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

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弘扬、
推动五四运动、传播社会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来行使国家权力,是公民与国家间的政治纽带。
(2)区别:具体表现为下表
项目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
材料二梁启超著《立宪法议》,指出: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者也。”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共和,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与西方接轨。
7、中西政治近代化的经济、文化思想背景
西方(15世纪中后期—1918年)
中国(1840—1919年)
联系点
经济工业化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英国的殖民扩张(16世纪开始)
从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革命与改良同时并行;而中国是通过20世纪前半期持续的革命斗争完成的。
从依靠力量来看,欧美的政治现代化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中国,农民阶级成为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民革命运动和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而又不同的政治角色。
从进程中的障碍来看,欧美国家主要是封建势力;而中国则是封建势力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同时并存。此外,在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主政治的目标始终与独立、统一和富强的目标相伴随,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民族救亡运动相联系。
④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在德国,它是不健全的,所以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畸形的:经济上资本主义发达;政治上,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也正是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是不健全的,所以它给德国人民、给世界带来了灾难。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反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典型试题】
1、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
材料一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立法之人,必先……熟谙各国风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轻,无不了然于胸中,然后推而出之,乃能稳惬人情也。……兴各省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 ——洪仁玕《资政新篇》
(1)古代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南部沿海,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所以形成了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的海洋型经济(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这种经济要求社会有公平的法则,以及较自由、宽松、民主的政治氛围,这样,古代希腊就逐步形成了小国林立、民主政治发达、法制体系较完善的社会。
(2)古代中国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强大的皇权,来控制协调农业生产。中国长期存在的分散性封建自然经济客观上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护,政府也必须保持强大,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影响:思想解放、民主启蒙
西学东渐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原因、目标、方式、依靠力量与阻碍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原因和进程来看,欧美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幅度发展的基础上,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民主政治的过渡;而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跨越,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对称、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走势。
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由此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代议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宣传民主与科学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作用和影响
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派别
事件
思想主张及活动
②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③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由于总统和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材料四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政治主张。如何评价这一政治主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作了怎样的努力?(4)上述史实反映的先进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说明了什么?
政治制度演变及政治民主化
苏州三中备课组
政治民主化可以理解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主要目标是从传统的非民主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政治民主化是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的必经之途;它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有助于以和平手段消除社会争端,促进全球各个不同的政体形式和政治体系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现代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在产生方式上是对图二中哪一机构的继承和发展?都体现了什么原则?本质上有何不同?
(4)根据图二和图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民主范围、参政方式的不同。
答案
1、(1)主张:向西方学习;制定法律;设新闻官。
评价:它具有资本主义的政治色彩,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6、中西政治近代化的比较与联系
西方(15世纪中后期—1918年)
中国(1840—1919年)
联系点
政治民主化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
3.法国共和制(1875年)、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
结果: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和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知识拓展】
1.比较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同点
盛行的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和中央政府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则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社会影响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诞生在洋务运动中
发展工商
兴办西学
革新政治
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未付诸于行动;成为康梁思想来源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
运动
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启蒙性







三民主义
与论战
提出民族、民权、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就政体展开论战
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代议制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是真正的民主政治并没有建立起来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确定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在于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下图解是东西文明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特点的不同导致的文明特征。
5.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类型特征。
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840—1895年)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895—1919年)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