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人与海》——探索“成功与失败”的未知山西省吕梁分校汾阳师范分校吴彩琴内容提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有力的代表作。
其中的桑提亚哥,向来被认为是所有海明威式的英雄中最完美的一个硬汉精神的典型。
由此,人们展开了对其精神上的成功与现实中的失败的探讨。
这一争议,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陷于沉思状态,本文则撇开追求定论的误区,“从成功与失败的未知”这一全文学视角探讨老人桑提亚哥的精神魅力。
关键词:《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未知海明威(1899年~1961年),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大师,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介绍给了我国读者。
70多年来,国内有关他的生平、传记、作品的翻译介绍始终方兴未艾,有关他的研究文章数不胜数。
其中,运用各种新观点、新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老人与海》。
但综而观之,人们有的是从精神不败的角度解读桑提亚哥,赋予老人理想的圣光;有的又从现实利害分析桑提亚哥的失落与失败,疏远了文学色彩。
孰不知,一部好的作品是没有定论的,甚至有许多“空白”。
余秋雨先生则用“两难”与“未知”概述了大家大作的魅力之处。
本文借助考察老人成功与失败的“两难”境地,试对桑提亚哥的精神光环做出纯文学的全新诠释。
一、精神上不垮的“硬汉”善写“硬汉”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色。
从他第一个获得稿酬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中的尼克,到《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杰克·巴恩斯,《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再到《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这些男主人公,都具有一种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贝特兰·罗素所说的“绝望中的勇气”,能在失败中保持尊严,在压力下不失风度。
这种“压力下的风度”几乎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且很大程度上印着作家自己的鲜明个性。
作者本人就是一条硬汉,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战争,酷爱斗牛、钓鱼、滑雪、打猎以及种种冒险活动,九死一生。
于是,他笔下的一系列硬汉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明威式的主人公”。
这些硬汉形象往往力求用精神上的不败来拯救自己不幸的命运。
同时又试图用积极的行动来摆脱现实的困境,为的是向世人证实自己的存在价值,显示自己大无畏的抗争魅力。
桑提亚哥无疑是这一形象的集大成者,他是人类苦难、艰辛的承受看和见证人。
小说中写道:他是在海湾湾流中以打鱼为生的一个孤独老人,连续84天打不到一条鱼。
在第85天早晨独自扬帆出海,在深海处捕到一条大马林鱼。
大海的刁难,大鱼的反抗,使老人与大自然长达三天的斗智斗勇显得异常悲壮。
这又是一场艰苦的较量,只要稍微松劲,大鱼就可能逃之天天。
老人凭着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终于挺了下来,最终杀死了大鱼。
但对老人的考验并未结束,返航途中,贪婪的鲨鱼又扑了过来,要吞噬老人到手的果实。
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老人明显力不从心,可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击退了鲨鱼。
虽然老人拖回去的“大鱼”只剩下一副骨架,但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惊奇和羡慕。
他向人们证实了自己还是那个了不起的技术一流的老头儿。
大海在,大鱼在,老人的精神与之同在。
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自觉地承受与化解人的尴尬状态和生存困境,并把硬汉精神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硬汉的人生宣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一宣言理所当然成为海明威式硬汉的一种精神标志。
长期以来,读者们以一颗善良之心解读老人,学者们从文学深层探究海明威,于是在“海明威”、“桑提亚哥”与“硬汉精神”三者之间构建的是一个人道主义的至高点——精神上的不垮,压力下的风度。
笔者同样为这种精神与气概所激励,同时也一直耿耿于这样一个事实——老人拉回的只是空骨头而且是最后一个这样打鱼的人了。
文学是关照人类自身的。
那么,当我们用老人的命运去关照社会、思考人类时,又会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呢?不妨就此试作分析。
二、现实中必败的“英雄”老人拉回的是一副空骨架,这是事实。
这就说明,老人的生活得不到改善,他也没有构建有成就的人生方式。
与现代社会成功者的人生附件相比,他无房无家,无妻无儿,简直一无所有。
只有大海和鱼,再就是他破败的船帆,孤独的身影和自言自语的习惯。
理智告诉我们,现实中的桑提亚哥是个失败者!原因如下:(一)现代渔业对传统渔业的蚕食。
小说中介绍,桑提亚哥和马诺林一起坐在饭店露台上,就会闻到海湾对面鲨鱼加工厂迎风吹来的阵阵腥味,还会看到那些较年轻的渔夫卖了鲨鱼肝,置备了汽艇后,在大海上飞窜,把大海当作一个竞争者或赚钱的好去处,甚至当作一个必须要征服的敌人。
由这些现代机械文明的典型特征,就可以推断老人所住的渔村当时已被现代风气所侵蚀,传统渔业和生活方式已产生分化。
大部分人开始追求技术上的进步,把捕鱼视为征服自然,生活成功的标志。
而少部分固守传统、运用落后的渔具,将捕鱼视为个人价值和技能的体现,是人和自然的交流。
后者自然被看作不聪明的,如桑提亚哥;面对强大的竞争,他怎能不走“背运”呢?(二)对话权利的被剥夺。
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们,往往喜欢沉醉于山林、大海,喜欢钓鱼、打猎、斗牛和饮酒等。
这些重要的个人爱好使主人公惯于从自然中吸取力量并以此来排谴、转移人生的烦恼和苦痛。
这时内心世界是封闭的,其真实情绪不能坦率表达。
否则就会违背硬汉精神。
而老人桑提亚哥自始至终都表达了与人对话的渴望和诚意。
不幸的是,他的伙伴马诺林迫于父母之命被夺走,可怜的老人只能违背海上捕鱼勿言语的习俗,而养成大声地自言自语的习惯。
小说中重复九次出现这样一句话:“但愿那孩子在这儿就好了……”这是他的心语,说给大鱼听,说给自己听。
于是对一只偶尔停歇在船上的小鸟也满怀深情。
这就使得老人在生活困顿,年老体衰时,还不得不忍受孤独和被人疏离的苦痛。
(三)兄弟相残的困惑。
老人一直视大马林鱼为兄弟。
他称赞它,怜悯他。
不止一次地说:鱼啊,我的兄弟,我爱你,非常尊重你。
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
显然,老人对待鱼的心态是矛盾的,对现代社会中的竞争方式是怀疑的,最终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运用竞争准则杀死了大鱼,自己也心碎而死!兄弟相残向来被认为是竞争最惨烈的形式。
从西方的《圣经》故事,到中国古诗《七步诗》(曹植)及历代帝王争夺天下的血的事实,都在启示着一个教训:兄弟相残,罪莫大焉。
于是在老人桑提亚哥的理想中,自然界应该是人类的朋友、兄弟、母亲。
在他的梦中,老人脱离了各种社会角色而返归自然,成了大自然中一个无忧无虑的宠儿。
与狮子和谐相处,兄弟般嬉戏。
但这只能是理想,只能是梦。
现实是生存,生存就得按社会准则去竞争、去证实。
在强大的社会准则面前,桑提亚哥是个失败者,他“英雄”的光环早已成为过去。
在这个现代人的神话中,老人桑提亚哥注定要在一无所有中死去。
三、艺术与人生的“未知”当我们试图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为桑提亚哥作出定论时,我们感到了其中的困惑。
说是成功者,他有着失败的事实;说是失败者,他又有着成功的心理经验:冠军、英雄、硬汉。
我们也分明感觉到,这样去定性一个形象与一位作家是不公平这样,所以至今美国人还会在悲剧事件中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想起他的硬汉精神和面对失败时的风度与尊严,想起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人与海》不愧为一则人生的寓言,它的确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人生。
可以说,海明威运用他的《老人与海》,为我们建立了艺术与人生的坐标系,在人生的曲线上,有起有落,有成有败,二者形影相随;在艺术的纵轴上,有与人生交叉的地方,更有高于现实人生的地方。
因此,对于艺术与人生,又怎么能简单定论?就此问题,余秋雨先生有着非常精譬的理解:他认为,好的作品都是没有定论的,也因为没有定论才会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不断去求解。
这就是大作品的魅力。
而面对艺术与人生,任何人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中,即所谓的“未知”结构。
随着当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现代人视野日益拓展,文学乃至艺术面临全新的挑战。
今天的人们更需冷静思考、探索求知。
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后来人见仁见智,在创造中品尝收获的快乐!海明威也曾这样说过:“我写书是为了读者的愉快,至于你发现了什么,那是你读时的理解”。
我们也明白,作品一旦发表就不再属于作家某个人,它属于所有读者!文学只有进入接受主体的层面,才会检验出价值的大小。
因而人们对《老人与海》的探索和争议,恰好印证了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有人说,文化的力量:在于提醒和思索。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岂不更是这样?海明威运用《老人与海》提醒着我们的过去,思索着我们的未来。
相信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海明威笔下会有更多“未知”的东西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期待着共同进步!①厄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M] 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版②利玲海明砘成功的基石——《在我们的时代里》,[J]《外国文学研究》 2003,(3)③朱洁荣《老人与海》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命运新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3,(6)④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6年版⑤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M]高等教育出版社!解读《老人与海》——探索“成功与失败”的未知山西省吕梁分院汾阳师范分校中文系吴彩琴二OO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