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精品PPT课件

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精品PPT课件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 康年,借西药供应紧张,抗 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药之机, 先后向65名干部行贿,骗取 国家大量订货。他把过期失 效的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 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不发 货,造成许多伤员死亡。 1953年2月上海市人民法庭判 处其死刑。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 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0.1%
70%
80%
工业资本比重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手工性质的工厂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社会主义改造前的阶级结构结构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1949-1952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
镇压反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 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 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 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1918年)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2015年修订版)
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进京赶考》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 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 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949-1952年,山西省静乐县五区 19个村中有471户新中农因出卖土地降为 贫农,占总农户的11%。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 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僚资本,建立起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1952年国民经济结构
国有经济 19.1% 合作社经济 1.5% 个体经济 71.8% 私营经济 6.9%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0.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 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民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等再次沦为赤贫,农 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1949-1952年,山西省忻县有8253 家农户出卖土地和房屋,占总农户的 19.55%。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 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不文明的 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 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 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 矛盾。
82%
99%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76%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资本家王康年向志愿军出售伪劣药品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 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 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在改革土地完成后,农村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 中,采取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为全面向社 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1950年全国有10.7%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底土地 改革结束后,我国参加互助组的农户已达4563.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 4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