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抗日战争(导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导学案)

第16课抗日战争(导学案)班级姓名△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基础知识梳理】一、日本的全面侵华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年,制造事变,此后侵占东北。

(2)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

(3)1932年,在东北建立。

(4)1935年,制造事变,威胁平津。

(5)年,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制造了事变。

2. 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在屠杀和平居民三十万人。

(2)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惨案。

(3)日军在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部队”二、全民族的抗战1.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

3.1940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百团大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

4.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

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6.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和;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正在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地位得到提高。

历史资料摘录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全面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何应钦曾列举国民革命军参加过22次对日正面战场会战,但实际上抗战时期的大型战役并不止何应钦说到的这22场,而由彭德怀组织的八路军“百团大战”亦达到了会战级别,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军事作战,此外八路军还参加过“太原会战”,一直在国内史书里颇有名气的“平型关战役”其实就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斗。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

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38931次。

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7926人、病亡42万2479人,总计损失365万0465人;空军阵亡4321人、负伤347人,海军舰艇全部损失、损失战机2468架。

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主要在日军后方及日占区进行游击战。

《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4267人,其中伤29万0467人、亡16万0603人、被俘4万5989人、失踪8万7208人。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

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而据蒋梦麟的回忆录称有一千四百万壮丁被拉夫后死于饥饿疾病。

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围攻共产党的陕北革命根据地。

在此情况下,张学良及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决定接受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

这次事变最后在国民党、共产党和其他势力的协商下,得到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也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定,成为日后影响抗日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

主张与日本媾和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1938年12月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

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

1939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

之后,汪精卫彻底投向日本,并于5月在上海与日方开展秘密谈判,年底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 3月30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即“伪南京国民政府”。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情节简介: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收容所里,他们被几年来国土渐次沦丧弄得毫无斗志,只想苟且偷生。

而日本人此时已经逼近国界,打算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收容所里聚集了各色人物:孟烦了、迷龙、不辣、郝兽医、阿译等等。

他们混日子,他们不愿面对自己内心存有的梦,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打败日本人。

因为他们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他们活得像人渣,活着跟死了也差不多。

师长虞啸卿出现了,他要重建川军团。

但真正燃起这群人斗志的是嬉笑怒骂、不惜使用下三滥手段的龙文章。

龙文章成了他们的团长,让这群人渣重燃斗志,变成勇于赴死之人。

这些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几乎必死无疑的战争。

有人说,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对得起“中国远征军”这五个字的中国远征军题材的小说。

(一)中日重要战争22次,国民党军队和日军参战时间地点、指挥将官都非常清楚。

中日记录完全吻合。

(二)中日双方旅级以上参与的战役有1,117次(旅级以上称为战役),中共参与了3次。

国民军高级少将以上死亡203人,(三)中共方面,少将死亡有1人(左权)。

抗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其中3名是阵亡于与八路军会战中。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和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较高的评价。

肯定国民政府积极抗战。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友军(指国民政府军)的协助,是八路军取得成绩的原因之一”。

“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伟大的成绩。

”毛泽东对国民政府抗战态度的评价,大致经历:积极抗战、反共准备投降、反共投降与反共抗战交替变换、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峨眉山观战下山摘桃子几个阶段。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抗战期间,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

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

而总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超过2000人,损失率超过80%!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他们表示崇敬,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纪念碑上这些名字。

有记者问罗斯福,牺牲这么多美国人,以次给中国巨大的帮助有必要吗?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1942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说,“千百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

”一个多月后,他在一次“炉边谈话”中又说:“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来到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

日军曾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可仅在上海,中国就与他们血战了三个月。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

由于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内容被日本媒体提前曝光,因而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2001年版教科书不提日本首先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而用暧昧的“日清两军发生冲突,日清战争开始了。

”这次送审本则进一步歪曲事实:“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

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关于“九一八”事变,此次送审本则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

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主语变成了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而不是日本的步步进逼。

新送审本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着重指出:“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

”也就是说,新送审本称中日战争是共产党阴谋挑唆起来的。

关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