉,可有阳痿、月经失调等。
完全性
完全、对称 完全丧失 完全
脊髓休克期 反射障碍
病理反射
短、不超过1周 不对称、不完全
可有可无
多在3周以上 完全、对称
多有
不同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功能估计
损伤平面 C4 功能预后 完全不能生活自理
C5 C6 C7 C8-T2
T3-L2 L1-2
基本不能生活自理,需大量帮助 能部分生活自理,需少量帮助 基本上能生活自理。需少量帮助
三、康复护理
• (一)基本护理 • 1.正确体位摆放—使用各种枕垫 • 仰卧位时:髋关节伸直,轻度外展;膝 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展位。 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直,前臂旋 后位。
• 侧卧位时:髋关节屈曲20°;膝关节屈 曲60° ,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展位。下 侧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屈曲90° , 上侧肩关节肘关节伸直,手和前臂中立 位。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 目的:利用医学为主的康复手段,设法 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到最大的限度,以便 使他们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 较正常的生活。 • (1)重获独立能力 • (2)回归社会--工作、社交
脊髓损伤康复基本目标
脊髓损伤 水平 基本康复目标 需用支具轮椅种类
C5
C6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依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