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1)小儿丙泊酚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差异较大,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
议应用小儿药动学模型的TCI系统。 (2)不推荐在小于3月龄患儿麻醉中应用靶控输
浓度3.0 μg/ml) 能有效地抑制麻醉诱导期间气管插管 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 [23]
注丙泊酚,在低体重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严重 系统性疾病患儿麻醉中应用丙泊酚TCI应格外慎重。
表3 不同年龄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和效应室浓度的EC50和EC95[8]
年龄(y) 指标
18~30 31~40 41~50 51~64
EC50 EC95 EC50 EC95 EC50 EC95 EC50 EC95
血浆靶浓度( g/ml ) 效应室靶浓度( g/ml)
4.0
2.5
5.1
3.5
4.0
2.4
并控制输注速率,从而达到所需要的麻醉、镇静和镇
②诱导过程中应适度补充血容量;
痛深度的技术。
③根据血压变化适时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丙泊酚TCI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
④必要时合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连续过程,且操作简单,易于调控。
3.1.2 维持期用法用量及术中知晓的预防
(1)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6 μg/ml,
[10] 彭章龙, 于布为. 高龄患者异丙酚分步TCI时效应室浓度及BIS的变化[J]. 中 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711-713.
[11] 钟涛, 郭曲练, 潘韫丹. 麻醉深度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测定靶控输注异丙 酚患者镇静时镇静深度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894-896.
of propofol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various noxious stimuli[J]. Anesthesiology, 1997, 87: 213-227.
[4] Pavlin DJ, Coda B, Shen DD, et al. Effects of combining propofol and alfentanil on ventilation, analgesia, sedation, and emesis in human volunteers[J]. Anesthesiology, 1996, 84: 23-37.
[6] Hoymork SC, Raeder J, Grimsmo B, et al. Bispectral index,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rug levels of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s of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emergence[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0, 44: 1138-1144.
[8] 刘芳, 徐志鹏, 岳云, 等. 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的 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关系[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7, 27: 324-327.
[9] 薛庆生, 陈蓓蕾, 于布为. 异丙酚靶控输注期间熵指数对不同年龄患者麻醉 深度的预测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5: 902-905.
难气管插管所需的器具。
效果满意,麻醉恢复快且平稳[20-21];
(5)肥胖患者易发生胃液反流,麻醉诱导及苏醒
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 (3.1±
期应做好反流误吸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0.3) μg/ml]致意识消失时,抑制胸腹部手术成年患
附录2 小儿手术麻醉TCI使用建议
者切皮反应的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EC50~EC95)为 0.12~0.20 ng/ml[22];
注: 国内文献报道: 65岁以下成人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复合瑞 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ng/ml麻醉诱导起效快,并能较好 地控制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24]; 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 μg/ml复合瑞芬太尼2 ng/ml 血浆靶浓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麻醉诱导 时,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25]; 复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 成人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Cp50) 为2.6 ng/ml,推荐麻醉诱导时应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 3 μg/ml复合2倍Cp50的瑞芬太尼输注,以安全、有效 地控制气管插管反应[26]; 丙泊酚靶浓度1.5~3.5 μg/ml时,使成年患者对疼 痛刺激无反应时瑞芬太尼EC50范围是2.2~4.4 ng/ml, EC95范围是2.3~6.0 ng/ml[27] 。
低阿片类或其他麻醉药物用量,然后调整丙泊酚TCI浓
度。
3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及 推荐意见
3.1.3 苏醒期用法用量及苏醒期管理 (1)术毕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至1~ 1.5 μg/ml[12-15]。
3.1 ASAⅠ~Ⅱ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2)在此适度镇静的条件下,当患者循环稳定、
[麻醉学科]
年度进展报告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金善良 张富军 俞卫锋
靶浓度控制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2.5~ 3.5 μg/ml。
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
(4)低血压的防治:
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根据药代动力学模型自动计算
①保证输液通道的安全有效;
附表(1、2),需根据药物效应进行调整并确定所需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初始血
的靶浓度; ⑤推荐与各种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相结合使用[9-11],
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见下述) 。
以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如需减浅麻醉深度推荐先降
(6)开始输注。
此方案为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丙泊酚与舒芬太尼
(2)肥胖患者应用丙泊酚TCI时建议输入体重修 配伍方案。
正值,体重修正值=理想体重(IBW)+[0.4×(实际
对手术刺激无反应的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
体重-IBW)] 。 (3)肥胖患者应关注是否并存心脑血管病、肺功
(EC50~EC95)为0.14~0.20 ng/ml。 注:
[7] Bouillon TW, Bruhn J, Radulescu L, et al. Pharmaco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 regarding hypnosis, tolerance of laryngoscopy, bispectral index,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approximate entropy[J]. Anesthesiology, 2004, 100: 1353-1372.
②在中国人群,不同年龄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 浆和效应室浓度的EC50和EC95见附表3[8];
③重视复合用药,可适当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吸入麻醉药;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丙泊酚 。
④关于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范围参见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
(4)代偿期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丙泊酚半衰期和 清除率与肝功能正常者相似[16-18]。
注以减少注射痛。
(5)丙泊酚TCI应用于终末期肝功能衰竭,肾衰 附录3 丙泊酚用于TCI泵的使用指导见另文
竭患者时应降低靶浓度。
表1 丙泊酚TCI与舒芬太尼配伍应用时其各自的持续输注剂量推荐[19]
附录 附录1 肥胖患者手术TCI使用建议
1 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及优缺点 并应该配伍应用阿片类药物。
丙泊酚TCI可分为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两种靶
(2)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在镇静催眠和抗伤害性
控方法[1]。以效应室靶浓度输注丙泊酚时,有一过性 刺激方面有协同作用[3-7],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
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高于效应室浓度设定值的“超 外科手术麻醉所需的靶浓度见附表(1、2)。
3.1.1 诱导期用法用量及低血压的防治
自主呼吸恢复满意、呼吸道保护性反射恢复时即可行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定为 气管拔管。
4~6 μg/ml。
(3)气管拔管后停丙泊酚TCI,注意保持呼吸道
(2)复合用药诱导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可设定为 通畅,直至患者意识恢复。
3~3.5 μg/ml。
(1)肥胖患者和非肥胖患者丙泊酚的初始分布容 积没有差别,尚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麻醉期间输注丙泊
舒芬太尼 诱导(30 s内) 输注方案 此后 丙泊酚TCI 恢复时间(min)
0.15~0.25 μg/kg 0.15~0.22 μg/(kg h) 3.3~4.5 μg/ml 13~35
酚在肥胖患者体内有蓄积现象。
(1)降低初始血浆靶浓度(如1 g/ml)。
由于小儿丙泊酚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较大,故建议采
(2)每隔1~2分钟增加血浆靶浓度0.5~1.0 g/ml, 用麻醉深度监测设备以指导目标浓度的精确调控。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内插管。
(5)丙泊酚的注射痛易导致小儿严重躁动,可在
(3)诱导过程要密切观察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输注丙泊酚前给予适量利多卡因或换用肘部大静脉输
能损害、内分泌及肝肾功能异常,可参照ASA III-IV级
1. 舒芬太尼需要在手术结束前40分钟停药。
成年患者麻醉部分调整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
2. 国内文献报道:
(4)很多肥胖患者伴有气道解剖异常,麻醉诱导
当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0.3~0.5 ng/ml时启动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