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例对照研究(沈洪兵主编,第1版
病例对照研究(沈洪兵主编,第1版
病例对照研究
❖ 分析性研究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 ❖ 应用于探索与初步检验疾病的病因假说。 ❖ 历史:
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在疾病与健康的研究中得 到广泛应用—Doll和Hill自1948年开始的关于经典的吸 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此后,病例对照研究被广泛应 用于流行病学研究课题。
2012年3月~6月
相同地区人群或其样本中非 该病患者及健康人
与病例在相同医院中诊断的 其他疾病患者
病例的邻居、朋友、配偶、 亲属等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对照与病例比较的方法
❖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对照与病例的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 照的数量应等于或多于病例。此方法不能控制混杂因 素,应在统计分析中予以弥补。即:成组比较法
1
h
1
h
Passive Smoking & Breast Cancer
2012年3月~6月
Case control study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 1.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 ❖ 2. 研究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已经存在。 ❖ 3. 设立对照: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病分为病例组
1
h流 行 病 学
对照的选择来源: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性样本。
医院对照;人群对照;特殊对照
病例
社区人群或其样本中的病例
社会团体人群中或其样本中 的病例 疾病报告登记、社区医疗等 机构的病例 某个或某几个医院的病例
上述任何方法选择的病例
对照
社区人群或其样本中非该病 患者及健康人
社会团体人群中或其样本中 非该病患者及健康人
(1)对照一定是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如有可能应 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人;
(2)对照可为不健康者,但所患疾病的病因不应与所 研究的疾病病因类同;
(3)应注意研究因素以外其它主要因素,尽量做到两 组均衡,以保证对照与病例具有可比性;
(4)无应答者先要有统一合理的更换办法。
2012年3月~6月
2、根据能获得的病例数量; 3、能否以较小的样本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的选择 :
选择原则:应能代表目标人群中病例的总体。
1)必须有严格、统一、客观、明确的诊断标准: 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国内统一的诊断标准(金标准); 也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定义。
❖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匹配又称配比,要求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研究因素 之外的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保持一致。可分为频数匹配 (又称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匹配法:
❖ 匹配的方式:可分为频数匹配(又称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成组匹配:又称频数匹配,指匹配因素所占的比例,在两组间保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描述性研究
提出病因假设或病因线索
分析性研究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 的暴露率
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的发病率
验证病因关系是否存在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分析性研究(Analytic Study)
Exposure
与对照组。 ❖ 4. 研究对象由现在向过去回顾研究因素的暴露
情况。 ❖ 5. 观察方向是由“果”及“因”。 ❖ 6. 通过比较不同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与
疾病的联系。(一果多因的研究)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与用途
❖ 广泛地探索疾病发生的可疑影响因素; ❖ 初步检验某个或几个病因假说; ❖ 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 初步评价干预治疗措施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的影响
Time
Disease
E
Ddy
Now E
2012年3月~6月
1
D Cohort study
h流 行 病 学
重要概念回顾
暴露(exposure)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因素; ❖ 广泛用于因果关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进行前瞻性
研究提供明确的病因线索。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步骤
1. 提出假设; 2. 制定研究计划:
1) 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病例与对照比较的方法; 2) 病例与对照的来源和选择方法;病例的诊断标准与方法; 3) 估计样本含量; 4) 确定调查因素或暴露变量; 5) 设计调查表; 6) 偏倚分析与控制; 7) 确定获取研究因素信息的方法; 8) 确定资料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9) 所需费用的概算; 10) 人员分工与协作单位的协调。
持一致。例如病例组中男女各半,65岁以上者占1/3,那么对照 组中亦是如此。
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使对照在某些
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叫个体匹配。 1:1匹配又称配对;1:2, 1:3, 1:4 …… 1:R等称匹配。
❖ 匹配的目的: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增加分析时 的统计学上的检验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
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是通过对患有某种疾病人群(病 例组)和未患该病的对照人群(对照组)既往暴露 于某个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频率的 比较,来考察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联系 的程度。是一种常用于探索病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步骤
3. 培训调查员与预调查; 4. 实施调查; 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6. 总结并提出研究报告。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一、复习文献,提出假设 二、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1、根据研究目的:如果是广泛地探索疾病的 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匹配或频数匹配的方法;
2)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 3)尽量选择确诊的新发病例,也可是现患与死亡病例。
来源:
1)特定人群病例或社区人群病例: 可以是现况调查(普查或抽查)的全部或代表性病例。
2)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
2012年3月~6月
1
h流 行 病 学
对照的选择:
选择原则:应能代表目标人群暴露的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