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亲情与关爱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

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课件,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爱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课件引入。

(一)出示蝈蝈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蝈蝈。

质疑:你对蝈蝈了解多少?(二)出示图片,图上有谁,她在干什么?捉蝈蝈做什么?翻到第八课,我们一起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一)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

(二)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三)展示课件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全会的被评为“识字大王”。

(四)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范读课文,配多媒体音乐。

(二)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展示学习要求:小姑娘为什么要送盲婆婆蝈蝈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1、第一节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体会“我”捉蝈蝈的心情。

要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涵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还有那些?2、第二节的教学,要启发学生:“我”送蝈蝈儿的心情。

领会百鸟齐鸣的意思。

由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件激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助图片理解小女孩捉蝈蝈的目的,引发读文的兴趣。

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使他们自读自悟,小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通过学习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将阅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在诗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展示课件3、第三节的教学要启发学生体会蝈蝈的歌声和盲婆婆的快乐的关系,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4、讨论:珍妮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课文。

(一)指名到讲台上读课文。

(二)其他学生做出评价。

(三)指导学生配音读课文。

二、生字指导。

(一)认读生字。

盲:上下结构,与“育”相近。

滋:左右结构,右下角易错。

鼻:下边不出头。

(二)指导书写。

课件展示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重点讲解“波”和“您”的三点水旁,心字底的写法。

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

替:是上下结构的字,左上方的“夫”最后一笔是点,右上方的最后一意中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反复朗读,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为一体。

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实现多种评价相结合。

重点指导个别生字,给学生指明识记生字的注意部分。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注意复习学过部首的写法,对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补课。

笔是捺,上半部写得要紧凑。

鼻:是上中下结构。

上面是“自”,下面的撇和竖不出头,这个字写得要紧凑。

齐:是上下结构的字。

下边是撇和竖,不要写成两竖,要写得要紧凑。

得:双人旁,右上方是“曰”,右下方不要写成“寸”。

(三)课件展示。

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把字写规范。

三、指导背诵。

带着对小女孩的敬佩,闭上眼睛想象:小女孩捉蝈蝈的心情?让蝈蝈为老奶奶做什么?反复诵读,体会童趣,熟读成诵。

四、课外延伸。

(一)小女孩的做法好不好?你们想不想也为盲婆婆送上一份礼物呢?送什么和同学说说,小组交流。

课件展示(二)全班交流。

(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为盲婆婆送上一份你的真情。

书写生字是二年级学生的重点,针对个别字,应做主要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写字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识字。

美丽的心灵,美丽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拓展延伸使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的能力。

9 珍妮的帽子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亲情与关爱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患病女孩珍妮由不快乐到找回了昔日的笑容,恢复了过去甜美的生活的故事。

文章叙述的事情很小,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透过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去爱护学生,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使我们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会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快乐的童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老师、同学对珍妮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味老师的做法所表达的情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能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一)你们都有帽子吗?平时喜欢什么时候戴帽子吗?切入学生的生活,引发读课文的欲望。

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二)有一个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戴着帽子来上学,而且每顶帽子都样式各异。

这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珍妮的帽子。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字典,学生自读课文,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画出生字词,感知字音字形。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在使用字典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以同学互助或请教老师。

3、同桌互读画出的文中的生词。

(二)课件展示生字词,先范读,领读,指名读,后开火车读。

(三)交流朗读。

本篇课文较长,所以采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的方式来读,读得好的小组,奖励最佳团队的称号。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让学生了解:1、珍妮为什么要戴帽子?从课文中找出来。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最后珍妮变得快乐了吗?她快乐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二)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

教师顺着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体会珍妮的心理和情感,分析课文,解决问题:1、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珍妮的关爱?2、珍妮的感受是怎样的?(三)教师小结学习所得。

进文章。

逐渐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通过领读、指读等认读过程,使全体学生牢固掌握生字。

课文较长,为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情,采用小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有效带动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从文章题目上,引导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采用合作互助的形式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解决疑问。

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二)珍妮为什么要戴帽子?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一)品读课文,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珍妮的心理和情感。

展示课件。

“珍妮出院后,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

”“这天早晨,珍妮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二)思考下列问题:1、故事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珍妮的帽子做线索?2、如果你是珍妮,你会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你认为海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一)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鼓励学生交流记忆方法:形近字比较识记:级——极妨——纺形声字的规律:疗、瘦按结构记忆: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书写指导出示课件重点指导“班”、“级”、“式”、“乎”、及时巩固复习,减少遗忘,提高教学效果。

抓住重点语句、段,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感情。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朗读和感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

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情感,感受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积极性。

针对个别字,应做主要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写字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识字。

任”、“幸”这些生字。

班:左中右结构。

左边的“王”最后一笔是提。

级:左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式:半包围结构,“弋”(弋字边儿)左下方最后一笔是提,斜钩没撇。

乎: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任:右边不是“王”。

幸:注意观察四个横的长度。

(三)学生独立书写其他生字。

(出示课件)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四、拓展延伸。

以《珍妮的帽子》为题续写:慢慢地珍妮的头发长出来了,可同学们还戴着帽子,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想一想,写在小本本上。

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拓展延伸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语言的概括能力,并激发他们的爱心。

10 月光下的琴声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亲情与关爱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以蜘蛛爸爸对儿子不好好儿捉虫儿迷上音乐这件事,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态度变化展开故事的。

从中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爸爸对儿子理解的爱,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无私的关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13个,会写8个。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知识和生活习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