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健康PPT课件
益生菌与健康
主讲人:Simpo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111//1144//2200119966::0077 AAMM
-1-
一、概 述
所谓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一定数量的、能 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其摄入 宿主体内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等黏膜表面的菌群 或酶的平衡、刺激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力 而产生超过固有基础营养价值的有益作用。
2019/11/14
-2-
一、概 述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内益生菌与人体营养、免疫、 癌症、衰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 殖,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 糖尿病和癌症等生活习惯病防治方面的主要意义,已经引起 了各国的重视。
在益生菌药物说明书或者文献中常出现的“CFU”指的 是每个包装含有的细菌菌落数(colony forming units), 相当于活菌的数量,也可以理解为药物的剂量。
2019/11/14
-5-
二、益生菌的种类
益生菌名目繁多,且基本概念很容易引起混淆, 为此我们需要理解菌种、菌株及益生菌药品通用名 三个概念。
药品通用名指的是在药品说明书中标注的、由国
家规定的通用名称。至今我国已批准上市了二十多
种益生菌药物,例如双歧杆菌活菌胶囊包含青春型
双歧杆菌(DM8504)菌株,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其二,儿童的疾病类型、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与成 年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儿童用药不能完全照搬成 年人的指南。
2019/11/14
-7-
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 发布了《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指南引 用近十年国内所有益生菌药物在18岁以下儿童中 应用的文献,指南依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 OCEBM)临床证据水平分级与推荐意见强度的标 准,对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检索评价,推荐强度从A 到D依次递减。
2019/11/14
-8-
2019/11/14
-9-
2019/11/14
-10-
2019/11/14
-11-
2019/11/14
-12-
2019/11/14
-13-
四、关于益生菌药物的三个常见问题
1.益生菌药物安全吗?
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上看,答案是肯定的。迄今 为止,全球范围内没有益生菌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 报道,国内未见到使用益生菌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 的报道。
2019/11/14
-3-
二、益生菌的种类
益生菌名目繁多,且基本概念很容易引起混淆, 为此我们需要理解菌种、菌株及益生菌药品通用名 三个概念。
菌种是细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通常指表型特征 相似、亲缘关系接近的一类细菌群体,目前国内使 用的益生菌有20余种,主要包括乳杆菌和双歧杆菌 两大类,近年来酪酸梭菌和布拉酵母菌的应用也较 为广泛。
谢 谢!
2019/11/14
-18-
2019/11/14
.
19
2019/11/14
-16-
3.孩子总是生病,益生菌能否与抗生素合用?
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 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 药时间,最好间隔2-3 h以上。布拉酵母菌、酪酸梭 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 同时使用。
2019/11/14
-17-
2019/11/14
-14-
1.益生菌药物安全吗?
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患儿,益生菌药物的 安全性在国内同样基本达成了共识,国内文献(28 周-36 周,体重1000-2400 g)几乎没有明确提及 副反应。但国外对此意见不一,欧洲儿童胃肠及营 养协会认为,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在早产儿使用益生 菌是安全的,西班牙肠道喂养实践指南则指出,益 生菌对极低出生体重(32周,出生体重 1150 g)-15-
2.益生菌药物是安全的,为何还会引起有些儿童 的不适?
这可能是由于部分益生菌辅剂中含有牛奶成分,对 于牛奶过敏的患儿则会发生过敏症状;而有的益生 菌中含有能诱发炎症的麸质蛋白,可能会加重乳糜 泻患者的病情。此外,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 的特殊患儿在使用益生菌时也需要引起重视。
则包含长双歧杆菌(NQ-1501)、嗜酸乳杆菌
(YIT2004)及粪肠球菌(YIT0072)三类菌株。
2019/11/14
-6-
三、儿童益生菌的选择
选择益生菌药物时,虽然国外已有相关指南进 行过规范,但并不适用于国内儿童。
其一,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大多数是由国内的 公司研制的,绝大多数菌株与国外不同,因此国外 制定的循证评价和推荐指南显然不适合于国内;
2019/11/14
-4-
二、益生菌的种类
益生菌名目繁多,且基本概念很容易引起混淆, 为此我们需要理解菌种、菌株及益生菌药品通用名 三个概念。
菌株指的是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系培养而成 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后代,也是造成益生菌种类繁 多的关键。同一益生菌菌种可能来源于不同菌株, 例如对于双歧杆菌,存在青春型双歧杆菌DM8504 株、长双歧杆菌 NQ-1501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