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导论 习题

新闻学导论 习题

绪论一、选择题1.我国学者自著的最早的新闻理论是著作是()A.徐宝璜的《新闻学》B.戈公振《中国报学史》C.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D.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2.中国的新闻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三、简答题1.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第一章新闻活动一、选择题1.新闻活动是()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二、名词解释1.新闻2.新闻活动三、简答题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3.简述人们获取新闻、交流信息的不同渠道的特点。

4.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一、选择题1.新闻吸引受众归根结底是依靠()A.真实B.新奇C.新鲜D.迅捷2.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是()A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B事实与新闻都是第一性 C事实与新闻都是第二性的 D新闻第一性,事实第二性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4.以新闻内容来划分,可分出()A.政法新闻和经济新闻 B.硬新闻和软新闻C.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D.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二、名词解释1.新闻要素2.新闻来源三、简答题1.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简述记者如何寻找新闻?3.简述新闻的本源与来源、起源的区别。

4.简述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一、判断题1.信息不等于新闻,新闻是对信息有选择的报道。

()2.用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来计算,在同样的篇幅内,新闻所提供的事实单元越多,信息量越大。

()3.决定新闻信息量大小的主要方式有事物变动的影响力、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事物变动的速度和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

()4.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两层意思: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和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事实和意见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二、名词解释1.广义信息2.一般信息3.狭义信息三、简答题1.简述信息的特点。

2.简述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3.简述对信息量的两种计算方法。

4.简述信息概念向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第四章新闻与宣传一、选择题1.在具体认识宣传和新闻的关系时,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A.同一论B.并行论C.交叉论D.包含论2.“宣传,从最广泛的涵义来说,就是以操纵表述来影响人们行动的技巧。

”这一定义的作者是()A.哈罗德·拉斯韦尔 B.列宁C.毛泽东D.希特勒3.宣传的三大元素是()A.事实B.情绪C.感情D.道理二、名词解释1.宣传2.宣传者3.宣传方法三、简答题1.宣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简述宣传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宣传与学术研究的区别。

4.简述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四、论述题:1.试述认识新闻宣传属性的意义。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A.表达民意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C.显示民众的力量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二、名词解释1.舆论三、简答题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产生一、判断题1.最著名的信号媒介是古代的烽火台()2.新闻事业的主体是个人,而不是职业的新闻机构。

()3.新闻事业不同于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活动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古已有之,而新闻事业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才出现的。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二是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

()5.报纸的产生大致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新闻书、手抄新闻、周报和日报。

()6.不仅新闻事业的具体形式及其传播手段的发展依靠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而且整个新闻事业,从拥有的规模,影响的范围,到产生的作用也都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

()7.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

这是邸报和近代报纸的根本区别。

()二、名词解释1.新闻事业2.报纸三、简答题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共同点是什么?2.简述西方报纸产生的条件。

3.简述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4.简述新闻事业成立的几个因素。

第七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一、判断题1.世界上第一种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2.新闻教育事业最早出现在美国。

1878年,密苏里大学英语系开设新闻专业课。

1908年和1912年,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分别成立新闻学院。

()3.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4.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5.互联网拥有超文本、大容量、开放性的传播内容。

()6.通讯社开始是向报社提供新闻稿,现在也向广播、电视台提供新闻稿。

但通讯社只能满足各新闻单位的共同需要,各新闻单位的特殊需要还要靠各新闻媒体自己去采访。

()7.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通讯社分别: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

二、名词解释1、新闻体制2、通讯社三、简答题1.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2.简述报纸媒介的特点。

3.简述广播媒介的特点。

4.简述电视媒介的特点。

5.美国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主要分成哪几种?第八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一、判断题1.新闻事业(或媒介)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因此新闻事业是一种“专政工具”。

()2.新闻媒介的个性是它们在内容选择、行文风格两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

()3.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事业既具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又具有信息产业的属性。

()4.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与事实发生同时)反映现实变动的,并面向社会大众,这使它与书籍、杂志、书信、内容简报,军事情报等相比较没有区别。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6.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是: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7.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极大地激活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积极变化,对新闻事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名词解释1.新闻媒介2.新闻媒介的共性三、简答题1.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简述新闻媒介的特性。

3.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市场经济对新闻媒介的负面影响?4.简述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5.新闻事业的产业特征及经济属性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简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第九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一、判断题1.除了发表新闻和表达意见外,美国人普遍重视新闻媒介的广告载体和娱乐作用,因此与拉斯韦尔等人观点有所不同的“四功能说”成为一种代表性理论。

()2.大众传播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著名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即(1)环境监视;(2)联系社会;(3)传播文化。

()3.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报纸的职能包括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供给娱乐。

()4.新闻媒介功能定位的基本排列组合有以下四种:信息+宣传+赢利型、信息+赢利型的新闻媒介、消闲+服务+赢利型、知识+赢利型。

5.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江泽民于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模式示范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

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的一部分。

()二、名词解释1.新闻事业的功能2.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三、简答题1.新闻事业一般功能是什么?2.简述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3.简述西方传播学关于传播效果的理论经历的三个时期形成的三种重要思潮。

4.简述选择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议题设置理论主要观点。

6.简述我国新闻事业的具体任务。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一、判断题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主要有广泛性、混杂性、公开性。

()2.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享有作为公民在法定范围内应当享有的一切权利。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受众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受众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5.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不论是媒介整体还是其分设栏目、频道,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都是同一的,即宽窄适应,范围适中。

()6.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

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7.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二、名词解释1.受众2.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三、简答题1.受众对于新闻媒介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核心受众确立过程中,主要要考虑哪些方面的要素?4.简述受众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的主要内容。

5.受众的权利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一、判断题1.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主要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

()2.新闻指导性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迅速地在受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立刻收到明显的效果;另一种是潜移默化地长期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