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1-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Inductive effects are those that occur through the sigma system due to electronegativity effects. These too can be either electron donating (e.g. -Me) where sigma electrons are pushed toward
the functional group or electron withdrawing (e.g. CF3, +NR3) where sigma electrons are drawn away from the functional group.
R R
G G
C
δ
δ
C
δ
δ
Cl Cl Cl
δ
C C C
pKa: 大 酸性: 弱 场效应是依赖分子的几何构型的。
小 强
酸性:
H H Cl Cl COOH Cl Cl H H COOH
<
Cl Cl H O C O
H H
H C C HOOC
COOH
H C C
COOH
H
H
COOH
pKa1
3.03
H C C HOOC H H COO H
1.92
COO C C COOH
化学则是辅线,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高等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化合物及中间体的结构 分子结构 高等 有机化学
反应 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机理
目的: 揭示有机反应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把各类反应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一章 取代基效应 Substituent Effects
一.诱导效应 二.场效应 三.共轭相应 四.超共轭效应
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即“What”的问题。
但是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
化?这种转化是易是难?即“Why”的问题。
目的: 高等有机化学告诉我们结构、 取代基等对官能团或中间体性质的影响规 律,帮我们正确判断反应能否发生、朝哪 个方向发生,并能以此解释和指导自己的
实验。 如果把有机化学看成主线,高等有机
H2C CH CH O
OH
δ δ δ
苯酚分子中氧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 苯环上的π电子形成 p- π共轭。 结果: 使羟基邻、对位的碳原子 带有部分的负电荷。
3、共轭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取代基中的中心 原子的电负性与半径。
① -C效应 :一般表现在π-π共轭体系:
电负性大,半径小,-C 强
CH2=CH-CH=O >CH2=CH-CH=NR >CH2=CH-CH=CH2 同元素,带正电荷的,-C效应较强
σ轨道与π轨道的重叠, σ电子的离域
+I:
CH3 H3C C CH3
Me3C>Me2CH>Et>Me
CH3 H C CH3 CH3 H C H H H C H
μ: 0.70D
0.65D
0.58D
0.38D
R Br2 FeBr3
R
Br
R:
CH3
Me3C Me2CH 110 180
CH3 H C CH3
the group or electron withdrawing (e.g. -C=O) where π electrons are drawn away from the group.
1.1、π - π 共轭体系
O C C C C C C C C C C C N C C C C C H
C1
C2
·Electrons in σ bonds have a fixed location and so they are
O
-
OO
-
OO
-
O
C
O
C
O
C
O
Lewis Diagrams
2/3 O
Resonance Hybrid 2/3-O
C O 2/3-
书写原则:
1. 原子排列顺序不能改变 2. 符合Lewis结构式书写规则 3. 未成对电子必须相同
取代基效应
诱导效应 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 超共轭效应 场效应空间传递电子效应
物理相互作用 空间效应(位阻效应)
取代基通过对分子电子云 电子效应 (Electronic effect): 分布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母 体分子的性质
O
O H
Acidity: O2N
CH2 C O
>
CH3 C O
H
一、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C3
C4
1.2、p -π共轭体系
O Cl CH CH2 R C OH
CH3 CH CH CH2
CH3
C3 H
C2
C1+
H
H
2.1、共轭效应特点: 共轭效应受距离的影响较小
δ δ δ δ
Y
CH
CH CH CH2
2.2、结构特征:
☻共轭体系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C C Y
(I)
C C X
(II)
Y为吸电基-吸电子共轭效应 (-C), X为供电基-供电子共轭效应 (+C)。
pKa2
H C C H C O
4.54
OH C O H O H H C C C O O O C O
6.59
H
三、 共轭效应与共振论
Resonance effects (conjugation effects) Resonance effects are those that occur through the π system and can be represented by resonance structures. These can be either electron donating (e.g. -OCH3) where π electrons are pushed toward
超共轭效应的作用:
CH2CH3
H H C CH CH2 + ND3 H
Br2 hυ
CHCH3 Br
H H C CH CH2 + ND2H D
使分子的偶极距增加: H
H μ :
CH3 C O 2.27 H C CH O H 2.73
使正碳离子和自由基稳定性增加:
H H H H H C H H HC > C C > H HC C H H HH C H HC H
Et Me H 290 340 1
H H C CH3 H H C H
H3C C CH3
H H C CH CH2 H
当C-H键与双键直接相连时, C-H键的强度减弱,H原子的 活性增加。
H H C CH O H
羰基化合物的α-H原子酸性较强
H
C H H
C C H
C-H键上的σ电子发生 离域,形成σ-π共轭。σ 电子已经不再定域在原来的 H C、H 两原子之间,而是离域 H 在C3-C2之间,使H原子容易 作为质子离去,这种共轭强 度远弱于π-π和p-π共轭。
COOR COOH Moderately Deactiviting COR CHO COCl CF3 CN SO3H Strongly Deactivating N+R3 NO2
meta directing
五. 空间效应 (Steric effect)
也称为位阻效应,由取代基引起的一种空 间张力或阻力的效应。
δ
C
δ
特征: ⅰ沿分子链传递(σ-键) ⅱ由电负性差异引起 强度:取决于取代基的电负性与距离。电负性差 值越大,强度越高;距离越大,强度越弱。
C
Z C H 标准 +I
C Z -I
Electronegativity
H 2.1 Li 1.0 Na 0.9 K 0.8 Be 1.5 Mg 1.2 Ca 1.0 B 2.0 C 2.5 N 3.0 O 3.5 F 4.0
C NR2
>
C N R
② +C效应: p - π共轭体系
同周期:电负性越大,+C 效应越小
+C: C
C NR2 > C C OH > C C F
同族元素:半径接近,+C 显著。 +C: C C F > C C Cl > C C Br > C C I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在一个分子中往往是并存的,
有时两种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
1. 空间效应对构象的影响 ※环状化合物的稳定构象
H
H CH3
H
CH3 H
与3,5-位直立氢发生相互作用
CH3COOH pKa: 4.76 ClCH2COOH 2.86 O2NCH2COOH 1.68
二、 场效应 (Field effect)
通过空间传递的电子效应 -场效应。
邻氯代苯丙炔酸:3-(2-chlorophenyl)propynoic acid
O C C C δ Clδ O H Cl C C C O H O
带负电荷的取代基的 + I 强
4. 相同原子:带正电荷的取代基的 -I 强
-I:
-NR3 > -NO2 > -NR2
取代基诱导效应的结果:
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CH3 CH2O, HCl ZnCl2 CF3 CH2O, HCl ZnCl2
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Cl3C C CH2 H HCl
对化合物酸性的影响:
五.空间效应
取代基效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对 所研究的官能团所产生的影响
CH3COOH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 pKa 4.76 2.86 1.29 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