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颜回学习快乐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颜回学习快乐

傅佩荣《向颜渊学习快乐》颜回这个学生开始的时候,孔子对他印象并不是特别好,他说我跟颜回谈话谈一天,他都没有违背我的意思,叫做“不违如愚”,好像很笨。

但是下课之后,发现他可以把所学的融会贯通,在生活里面加以改善,等于是我自己慢慢在成长了,所以他说颜回并不笨。

颜回对孔子的话没有意见,是因为颜回特别聪明,而不是特别笨,特别聪明的人知道孔子说话的时候都已经先想好了,叫做很有把握才说。

一、颜回好学鲁哀公问孔子说,学生当中哪位最好学。

孔子说,在三千弟子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好学的只有一个,叫做颜回。

孔子说他的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这个学生的好学,表现在不迁怒、不重犯过失。

因为人的过失,往往来自于性格,性格没有改,过失就跟着你的性格,继续往前走,人生就浪费了很多机会。

所以颜回这个学生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就代表他的好学跟他的生命结合起来,改善了他的一生。

颜回本身的志向是“无伐善,无施劳”,就是我不要去夸耀自己的优点,我也不要去把劳苦的事推给别人。

孔子对颜回特别的欣赏,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话特别重要,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有一个特色,叫做“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遇弱则弱”是指如果学生的问题,没什么水平,孔子的回答也没什么兴趣。

因为学生问的问题太单纯了。

比如有个学生叫做司马牛,他听到学长们都问什么叫做仁,仁义的“仁”是孔子核心的观念。

那他也要问,而孔子给他回答的很简单,“仁者其言也讱”,一个有仁德的人,他说话吞吞吐吐。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表现,对这样的学生他的回答很简单。

另外一个学生,叫做樊迟,他问仁的时候孔子说仁者爱人,不要想太多,爱人就好了。

所以这些学生他比较活在具体的生活考虑上,那么他需要的答案就很具体,你教我怎么去做好人,爱人就够了。

但是对于颜渊就不一样了。

二、化被动为主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过得快乐,一定要把被动变成主动。

在美国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问很多人说如果可以隐形的话,你要做什么?隐形就是一颗药吃下去,你就不见了,不见的时候没有人看到我,这个时候就自由了。

结果美国老百姓很诚实,接受访问的民众百分之八十都说要抢银行。

这说明你平常不敢抢是因为有外面的压力,有公安,有保全,还有针孔摄影,你抢的话,肯定被逮。

这叫做你平常守规矩是被动的,有人看着你就守规矩,这样的人生很可惜。

我们常常强调人生是不堪浪费的,所以孔子教颜回精彩的就在这里。

孔子是伟大的哲学家,伟大的教育家,他最好的学生是颜回,所以如果颜回请教什么是仁,仁义的仁,孔子核心的思想,孔子给他的回答肯定是惊天动地的,让每一个听到都觉得说确实有道理。

但是很可惜的是两千多年以来,解释这段话的时候都解得不太对。

当然我说不太对很多人恐怕有意见,我说朱熹也解错了,很多人更有意见了,因为我们念书的都念朱熹的注解。

但是你不要盲目崇拜古人,你要直接回到孔子跟他学生的互动。

在《论语》的《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多数人都把它解释为两半,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欲望。

另一方面复礼是要去实践礼仪的要求。

比如说我是学生,对老师要有礼貌,我就是约束我的欲望,本来我不喜欢对老师鞠躬的,现在我要约束我自己,向老师鞠躬。

比如我孝顺父母,我要“克己复礼”吗?我约束我自己,勉强我自己,来向父母亲问安。

这个怎么是一种好的观念呢?所以一般人都把“克己复礼”分成两半,这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讲到颜渊,是最没有欲望的学生,如果你把“克己”翻译成克制自己的欲望,那对颜渊不公平,孔子明明知道颜渊没什么欲望了,不要说孔子知道,连道家的庄子也知道。

【故事1】《庄子》里面就特别提到一段话,说颜渊学得不错,想到卫国去帮忙,孔子说你准备还不充分,修行还不到标准。

颜回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认为我还有什么样的不够吗?孔子想了半天,还是认为他不够。

颜回就受不了,说老师,你讲清楚,我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要守斋。

颜回说老师,我家里很穷,三个月没吃肉,没喝酒了,你还叫我守斋。

从这边就知道啊,庄子也了解颜回哪有什么欲望呢,就是家里穷得就好像只能吃素了。

孔子就跟他说,我让你守的斋不是这个斋,是心斋,心要守斋。

所以从这段故事,也可以知道,颜回实在是没什么欲望了,所以跟他讲“克己复礼”绝对不能解释为克制、约束,克在古代还有一个意思叫做能够,“克己复礼”就是指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仁义的“仁“可以翻译成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整句话的意思是指:颜渊请教人生的正路在哪里,孔子说,“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就是人生的正路,你只要有一天就是很短的时间,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说,你是走在人生的正路上。

走在人生的正路上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吗?”所以孔子教颜渊这个“仁”字,是他核心观念,他的答案肯定是孔子一辈子教学的心得,一辈子做人处事最重要的心得,叫做化被动为主动。

一个人要快乐,就是要从这里着手。

比如说“我今天应该上课”,应该代表被动,我把它改成“我今天愿意上课”,愿意就是主动了。

能够把这一点做到的话,整个儒家的思想就把握住了,因为儒家的思想关键在于你内在要真诚。

人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可能不真诚的。

因为人是太聪明了,他可以伪装,他可以扮演各种角色。

但是,如果你真诚的话,就会发现,你跟别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一种适当与否的考虑。

三、快乐在于内存的真诚比如我坐在车上,老太太上来,我要不要让座呢?我如果不真诚的话,我不用让座,先上车先坐,我有买票,凭什么让我让座呢?说不定有人比我更健康,有人比我更年轻,所以你就计较这些事情,叫做你不真诚。

那如果你真诚的话,看到老太太上来,你马上觉得她的年纪跟我的祖母一样大了,那我让座就变成是真诚引发内在的力量,让我自己起来让座,我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叫我,或者别人是不是认识我,我只问我自己,内在有力量让自己去做的事。

因为力量由内而发,我做到的我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以后,快乐也由内而发,人生的快乐就在这里。

你是不是穷困并不重要,穷困只是一种生活上的特定的情况。

比如说你穷困的时候你就要问,你是不是继续要活下去,你继续活着,那快乐就自然而然就有了保障。

所以孔子看到颜回的表现,忍不住称赞他。

孔子公开称赞学生,很少的,由于是反复称赞的,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意思是颜回真是杰出,每天吃一竹筐饭,喝一点白开水,住在陋巷,别人都受不了这种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完全一样的快乐,所以孔子说颜回真是杰出啊。

他的内心有快乐的来源,他可以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是观念上的一种抉择。

四、人生需要的潜能人生的需要是发展的潜能,这个潜能是心智上的潜能,包括三方面,知、情、意,第一个知就是求知。

颜回喜欢念书,古代念的书是诗、书、礼、乐、易,非常丰富,诗经代表文学,书经代表历史,礼代表社会规范,乐代表艺术修养、音乐;易经代表哲学。

颜回把这些学好之后,他的知不断地成长,学习不断地进步。

第二是情感。

人的情感要调节,情绪调节好的话,就会感觉到人我之间的互动可以慢慢提升品质。

比如说一般人的情绪,都是利己的,人与人很自然都希望对自己有利。

但是如果你培养好的情商的话,就慢慢的希望对别人也有利,大家都有利的话,不是更好吗。

所以在《易经》里面有一卦,叫做损卦,很多人听到损,都不喜欢,而《易经》里面六十四卦,只有两个卦在卦辞里面是上上大吉,其中一个就是损卦。

一般人如果做一件事,损人利己,那肯定是人缘不好,大家讨厌。

但如果你现在倒过来,损己利人,我做任何事,都考虑到别人的要求,别人的需要,我自己吃亏无所谓,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所以颜回能够在情感上做到这一步,我们从他的志向看得出来,叫做无私,前面所讲的“无伐善,无施劳”,不要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要把劳苦的事推给别人,这样一来一往之间,没有私心了。

没有私心,听起来很容易,做到是很困难的挑战。

孔子很喜欢讲君子,他所说的君子就是立志,我有志向让自己每天提升,改善,那我就是君子。

所以我们在念《论语》的时候,要把君子这两个字看作一个正在进行的状态,君子就是立志成为君子的人,而不是已经做到的君子,真的做到君子太难了。

五、君子之道而颜渊的志向叫做无私,那正好是君子的特色,所以说孔子称赞颜渊是有他的道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跟别人都和谐,“和”就是和音,演奏音乐的时候,各种乐器发作不同的声音,但是不同声音没关系,整个合起来是和谐的,就好象你跟别人相处,各有特色,你不要要求一致,“同”就是一致。

君子跟别人都可以和谐,不要求一致。

小人倒过来,一定听我的,只能跟我一个样,那就是小人了。

第二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就是普遍,君子普遍爱护每一个人,我上街的时候,谁需要帮忙,我就帮忙,而不看这个人是否认识。

君子是普遍爱护每一个人,“比”就是只喜欢几个死党,我们几个好朋友,叫做“比”,小人倒过来。

所以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再看,“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泰就是舒泰,骄就是骄傲,一个人为什么骄傲?因为自我中心,喜欢跟别人比较,就自然而然就骄傲了。

相反的,你没有自我为中心,对每一个人都可以坦然相处,自然而然就很舒泰。

所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也是一样的意思。

最后一句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是因为他无私,没有私心。

小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是因为常常在跟别人比较,跟别人竞争。

孔子所说的“君子”颜渊可以做到,并且他一直努力在做。

所以颜渊会快乐的原因就是心胸坦荡,泰而不骄,和而不同,这样的人到任何地方去每一个人都欢迎,他也觉得非常快乐,并且因为他不断地成长。

他在情感方面,到达很高的程度。

【故事2】尼采在他的代表作里面特别用很短的一个篇幅,来说明人的精神有三种变化,精神第一变,变成骆驼,第二变变成狮子,第二变变成婴儿。

我们讲前面两步,骆驼怎么变成狮子?骆驼代表什么?代表忍辱负重,年轻的时候中学生,都是被老师要求,都是考高校,压力很大的,你看他作为你怎么知道,背一个书包,书包很重,有的背两个书包,一看就是单峰骆驼,跟双峰骆驼。

然后一旦上了大学,马上就不一样了,一旦上了大学,马上就不一样了,他觉得我现在可以像狮子一样了,可以自由选择了。

但是你不要忘记,没有那么快。

骆驼就是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

狮子就是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我要如何。

由此看来尼采也一样,要求由被动到主动。

六、孔子对颜回的重视像颜渊这么穷困的一个人,他会觉得快乐,就是因为他把这些儒家思想的精华掌握住,加以实践。

有一次孔子说了,如果有人用我们,我们就好好工作,没有人用我们,我们就隐居起来,只有我跟颜回做得到。

他把颜回抬高到跟自己一样的程度,因为他穷困的时候快乐,通达的时候也能快乐,快乐不在于穷困跟通达,而在于道,叫做“安贫乐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