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2.特点: 特点: 特点 我国现阶段围海造陆其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所以 表现出: 多为工业发展用地; 需求面积大; 速度快; 相关配套工程不齐全; 设计实施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等特点。 3.产生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 湿地破坏 渔业减产
环境污染
1.污染物排放 2.海水营养化 3.爆发赤潮
1992年6月,荷兰开始实施“还地为湖”的计划,经过 几年实践,这一环保举措已显示出积极成果。淹没新洼地 的工程不仅恢复了原有自然景观,而且明显提高了地下水 位,既缓解了泥沙淤塞的形成,又起到了天然水库的作用。 进入21世纪,荷兰又推出了“退滩还水”计划,其目标 是对内陆河流下游缓冲区和海洋潮水侵蚀缓冲区沿岸区域 开发进行更严格地评估,以确保不会对荷兰海岸的恢复能 力产生影响;同时研究海平面变化和沿岸的地面沉降,以 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降水量增加,以减小海潮的威胁;进 一步研究水管理新模式,实施水综合管理,同时关注水质 量、环境、自然、渔业、休闲旅游、农业、航运、工业等 方面的发展。
科学规 划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积极意义
三、积极意义
1.科学规划效益: 科学规划效益: 科学规划效益 围海造陆工程以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 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从而实 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 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主要做法是由水利、交通、建设、农 业、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 须德海工程使防潮堤线缩短了45千米。改善了农田灌溉 和排水条件,并可防止土地盐碱化。须德海大堤已成为连 接荷兰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交通干线,原河道用于发展航运, 围垦出来的艾瑟尔湖可提供淡水,促进工农业和养殖业的 发展,垦区的水网则可发展旅游。目前建成的4个垦区, 已迁入约314.3万人,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区。 三角洲工程则使防潮堤线缩短了700多千米,提高了防 潮安全保障和标准,可有效控制和管理三角洲水道。防止 咸水入侵,改善水质和减少泥沙淤积,能更合理地利用水 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须 德 海 工 程
三角洲工程: 三角洲工程:主要包括5处挡潮闸坝和5处水道控制闸: 东斯海尔德闸坝;费尔瑟挡潮闸;布劳沃斯挡潮闸;哈灵 水道挡潮闸坝;荷兰斯艾瑟挡潮闸;三角洲水道上的闸坝。 影响:阻挡了海潮长驱直入,并大大缩短防潮堤的长度。 影响: 在防潮、根治水患和国家对水的调节管理上,意义十分重 大;而且大大改善了三角洲地区各岛屿间及与鹿特舟等中 心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这将对西南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角洲工程
二、荷兰围海造陆的原因
1.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紧张,制约生存发展。 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紧张,制约生存发展。 国土狭小 表现: 表现:城镇密度大,居住面积宽敞,绿地面积大,使城乡 建筑占地、交通用地等面积占国土的29%,水域及其它用 地,实际用于农林牧的土地只占60%左右。目前人均拥有 的耕地约0.06ha(0.9亩),长期牧场0.08h(1.2亩),大大低 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新的建设项目, 农牧用地一直在不断减少,虽然通过围海造陆获得了可观 的新上地,但在1960一1986年的26年间,农牧用地却从 230万ha下降到200万ha,减少了13.9%。’
综述: 综述:荷兰作为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 一套完整而又科学的实施计划。以须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 程为代表的填海造陆活动取得了巨大而又非凡的成就。在 经济发展,灾害防治,农业推动,交通完善,城市建设, 娱乐旅游,国土扩充等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成 为了世界各国向海洋发展,谋求海洋开发的典范。 然而,尽管荷兰的填海造陆活动是成功的,也确实没有引 发相关的较大的问题,但也仍旧不可避免的给生态环境等 方面带来了消极影响。
LOGO
荷兰的围海造陆 及对我国的启示

Contents
荷兰围海造陆的现状 原因分析 相关影响及变化 我国的围海造陆现状 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和借鉴
荷兰简介
一、荷兰围海造陆现状
1.荷兰是围海造地大国,也是世界公认的海洋管理和利用 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2.历史悠久 历史悠久:自1200年以来,荷兰人民从大海夺得的土地 历史悠久 共6925平方千米,占目前全国土地面积的20.4%,其中13 至15世纪,每个世纪围海造陆350一425平方千米。17世 纪是荷兰王国历史上的所谓“黄金时代”,由于城市发展增 加了对土地的需求,商人投资力量增大,及风车的改进使 排水技术日臻完善等原因,围海造陆规模扩大,新增土地 的面积达1120平方千米。到了20世纪,随着国力的进一 步增强和技术进步,荷兰人民的治水和围海造陆事业进入 了真正的黄金时代,到1970年止,新围垦的土地已达 2300平方千米(未包括新围的1200平方千米淡水湖和400 平方千米未垦的土地)。
3.经历三个阶段 经历三个阶段
为居住和生活进行 的大规模土地围垦
第一阶段
1953 年前
第二阶段
Description of 1953至1979 年 至 the contents
为安全进行围垦
第三阶段
1979至2000 年 至
为安全和河口生态 环境保护进行围垦
4.主要工程项目: 主要工程项目: 主要工程项目 须德海工程:建筑一条长达30km的锁海大坝;在新围的伊 须德海工程 赛尔湖四周,围垦开发5片新陆地;建立一个庞大的排水 系统。 影响: 影响:首先,增强了该地区抗御北海高潮和水灾的能力, 改善了周围地区的排水条件;其次,大坝建成5一6年后, 湖水全部淡化,为周围地区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和农田灌 溉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来源;三是为围造新的陆地奠定了基 础;四是大坝上的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西部政治经济中心 与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
2.社会效益: 2.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荷兰为建设须德海大堤和三角洲工程倾国库之巨,号国民 之愿,得民心民意,按总体规划有科学有规范有步骤地完 成了预期目标。并尝试将社会保险、保障、财富、福利、 意识、制度等效用与工程收益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须德海大堤工程和三角洲工程的开垦宗旨为宜城则城、宜 渔则渔、宜牧则牧、宜湖则湖、宜航则航、宜娱则娱、各 业并举。由此给国民增加了安居之地,劳作之地和休闲之 地,使得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 会稳定进步,国民安居乐业,国家意识增强。荷兰人都在 为自己的国家取得须德海大堤和三角洲工程这一举世闻名 的建设成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沿海污染加重,环境遭破坏。 沿海污染加重,环境遭破坏。 沿海污染加重 填海造陆地块人类活动增多,污染物排放增加,加上湿地 的减少,对气候和生态的调解力减弱,周边环境和气候也 日益恶化。甚至还会爆发赤潮。 4.海洋生物受影响,渔业资源锐减。 海洋生物受影响,渔业资源锐减。 海洋生物受影响 有研究表明,荷兰填海造陆工程之后,动物群的种类和平 均密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在海洋底层,底栖动 物中的多毛类种类迅速上升为优势种类;在海洋表层,过 量的磷、氮等营养盐指标促使某些藻类大量滋生,叶绿素 a含量大幅升高,形成“赤潮,严重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繁 衍和生存。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也改变了水文特征,影响 了鱼类的洄游规律,同时破坏了鱼群的栖息环境、产卵场, 很多鱼类生存的关键生境遭到破坏,渔业资源锐减。
三、新改变
背景:荷兰占国土面积20%(约7000平方公里)的陆地 背景: 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荷兰1950年到1985年间湿地损失 了55%。湿地的丧失让荷兰在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的功能 上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近海污染问题、鸟类减少等等。 表现: 表现: 1990年,荷兰农业部制定的《自然政策计划》,花费30 年的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 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将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 300公顷“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 息的湿地”。 并计划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 地,并建立起南北长达250公里的“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 地带”。
4.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 1990年荷兰政府于须德海大堤工程和三角洲工程接近竣工 尾声时制定了《自然政策计划》(该计划的方针就是要保 护受围,拦海的影响而急剧减少的动植物(防止圩田被盐化 和海岸被侵蚀努力探索与水共存的新路。计划里的生态长 廊是要将过去的湿地与水边连锁性复原,建立起南北长达 250千米的“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地带”。国家正式启 动注重自然环境建设、创建自然保护区生态和谐社会。 南弗莱沃兰德垦区的规划为1/2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1/4用 于城镇开发,余下的1/4自然区域,包括森林和河湖水面/ 作为自然生态的空间,其面积达1万多公顷。东斯海尔德 河口原封闭式的大坝改为防洪闸。平时敞开,洪水到来时 关闭,避免了原来生活在北海浅滩的牡蛎及一些浅海植物 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濒临绝种,损害生物多样性的现象发生; 解决了河海航运不畅的问题。
2.地势低洼,水灾频发,危及生存。 地势低洼,水灾频发,危及生存。 地势低洼 表现: 表现:国土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易受海水侵蚀,且在荷 兰入海的莱茵河、马斯河等,其集水面积比荷兰本土约大 6倍,只是由于200km沿海天然砂堤和长达1800km人工堤 的护卫,国土和人民才得以安宁。另外,地下水位过高对 荷兰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仍构成威胁,尤其是新围垦的陆 地。 3.土壤质量较差,不利于农业及经济发展。 土壤质量较差,不利于农业及经济发展。 土壤质量60一70% 的土壤为沙性土和泥炭土。所以,目前荷兰以长期人工草 地和潺合农业(牧草和农作物)为主体的农业土地利用格局, 与其说是一种最适利用,不如说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荷兰 冬春季多大风,如种一般农作物,冬天必然裸露,土壤将 受到风蚀甚至积沙成丘。
产生的 主要问题
湿地破坏
1.沿海湿地遭填埋 2.浅海珊瑚礁、红树林遭破坏, 调节力减弱
渔业减产
1.鱼类回游路线阻断 2.栖息地、产卵场遭破坏 3.受污染毒害
五、相关启示和借鉴
1.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海域综合管理需要制定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成立或明确统 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区域性海域管理规划,完善 海域开发许可证制度和项目评价制度等。荷兰作为世界上 填海造陆成就最高的国家有着一套完善的海域综合管理体 系。它即是科学实施填海造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基础。 我国海域属国家所有,其核心管理是实行用海审批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等,已经建立了相 对规范、科学和严密的程序。借鉴国际海域综合管理经验, 还需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