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犯罪心理学 (1)

变态犯罪心理学 (1)

变态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概述●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性变态与犯罪行为●精神病与犯罪行为变态犯罪心理概述变态心理概述概念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的区别标准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型变态心理概念:广义:指离开正常范围的心理及行为倾向。

是指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表现为自我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别能力或控制能力。

狭义:特指人格障碍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的区别标准:常识性区分: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 这种标准是将心理变态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统计学标准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性标准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身心疾病;轻度的心理变态;人格障碍与性变态严重的心理变态;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变态;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变态身心疾病:一种内在的心理异常,经过一段时间,逐渐对人身体的各器官、各系统正常的生理活动机能有所影响,最终导致各生理器官、组织出现病变。

(例如,心因性高血压、心脏病、甲亢、神经性皮炎、哮喘、荨麻疹、胃溃疡)轻度的心理变态: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影响而表现出异常,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轻度的歪曲,人际关系不太协调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不正常有所认识,通常会主动就医,有所改善各种神经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人格障碍和性变态:各种人格障碍:偏执型、反社会型和情感型人格障碍等各种性变态:恋物癖、露阴癖、性施虐癖、恋童癖等(狭义上犯罪心理中的心理变态主要是指这些内容)严重的心理变态:个体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受到几乎完全的破坏,心理活动各个方面不协调,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和行为反应,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及其与现实的关系,丧失辨别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精神病患病期或未愈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责任能力精神病未愈、部分缓解与残余状态、中轻度弱智完全责任能力精神病已愈,或缓解处于间歇期,无病或诈病幻灯片122004年8月4日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的血案,导致15名儿童和3名教师被一名患有精神病的歹徒砍伤,其中1名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警方在审查中了解到,涉案犯罪嫌疑人徐和平,1999年5月11日至9月24日,因病在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治疗。

经与医院核实,医生诊断徐和平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幻灯片13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变态:由于大脑器质性病变、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和盲、聋、哑、肢残等躯体缺陷所导致的心理变态大脑病变、躯体残缺往往会导致人性情大变,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以及一些智力低下、冲动控制问题聋哑人的急躁、低能者的冲动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变态:由于某些精神药物、酒精中毒、咖啡因、致幻剂等作用下产生的心理变态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变态心理的生物基础:遗传、人的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神经系统的生理化学活动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言语、情绪、心理冲突、挫折和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1、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躁狂抑郁与单基因显性遗传的因素有关舌样痴呆则是染色体畸变造成的遗传病(2)神经生化因素躁狂症患者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明显增多5-HT多羟色胺功能低下——忧郁症、亢进——躁狂症脑内茶酚胺过多——抑郁症、不足导致躁狂症多巴胺过多——精神分裂症相关,缺乏——老年痴呆症(3)后天因素主要是脑损伤和躯体疾病2、环境因素(1)问题家庭主要包括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地位不平等、父母离异等(2)不良的教育影响(3)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消极影响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变态心理者的犯罪现象概况( 2000年全世界精神疾病患者总数接近两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

)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变态心理现象与犯罪行为感知觉障碍(感知觉过敏、迟钝、错觉、幻觉)注意和记忆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涣散、记忆增强、记忆减弱、遗忘、健忘症、记忆虚构、)思维障碍(思维过程异常、联想过程异常)情绪情感障碍(过激性的、低落性的和情绪倒错)意志、智能障碍(意志增强、被动服从与色情行为、智力落后、痴呆)意识障碍(意识朦胧、自知力下降、神游症)感知觉障碍和犯罪行为:感知觉过敏和感知觉迟钝主要在精神病人、神经衰弱病人等身上错觉:对现实事物的歪曲知觉意志障碍患者幻觉:幻视、幻听等注意记忆障碍和犯罪行为:注意增强:在异常心理状态下,人把注意力反常的集中在某一些事物或某一些活动上,如被害妄想患者还包括注意减轻、注意转移、随境转移,主要在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增强:对已经遗忘很久、长时间不记起的事情,突然记忆犹新,通常在躁狂症病人身上出现还包括记忆减弱、遗忘、健忘症、记忆错构、记忆虚构等,多出现在器质性病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障碍和犯罪行为:包括思维过程异常、联想过程异常和思维逻辑进程异常思维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发明妄想;被制约妄想;非血统妄想;自罪妄想情绪情感障碍和犯罪行为:情绪情感变态:过激性、低落性、情绪情感倒错A 过激性情绪情感:情绪高涨、欣快感、情绪焦虑、恐怖症情绪B 低落性情绪情感:情绪低落和情感淡漠C 情绪情感倒错:内心体验和外在表情动作不协调,如强制性哭笑意志智能障碍和犯罪行为:意志行动变态者的自觉调节、控制下产生的能力丧失或减弱,涉及性犯罪、暴力犯罪等智能变态者:智力落后、痴呆,涉及偷窃、性犯罪和暴力犯罪等意识障碍和犯罪行为: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状态缺乏正确认识的状态意识蒙眬状态、神游症、意识错乱、定向和自知力障碍变态心理患者犯罪的基本特点:变态心理犯罪的一般特点表现:1、变态心理者的犯罪动机:几种动机:无动机或动机不明—严重意识障碍如精神错乱状态下实施的犯罪病理性动机—主要存在幻觉、妄想、逻辑倒错性思维障碍的变态心理者(动机明显)现实动机—即使出于现实性动机也存在病理性的心理基础混合动机—注意总有一种动机起主导作用2、变态心理者犯罪的行为特征:病理性、情境性、离奇性、固定性、低保护性、残忍性、反复性、自我肯定性、公开性、单独性(92起凶杀案的变态心理者,只有2起是因病态暗示互相配合)、冲动性强烈(犯罪不分场合、不择手段、不计后果)3、变态心理者犯罪后的一般表现:自我保护方面:大多数不会采取自我保护或者不能采取比较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案件容易侦破对犯罪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或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但是认为被害人的过错更大等人格障碍与犯罪行为人格障碍的概述:人格障碍:也称人格变态、人格异常、病态人格、变态人格。

是一种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行之有效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心理行为表现。

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既不疯癫,也无智力缺陷,但他们都有不同程度地具有道德观念、理智、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缺陷。

出现明显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给自己、他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危害人格障碍的特征:人格障碍是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在某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反常表现。

青春期开始明显,一般不迟于15岁人格结构某些成分过分或畸形发展,人格严重偏离正常。

(顽固执拗、情感不稳定、易怒、冷酷无情)人格障碍者对自己的人格缺陷一般无足够的自知之明。

(不能用正确的认识、观念来指导、调节自己的行动)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较顽固。

(可能在成年中晚期35岁之后有所缓解)幻灯片34人格障碍者犯罪的基本特点:作案动机上,多是偶然性动机,情感冲动所驱使,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作案情节离奇怪诞,难以按照常理解释作案目的上,作案目的不明显,对财物一般不在意(偷窃狂只是为了从盗窃行为中获得乐趣)作案手段上,一般手段残忍,不计后果,而手段不隐蔽,易于暴露,自我保护性差(抓获后一般不逃避罪行,供认不讳)作案类型上,多为攻击性、爆发性犯罪,由于病理性猜疑,很容易进行报复性伤害、凶杀、毁物、纵火等危害性较大的犯罪行为犯罪活动上,一般单独进行,共同违法犯罪较少。

行为倾向一般极其顽固,常持续性犯罪,行为难以改变人格障碍类型与犯罪:广义可分为原发性人格障碍和继发性人格障碍原发性人格障碍:在某种消极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在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人格障碍。

继发性人格障碍:在某种神经疾病、精神疾病的情况下发生的人格障碍。

狭义专指原发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症状学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的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1 认知的异常偏离;2 情感的异常偏离;3 控制冲到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 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是病人或其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两年排除标准: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CCMD-3的分类标准)偏执性人格障碍:主要特点: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1)心胸十分狭窄,好嫉恨(2)过于自负,将错推给他人,自己才是正确的(3)极强的不安全感,猜疑别人给他带来伤害,因此过于警惕和防卫(4)脱离实际的好争辩,固执追求个人不合理的”权利”和利益(5)好告状或诉讼,不断纠缠某些部门或个人(6)怀疑自己亲近的人(特别是配偶)不忠诚起病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1) 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2)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3)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4) 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5) 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6)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7) 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分裂样人格障碍:主要特点: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1)某些奇怪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等(2)认知上存在不寻常的体验(3)情感淡漠,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4)性格内向,被动退缩,多单独活动起病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2.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并至少有以下3项:(1) 性格明显内向,与家庭和社会疏远,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回避社交;(2) 表情呆板,情感冷漠,不通人情,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等(3) 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 缺乏愉快感(5) 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6) 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7) 对性活动不感兴趣反社会人格障碍:主要特点: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1)缺乏责任感和社会良知,无视社会规范、规则与义务(2)缺乏正常的人间友情和骨肉亲情(3)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4)缺乏罪恶感与内疚之心起病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在18岁之前不能进行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