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权法学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物权法学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1)所有权
排斥
(2)以占有为要件的他物权
(3)用益物权
排斥
所有权
排斥
用益物权
以占有为要件的他物权
物权的排他效力
所 有
权
1、在同一物上,已有所有权存在的,不能另有其 他所有权成立。
与
所
2、在一个特定物上存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如他人
有 权
由于取得时效或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该物的所有 权时,先前的所有权因而消灭,并不得对抗后一
所有权;
3、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原则上可以并存,例外 的是以占有为要件的质权、留置权与用益物权不 能并存;
4、用益物权与用益物权。不管其种类是否相同, 一般都难以并存。但地役权有时可以并存;
5、担保物权与担保物权一般都能够并存,例外的 是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不能并存。
二、 物权的优先效力
(一)含义 两种错误观点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
(四)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权利物权
动产物权:以动产为可得支配的客体的物权 不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可得支配的客体的物权
权利物权:以权利为客体的物权 这是按物权的客体而作的分类。这种分类既有实质意义上的考虑,如不动 产特别是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社会对它重视程度较高,也有单 纯技术上的考虑,如公示方式的不同。
(八)普通法上的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物权
普通法上的物权:规定于民法当中的物权 特别法上的物权:规定于民法之外的其他法律当中的物权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物权的效力,主要是指物权所特有的功能 和作用。是法律为保障物权的实现而赋予 物权的强制性力量。根据物权效力作用范 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物权的共有效力和 物权的特有效力,此处为物权的共有效力。 几种观点的争论: 1.二效力说 2.三效力说 3.四效力说
(二)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
完全物权:可得就物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即所有权 定限物权:仅可得就物的部分方面进行支配的物权,即他物权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
他物权(定限物权)
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以物之使用、收益为目的的、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的他物权 担保物权:以债权担保为目的的、支配他人财产交换价值的他物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违反物权法定的后果
法律有特别规定时,从其规定; 法律无规定时,认定设定行为无效;
设定物权内容一部无效,如不影响其他部分 效力,其他部分仍可有效;
物权设定虽然无效,但其行为若具备其他法 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时,在当事人之间仍产生 该法律行为的效力。
(五) 物权法定主义的局限性及其缓和
法律(物权法定原则) ———————— 社会生活
相对稳定
不断变动
适应之
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
物权法定原则之缓和:有不同学说,通说为物权法定 缓和说,认为社会惯行上的物权,如不违反物权法定 原则的立法旨趣,又有一定的公示方法时,可从宽解 释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
1.物权法所规定的物权为概括式、择要式物权, 物权法的物权体系不封闭,允许其他法律、法规 乃至政策规定不与物权法相冲突的具体物权。
2.“定”的内容:类型、内容、 效力、公示方式,或有关物权的所 有方面。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立法理由
关于物权的创设,有两种做法:一是放任 原则,即物权的创设依当事人的意思,法 律上不予限制;二是法定原则,即法律规 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不允许当事人依其 意思设定与法律规定不同的物权。现代各 国民法,大都采法定原则而排斥放任原则。
(五)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意定物权: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而设立的物权 法定物权: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设立的物权
(六)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有期限物权:会因期限之届满而消灭的物权 无期限物权:不会因期限的届满而消灭的物权
(七)主物权与从物权
主物权:能够独立存在、不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条件的物权 从物权:以其他权利的存在为其存在的条件的物权
第三节 物权的类型
一、物权法定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
1、含义: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统一 确定,不允许依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创设。 即除民法或其他法律有明文规定的物权外, 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物权。
(1)类型强制 (2)内容固定
(二)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
1.“法”的范围:基本法律、法 律、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 法规、地方规章及司法解释、政策 等。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立法理由
我国《物权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物 权的种类和内容,有法律规定”。同样采 取了物权法定原则,理由如下:
1.物权作为支配性财产权,具有绝对性 2.整理物权类型,适应社会发展
3.物尽其用 4.有助于物权体系的统一 5.保障完全的合同自由 6.有利于物权的公示,确保交易的安全与便捷
一、 物权的排他效力
概念:同一物上不得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或在内容上 互相矛盾的物权。
支配权
人
物
“时空唯一性”
排他
支配权
他人
物权排他性:一物之上的若干物权的排他性存在“强”、“弱”之争
为“强”者——绝对排除与其同性质的物权的存在
为“弱”者——仅排除对其支配性造成影响的物权
物权排他效力的表现
权
相邻关系
共有权
用益物权
他 物 权
担保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抵押权 质押 留置权
三、物权在学理上的分类
支配自己之物 ——自物权(所有权)——完全物权 物权,物之支配权
支配他人之物 ——他物权 ——定限物权
(一)自物权与他物权
自物权:可得支配自己之物的物权,即所有权 他物权:可得支配他人所有之物的物权
(二)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优”、“劣”的确定方法 —— 物权对抗规则
1、法定物权最优 2、以合意设立的物权,在合意的双方之间,后者为优
甲(所有权) 抵押 乙(抵押权) 质押 丙(质权)
3、以合意设立的物权,在非合意的双方之间 —— (1)具备公示的物权为优 (2)均具备公示的,先公示者为优
甲(所有权) 抵押 乙(抵押权)
2.物权的支配范围不限于物权法所列举的权能, 只要不违反法律的明确规定和物权法的基本原理, 当事人所约定的具体物权权能应当得到认可。
3.物权取得须有合法根据,但这个合法依据应当理 解为:只要物权的取得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 规定,物权取得便有合法根据。
二、 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
物权
所有权
所
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