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疹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麻疹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40
(5)SSPE:无特殊治疗
十一 预 防
1.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严密隔离,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 道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易感接触者检疫3周,已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者延长至4周
2.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戴口罩
41
十一 预 防
(出疹第三天)
21
麻疹面容
22
出血性皮疹
23
(3)恢复期
出疹3-5天后 皮疹出齐后缓解 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 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
1-2周消失,有后期诊断意义 全身表现减轻 无并发症者全程10-14天
24
恢复期
25
麻疹恢复期色素沉着
26
27
六 分型
轻型麻疹
– 见于1岁内婴儿、接触麻疹后被动免疫者
b、能被紫外线杀灭。
c、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3、耐寒、耐干燥— 疫苗冷藏保存
4、病毒培养及传代 — 减毒活疫苗
5、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及出疹期,可在患儿的
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检出。
6、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血液
4
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麻疹病毒
外有脂蛋白包膜 膜内有血凝素, 可凝集猴红细胞
四 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

借飞沫
第一次病毒血症 少量病毒(2-3d)
终身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
(肝脾骨髓淋巴结)
第二次病毒血症 大量病毒(5-7d)

特异性免疫
Ⅳ变态反应
1病0毒血症消(退15-,17脏d)器内病毒消除(高热、各皮种疹)症(状7-14d)(皮肤靶、器肺官、胃繁肠殖道)
5
三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急性患者为本病唯一传染源 无症状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少 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
染性最强,有合并症者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的 10天。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尿中也可排病学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麻疹患者的护理
(Measles)
1
一概述
定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易流行, 病后持久免疫力。
3
二 病原学
麻疹病毒:
1、副粘液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无亚型
——抗原性稳定(疫苗免疫稳定)
2、在体外生存力弱,不耐热、紫外线及消毒剂
a、在流通空气中或在阳光下半小时既失去活力。
时间:起病2-3天出现,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 部位:双侧近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 特点:为0.5-1mm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微隆起,
周围有红晕,在1-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大 成片,形成浅表糜烂,似鹅口疮 意义:早期诊断价值
14
麻疹黏膜斑
15
16
(2)出疹期
出疹
时间:于第3-4病日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 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脚心
恢复期
3、必要时采用辅助检查
39
十 治疗
1.对症治疗:
(1)忌用强退热剂、冰水及酒精等擦浴,以免影
响皮疹透发
(2)中毒症状重者,可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2.并发症治疗:
(1)支气管肺炎:抗菌治疗
(2)心肌炎:营养心肌。心衰者强心、利尿
(3)喉炎:抗菌治疗,蒸气或雾化吸入,严重
者气管切开
(4)脑炎:同病毒性脑炎
具有被动免疫力 有人可患两次以上的麻疹——见于患有免疫缺陷
病的人
8
三 流行病学
4、流行特征 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 缺乏周期性,流行强度减弱。我国麻疹疫
苗广泛推广以后,高峰期为当年的1月份 至5月份 年龄后移,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 的保护,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 流行地区:流动人口居住地及免疫空白点 9 轻型多,不典型多
或曾接种、第二次得麻疹者
– 特点
潜伏期长,可达21-28天,
症状轻:低热2-4天,或伴少许皮疹,
2-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无麻疹粘膜
斑或不典型
重型麻诊
– 由于病毒毒力较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或
因严重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28
– 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疱疹性
七 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心肌炎 3.喉炎-窒息 4.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5.营养障碍 6.结核病恶化
直接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 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常见)
间接传播:通过衣物、被褥、玩具等传播。 (少见)
7
三 流行病学
3、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接种过疫苗的人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患过麻疹的人可获得终身免疫 人群中有5%的人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 婴幼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生后6个月内
29
八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早期辅助检查方法
1、多核巨细胞检查
2、病毒抗原检查
3、检测尿中包涵体细胞
(二)其他手段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相对较多)
2、病毒分离
34
3、抗体检测(IgM,有早期诊断价值)
九诊断
是否到过疫区
1、流行病学史 是否接种过疫苗
是否接触麻疹病人 前驱期
2、临床表现 出疹期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最有效 接种对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 时间:8个月初种,4-6年后(7岁)复种 接种反应:少数低热 效果:12天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4-6岁 消失,阳性率95%-98%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 上呼吸道炎症:流涕、咽痛、咳嗽 眼结合膜炎症状:畏光、流泪、眼分泌物 增多,眼结膜充血、眼睑浮肿(麻疹面容) 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特征性体征 麻疹前驱疹:颈、胸、腹一过性风疹样皮 12 疹,数小时消退
眼部卡他症状
金鱼眼
13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2-3d出齐 疹型:
– 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压之退色, 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增多融合,疹间可见 正常皮肤 →出透后转为暗棕色。
– 呈充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 – 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
18
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第一天)
19
麻疹红色斑丘疹(出疹第二天)
20
麻疹皮疹在手掌、脚掌的分布
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10天(6-18天),曾接受被动 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21-28天)。 (此期末可有轻微症状)
典型麻疹:分三期,每期约3-4天,全程 10-14天(简记烧三出三退四) (1)前驱期 (2)出疹期
11 (3)恢复期
(1)前驱期
从发热到出疹(3-4天),但体弱、重症或 滥用退热剂者可延至7-8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