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人文的互动融合【摘要】高中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利用美术课程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
本文立足从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角度出发,运用创意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体悟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人文素养;教学实践;人文渗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美术教育改革也迎来了最佳时期。
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在对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强调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其中美术欣赏部分可谓重中之重。
以往那种纯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审美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现在的教育人对以前重视技能而忽视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影响开始反思,本人也积极参与其中,尝试改革与实践。
高中美术课程以艺术欣赏为主,更加关注学生自我人文意识的萌发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它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它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
应该说,美术欣赏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利用美术欣赏课作为进行渗透人文精神的阵地,在美术教学课堂内外,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1 创设自由和谐互动氛围,引导学生萌发人文意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正是人文精神使得美术欣赏变得具有生命力,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我校有很多学生社团,其中由我指导的小炒智囊团专门负责学校日常讲座及校园活动的广告宣传任务。
社团中的成员多数是我在平时美术课上发现具有很强想象创造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稳定、优异,又各有所长,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活动,让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得到尽情的发挥,同时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校每年11月都组织一次金秋校园义卖活动,由学生自己自捐自宣自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学校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为了这项活动能够如火如荼的开展,前期的海报宣传必不可少。
主题已定,但形式要求推陈出新,创意锦上添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内涵,能够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吸引他,才能打动他。
为此小炒智囊团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的海报招贴画进行前期宣传。
试举几例:有一学生在一整张纸上只标出? a? 别无其他。
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细看才体会出这张简洁明快、创意鲜明的海报的丰富内涵。
“a”与“爱”谐音,加上数学符号,海报若读出来应是“爱的绝对值”,在幽默的同时又不乏爱心。
有的同学则充分利用理科实验班的优势,设计出一组数理化的连环性海报,更让人拍手叫绝。
数学型为分数a分之一,释意只有爱(a的谐音)不为零的时候,得到的才有意义。
物理型为一“U”形磁铁,周围有许多磁力线,意思为只有你走进我们的场,你才能被吸引。
化学型实为喷泉实验,表现受人滴水之恩,本当涌泉相报。
有的学生从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进行诠释,更加出奇的是十余张海报一夜之间完成,不光先声夺人,而且阵容庞大,类似一次校园海报文化展,吸引了不少老师与同学。
受此影响。
每个班级也接二连三地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招牌,使校园义卖活动进一步生温。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点滴。
学会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美化生活,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任何艺术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则可以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以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萌发自我人文意识的效果。
2 整合互动有效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科优势资源与美术相融合,我尝试通过课外活动来加强与补充高中美术课人文素养融合的实践研究,来帮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的有限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乡土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人文元素。
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使教学走入模式化的怪圈。
其实,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每一个学校,要有影响,必须有特色;一个地区的教育,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
去年央视《异想天开》栏目组来我校录制节目,让大家围绕“奇异的书”主题来进行设计制作。
为了让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的创意活动。
配合我的艺术人文实践理念,我与同学在最大范围,最大深度的去思考去探求,如何让这本书既有创意,有能让高中各学科的优势资源与美术相融合,甚至与乡土素材有机合为一体,我认为只有这样,这才能够代表当代中学生的知识层面和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本“奇异的书”。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徐州的文化资源,创造性的设计美术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艺术的魅力。
笔者尝试利用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围绕徐州汉文化与食文化展开创意,设计制作一本既可吃、又可读,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
通过实践,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理解体验创造过程,而是把它放到不同地域的不同地理、人情、文化中去体验。
我先让学生了解徐州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风土人情,让学生懂得美术本身离不开人民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其中内涵无不?B透着这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乡土色彩。
这就从教学内容到创作形式都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层面上,表现出浓郁的民风民情及人文品格,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术教学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资源特色,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科技水平、地方工艺等都不一样,北方有北方的特色,南方有南方的不同,各地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土资源来设计特色课程。
美术欣赏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起到自己的价值。
要让学生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提生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 借助多元思考互动元素,触发学生感悟人文内涵美术欣赏课是一种人文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训练,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但对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育目标,则需要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使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能够得到潜在的提高。
针对这一点,我努力曾做过一些尝试。
一次,我在上高二年级的最后一节美术课上,我让学生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题,完成一张创意作品。
题目布置下来,同学起初颇感惊奇,接着便兴奋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的同学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多数同学则显示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向同学提出具体要求:发挥创造思维,展开想象,不受约束地去创作,并允许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作业可带回家去做,第二天交上来。
从课堂情绪来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而当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被同学们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开阔的思路、丰富的想象、敏捷的灵感吸引住了。
一位同学结合最近报道的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大案创作了一组漫画:第一幅的画面上,两幅丑恶的嘴脸正在交谈,他们是三鹿主管领导和黑心奶农,正在做金钱交易(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幅画面是一行白鹭把象征受害者的婴幼儿拉向天空,国家信誉遭受质疑(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幅画面是震怒的全国人民的诉状像雪花一样飘向检察院的窗口(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幅画面是一条孤船载着罪恶飘向死亡之门(门泊东吴万里船)。
整幅画面简明、洗练,巧妙地运用了诗意,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不失时机地与人们关注的事件结合起来。
其余同学的作品也多创意新颖,不拘一格,有的同学从地图的版块、围棋的攻守、环境的保护、祖国的统一、学校的生活等各个方面围绕这首诗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交换、延伸进行创作,既有情趣,又富寓意。
从艺术角度看来学生们的作品尽管还不够完美,甚至有些粗糙,但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意,确实令人叫好,也是最可贵的。
在我评讲时,学生也对自己大胆想象的创作表示满意,流露出成功后的喜悦与得意,情绪非常高昂,似乎悟到了创造思维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让学生知道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知道艺术是为人类存在着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把教学实践作为主要阵地,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改革,重新认识和理解教学目标,在实践中逐步渗透人文思想。
加强对美术人文素养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重视哲学、历史和文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整合,改变专业课单一的局面,适当扩展美术欣赏课的范畴,使学生能接触较为广泛的知识,积累全面的人文素养,为他们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 刘东:《浅论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载青海师专学报,2006.4[2]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周卫勇主编:《点击高中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