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安全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与成果,每种方法和措施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现将部分方法简介如下:
(1)事故绝对数法:
根据事故的绝对数量来鉴别一个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性能,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便捷、有效、方便。
但是,其考虑因素太少,在不同形式下的平面交叉口之中,这种绝对数没有说服力和客观性,某些事故点,虽然事故绝对数不高,但是事故率较高,仍然属于事故多发点,但是根据事故绝对数法却无法体现。
(2)事故率法:
事故率法模型为:A=(N/M)*106
其中:
A—交叉口事故率(次/百万台车)
N—交叉口范围内所发生的事故数
M—通过交叉口的总车辆数
该方法比较事故绝对数法,考虑了事故和流量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先进性。
但是由于事故的偶发性和考虑因素的单一性,这种模型依然有其缺点,例如,一旦通过交叉口的流量很小,那么很偶然的事故也会使我们错误的认为这是一个事故多发区。
(3)经验模型法:
这其中分为拉波尔特模型和巴罗夫模型,两种模型的特点均是利用平时大量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得出的评价结论和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简明、实用,说服力强,缺点是其得出是利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的产生有其各方面因素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可移植性、通用性较差,不具备进行推广的条件。
(4)回归模型法:
这种模型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非线性回归模型三类。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将事故数同一种影响事故的因素线性结合的回归模型,操作简便,理解容易,基本模型如下:
Y=ax+b
其中
Y—事故数
a、b—线性回归系数
x—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这种模型因为其操作简便而造成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得出的结论因此会不够可信,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交通安全过程之中,就显得力不从心。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种延伸,将多种因素共同纳入交通安全内容之中进行考虑,模型形势如下:
Y=b0+b1X+……+bnXn
其中,b0……bn是回归系数,Y是事故数,Xn是不同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这种模型的特点是可以选择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较接近真实值的数据从而获得较好的结论,但是这样涉及的因素和数据较多,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比较复杂,同时也不能完全反应平交口的安全交通现状。
非线性回归模型随着非线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得到了深入,美国的Mcdonald 和Webb调查了美国加州150余个有分隔带的平面交叉口事故情况,形成了一个模型:
W=0.000783Nd0.045Nc0.633
其中:
W—1年之中交通事故次数
Nd—主线的日交通量的年平均值
Nc—交叉道路的日交通量的年平均值
对不设交通信号灯的交叉口,各种车速下的道路交叉口,均提出了非线性的模型进行计算,这种方法解决了很多因素导致的数据不足问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即整个过程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有较多的约束条件,难以广泛推广。
(5)事故率质量控制法
事故率质量控制法在美国被广泛采用,该方法通过将特定地点的事故率与所有相似地点的事故率做比较,即考虑到事故数又考虑到流量,计算临界比率,将交叉口事故率与临界比率相比较,判断交叉口的危险程度。
如果某交又口事故率大于上限,就作为多发事故点,上下限之间为一般,小于下限为低事故点。
该法的优点是既考虑到事故数的大小,又考虑到流量对安全的影响,比单纯应用事故数进行评价更为合理,但在我国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
对少量己知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延伸和累加处理,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非唯一性”原理,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交通安全水平在某一灰色域内,也可以达到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目的。
主要步骤为:
首先确定评价对象、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值;其次进行灰色评价聚类演算;最后得出结论。
该方法应用效果较好,但是人为因素较大,适用性受到一定影响。
(7)计算机辅助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计算评价的新方法,由加拿大科学家首次采用,目前此评价方法还在不断研究中,普遍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8)交通冲突技术方法
交通冲突技术(TCT)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日益得到业内同行的青睐,作为一种安全评价方法,TCT具有以下特点:交通冲突技术是深入分析事故集中地点的诊断工具,是鉴别事故多发点的可行手段,应用于事故多发点前后比较研究有较好的效果,应用于交通安全的评价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特定公路使用者像行人、驾驶员、儿童提供预知危险状态的可靠方法。
本文即采用交通冲突技术进行安全评价的研究,有关交通冲突(TCT)的具体内容,本文第二章将进行详细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