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_PPT幻灯片
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_PPT幻灯片
14
六、中药的拉丁名
❖中药拉丁名的组成: 药用部位名(第一格)+中药名(第二格)
如:黄连Rhizoma Coptidis
15
六、中药的拉丁名
❖1)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入药,或一属中有 多品种作一种药,一般用属名。
❖(2)一属中不同品种作不同药材时,除一种 外,均需加种名
▪ Radix Angehicae Sinensis 当归 ▪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独活 ▪ Herba Asari 细辛 ▪ Herba Asari Forbesii 马蹄细辛(杜衡)
16
六、中药的拉丁名
❖(3)药用不同部位入药或不同属植物入药加 et(和)seu(或)
▪ Radix et Rhizoma Rhei 大黄 ▪ Herba Erodii seu Geranii 老鹳草
❖(4)拉丁名中的形容词位于最后
▪ Semen Armeniacae Amarum(苦杏仁) ▪ Semen Sojae Preparatum(淡豆豉)
❖ 常用拉丁词:
❖ 根:Radix;
根茎:Rhizoma;
❖茎:Caulis; 木:Lignum;
❖皮:Cortex; 叶:Folium;
❖ 花:Flos;
果实:Fructus;
❖种子:Semen; 全草:Herba;
❖藻类:Algae; 菌类:Fungi;
❖ 地衣类:Lichenes;树脂类:Resina
《本草纲目》未载药物716种 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
10
四、近代中药鉴定技术发展概况
❖ 鸦片战争前: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 1840年以后:国外药学传入中国 ❖ 1811-1882年:李善兰编译的《植物学》
我国第一部现代植物学译本 ❖ 1927年: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辩》 鉴定中药真伪 ❖ 1933年:丁福保著《中药浅说》 引进化学鉴定方法 ❖ 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著我国第一部《生药学》上篇 ❖ 1937年:叶三多编著了《生药学》下篇。
8
三、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9、《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年代:明(1596年) 分类:按药物自然属性,
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 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内容:共52卷,载药1892种,新增 374种,附药图1109种,附方11096种。 17世纪初传到国外,译成多国文字。
9
三、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10、《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 年代: 清(1831年) 内容:共10卷,载药921种
17
六、中药的拉丁名
❖(5)习惯用法
▪ Poria(茯苓)、 ▪ Moschus(麝香)、 ▪ Aloe(芦荟)、 ▪ Catechu(儿茶)、 ▪ Mel(蜂蜜)、 ▪ Scorpio(全蝎) ▪ Pericarpium Granati(石榴皮、用种名); ▪ Polyporus (猪苓)
18
六、中药的拉丁名
确定适宜采收期
3
4
5
三、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3、《新修本草》 (唐本草) 作者: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 年代:唐 (659年) 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有外来药物,如龙涎、血竭等。 特点: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
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
6
三、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4、《图经本草》 作者:苏颂等 年代: 宋(1061年) 内容:21卷,对药物的产地、形态、用途等均有说明
❖道地药材
▪ 四大西北药材:当归、红芪、党参、大黄 ▪ 东北药材三宝:人参、鹿茸、五味子 ▪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仁、砂仁、巴戟天
《药品管理法》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
24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中药的采收
▪ 中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的高低与其采收的 季节和时间、采收的药用部位和采收方法密切 相关。
22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中药的产地
▪ 道地药材 ▪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 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菊花、杭白芍、
浙麦冬、温郁金、浙元胡、于白术 ▪ 十大广药:广藿香、广陈皮、广佛手、广地龙、
化橘红、阳春砂、沉香、益智仁、金钱白花蛇、 高良姜
23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项目一 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鉴定技术概念
❖ 来源鉴定 ❖ 性状鉴定 ❖ 显微鉴定 ❖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2
二、中药鉴定的任务
❖ 鉴定中药的真伪 ❖ 鉴定中药的优劣 ❖ 中成药的鉴定
中药质量评价指标: 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含量
凡申报生产中成药均应设定主要药物 的定性鉴别和不少于一种主要药物的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为后世本草图说的范本。 所载药图930种及文字存于《证类本草》之中。 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书
7
三、古代中药鉴定知识
5、《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年代:宋( 1108年) 内容:共31卷,载药1746种,
新增药500余条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是今天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参考书。
11
四、近代中药鉴定技术发展概况
❖ 《中国药典》: ❖ 53、63、77、85、90、95、2000、2005、2010 ❖ 部颁《药品标准》:共20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彩色图
集》
12
四、近代中药鉴定技术发展概况
19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中药质量
疗效
有效成分
20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有效成分
品种 产地 采收 加工 包装 贮藏
21
七、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中药的品种
▪ 品种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亦不同 ▪ 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含化学结构相似的成
分 ▪ 造成不同种间化学成分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
物本身的遗传因素
❖ 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 ❖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 ❖ 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 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 ❖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 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
13
五、中药的分类方法
❖ 按首字笔画排列 ❖ 按功效分类 ❖ 按化学成分分类 ❖ 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 按药用部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