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S:64 0:16 H:1 Zn:65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50分)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HCO3-+H2O = CO32-+H3O+B. Na Cl(S)=Na+(aq)+Cl-(aq)C. S2- +H2O H2S+ 2OH-D.SiO32-+H2O H2SiO3+2OH-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H=+Q2kJ·mol 1则Q1、Q2的关系为 ( )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3.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4.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5.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32-)B.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NH4+)>c(SO32-)C.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32-)+c(HSO3-)+c(H2SO3)]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选项事实 结论A将0.1mol ·L -1MgSO 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 ·L -1CuSO 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B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C .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 2+(aq)+2OH -(aq) 该固体可溶于NH 4Cl 溶液 D镁条放入盛有NH 4Cl 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测得溶液的pH 为8.6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 为8.6的NaHCO 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 -氧化了Mg7.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 .p H = 4.5的番茄汁中c(H +)是p H = 6.5的牛奶中c(H +)的100倍 C .AgCl 在同浓度的CaCl 2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D .p H = 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 +) > c(CH 3COO -)8.取pH 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 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 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B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C .盐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9.室温下,将0.05mol Na 2CO 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 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 加入的物质结论A 50mL 1mol·L -1H 2SO 4 反应结束后,c(Na +)=c(SO 42-) B0.05molCaO 溶液中c(OH −)c(HCO 3−)增大C 50mL H 2O由水电离出的c(H +)·c(OH -)不变 D0.1molNaHSO 4固体反应完全后,溶液pH 减小,c(Na +)不变10..在体积均为1.0L 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 2和0.2molCO 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 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 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V 2O 5△ 高温、高压催化剂 浓硫酸Δ180℃催化剂A.反应CO 2(g)+c(s)2CO(g)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P 总:P 总(状态Ⅱ) <2P 总(状态Ⅰ) C. 逆反应速率V 逆:V 逆(状态Ⅰ)>V 逆(状态Ⅲ) D. 体系中c(CO):c(CO ,状态Ⅱ)<2c(CO ,状态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反应C(s)+CO 2(g) 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B .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D .反应2Mg(s)+CO 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12.磷钨酸H 3PW 12O 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 3PW 12O 40在该酯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杂多酸盐Na 2HPW 12O 40与Na 3PW 12O 40都是强电解质C. 硅钨酸H 4SiW 12O 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 的化合价为+8D. H 3PW 12O 40、KH 2PW 12O 40与Na 3PW 12O 40含有相同的原子团13.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4溶液。
当溶液中的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
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比是 ( ) A .1∶9B .1∶1C .1∶2D .1∶414.室温下,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pH = 12的溶液中,、、AlO 2-、NH 4+可以常量共存B .由0.1 mol ·一元碱HA 溶液的pH =3, 可推知NaA 溶液存在A - + H 2O ⇋HA + OH -C .由0.1 mol ·一元碱BOH 溶液的pH =10,可推知BOH 溶液存在BOH =D .在pH = 0的溶液中,、、、可以常量共存 15.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个离子浓度相等B.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C.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16.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 2(g )+O 2(g ) 2SO 3(g );1197H kJ mol -∆=-⋅。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V 2O 5△ 高温、高压催化剂浓硫酸Δ180℃催化剂充电放电催化剂ΔK +CL -1L -1L -B OH +-+Na +3NO -23SO -K +A .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 3(s )的反应热为△H 1,则△H 1<-197 kJ ·mol -1B .Q 1=Q 2=Q 3=197 kJC .甲、乙、丙3个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相等D .达到平衡时,丙容器中SO 2的体积分数最大17.常温下,在10 mL 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 -1HCl 溶液,溶液的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 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c (Na +)+c (H +)=c (CO 2-3)+c (HCO -3)+c (OH -) B .当溶液的pH 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C .在B 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 +D .在A 点所示的溶液中:c (CO 2-3)=c (HCO -3)>c (H +)>c (OH -) 18.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 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 子浓度(mol/L)Na +Mg 2+Ca 2+Cl ―0.4390.0500.0110.5600.001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 ,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 sp (CaCO 3)=4.96×10-9;K sp (MgCO 3)=6.82×10-6; K sp [Ca(OH)2]=4.68×10-6;K sp [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物X 为CaCO 3B .滤液M 中存在Mg 2+,不存在Ca 2+C .滤液N 中存在Mg 2+、Ca 2+D .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Y 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19.用酒精灯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然后灼烧,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 A .3AlCl B .32SO Na C .4KMnO D .4MgSO20.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 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 3COONa 与HCl ;滤液M 沉淀X1.0 L 模拟海水(25℃,pH=8.3)1.0 mL 1.0 mol/L NaOH 溶液滤液N 沉淀Y过滤①过滤②加NaOH 固体调至pH=11.0△MgO3HCO②CH 3COONa 与NaOH ;③CH 3COONa 与NaCl ;④CH 3COONa 与NaHCO 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②>③>④>①B.c(CH 3COO -):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 +):①>③>②>④ D.c(CH 3COOH):①>④>③>② 21. 下列混合溶液的pH 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 =3的盐酸和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pH =3的盐酸和pH =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 =3的醋酸和pH =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 =3的硫酸和pH =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2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为1×10—12mol/L ,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 +、Na +、SO 42—、NO 3—B .Na +、K +、S 2—、CO 32—C .Fe 2+、Mg 2+、Cl —、SO 42—D .NH 4+、Cl —、K +、SO 32—23.汽车尾气中NO 产生的反应为:N 2(g)+O 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 2(g)和O 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 反应,下图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N 2的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 2的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