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谈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录内容摘要 (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2)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2)1.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 (2)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2)3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 (4)3.1地位依然较低 (4)3.2独立的前瞻性不够 (4)3.3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问题 (4)4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 (4)4.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立法保障 (4)4.1.1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4)4.1.2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5)4.1.3保持财务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5)4.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保障 (5)4.2.1深化中央银行大区分行改革 (5)4.2.2加强金融监管及风险控制 (5)4.2.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4.2.4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5)4.3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6)4.3.1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应以惟一为宜 (6)4.3.2货币政策的真正决策权应归人民银行 (6)4.3.3货币政策委员会应该作为决策机构而存在 (6)4.3.4建立多渠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6)4.3.5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7)5 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

因此,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具有超然的地位,即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法定职责,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时效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进一步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宏观调控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利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进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根本利益。

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以及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1.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及履行法定职责的自主程度。

这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依照法律行使货币发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组织、人事、资金财源独立于政府,当出现某些不合公共利益的政府经济政策时,中央银行必须倾向公共利益一方。

中央银行职能方面独立主要包括独立行使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于政府财政赤字,并与政府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制衡;组织人事和资金财源独立包括组成人员任免机关的位阶和任免程序,其任期能否保证职能独立和政策连续以及独立财源的决定和使用。

1.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经济的独立性以及业务的独立性四个方面。

其中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经济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业务的独立性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

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由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其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正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相对对政府负责就是我们说的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

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可以发现在这个问题的上出现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从中央银行产生(大约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两百多年时间里。

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和货币流通都比较稳定,国内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调节。

而这一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人们经济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人们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职能还仅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

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对中央银行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并管理、干预他,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多只是体现在经济业务之中。

这一时期甚至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中央银行还没有产生,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构的特征也不很明显。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为进行宏观调控而存在。

为了在战争期间筹集战争的经费,以及在战后经济恢复中的实际需要,政府加大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制订出适当的货币政策,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

不过政府控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发行量的举措,也为通货膨胀埋下了根基,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因此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总裁,如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德国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司托朗等人都提出或支持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以抑制中央银行为政府高度控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主张。

这也是在中央银行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中央银行对立性的问题,不过在当时和后来的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被重视和广泛地采纳。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是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

70年代经济滞胀的出现。

引起了经济的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不能同时并存的观点在滞胀的现实中不攻自破。

而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思潮抬头,使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

具体表现在人们对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必要性,认识更加清晰、更为深刻,已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利用实证方法,对中央银行独立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哈佛报告。

报告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只有保持中央银行高度的独立性,才能在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的失业率。

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明确提出:“在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下,参与银行组织监管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

”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已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新内容。

3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1984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此后国务院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金融法律,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石。

2003年12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经过修改新《人民银行法》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地位、职责、组织机构、货币政策及各项途径、财务预算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地位依然较低我国的中央银行仅享有一般的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这种非独立性在政府的领导下很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的妥协,与中央银行隶属于议会的西方国家相比,层次依然很低。

3.2独立的前瞻性不够我国已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即将开始,要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又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

3.3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问题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的内部冲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会使政府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抉择,使货币政策被迫产生摇摆性。

4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4.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立法保障一国中央银行要确保自己对政府的独立性,必须要有成文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只有这样,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才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一般而言,法律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保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4.1.1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法律规定中央银行自行决定一定时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利率、证券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与措施,独立的承担货币政策实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而不受政府和财务部的干预。

4.1.2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立法规定,禁止或限制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将公共债务货币化。

这被看作是中央银行经济相对独立的典型标志。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止向政府提供信用。

即使允许提供这样的信用,那也仅仅在有限金额、经中央银行特别批准、贴现率按市场利率计算或明确是临时性的情况下才允许。

二是禁止中央银行直接从发行人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但一般不禁止其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债。

4.1.3保持财务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立法规定中央银行资本来源、行政费用、利益分配及支配其自有资源的权力。

中央银行应该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还有一部分剩余能够上交财政。

4.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保障中央银行进一步实现独立性,除了要依靠法律制度加以保障以外,还要依靠一系列实践保障加以实现,这种独立性的保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4.2.1深化中央银行大区分行改革随着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原有九大区行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并且现在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也需要重新布局。

要切实做好人民银行按履行职责需要设置分支机构的工作,尽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需要,对现有分支机构进行调整和撤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