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法
↑ ← ↓→ →X← X ↑ X ← → ↓ X
X1
3
X1
↑ ← ↓→ →X←
3
X2
4
5
6
n=6
X4
X← 6
X5
n=3×7=21
对于具有较多框格的结构,可 按 框格的数目确定,因为一个封 闭框格,其超静定次数等于三。 当结构的框格数目为f ,则 n=3f 。
力 法
§6-3 力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力法的思路和基本概念。讨论如何 在计算静定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 1 判断超静定次数: q
EI2 EI1
EI1 EI1 EI1
对称
对称
a
a
力 法
1. 选取对称的基本结构 多余未知力X1、X2是正 对称,X3是反对称的。 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弯 矩图(见图)。 、 是正对称, 则 是反对称。
EI2 EI1
X1
对 称 EI1 轴
X X
3
2
基本结构
← →
X1 1
X2 1
13= 31= 23= 32=0 11X1+12X2+△1P=0 21X1+22X2+△2P=0 33X3+△3P=0
力 法
§6—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首先必须确定多余联系或多余未知 力的数目。
1. 超静定次数:多余联系或多余未知力的个数。 2 .确定超静定次数的方法: 采用解除多余联系的方法。 解除多余联系的方式通 常有以 下几种:
(1)去掉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 于去掉一个联系。
(2)拆开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 两个联系。
力 法
力 法
第六章
§6—1 §6—2 §6—3 §6—4 §6—5 §5—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力
法
主 本 章 要 内 容
超静定结构概述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力法的基本概念 力法的典型方程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对称性的利用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 力法计算超静定拱 弹性中心法计算无铰拱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C P B I1 I2=2I1 P C
B
a
2
a 2
原 a
A
X X
2
1
基
(a)
A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为 此作 计算结果如下
3 1 a2 2a a = 2EI1 2 3 6EI1
X1 1
a
M 2图
M1图
a
X2 1
a
a
1 a2 a a3 = 2EI1 2 4EI1
a
M1图
力 法
a
力 法
2 力法的计算步骤
(1)确定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选择静定的基本结构(去掉多余联系,以多余未知力代替)。 (3)写出力法典型方程。 (4)作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内力图和荷载内力图,据此计算典型方
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5)解算典型方程,求出各多余未知力。 (6)按叠加法作内力图。
力 法
例题 6-2 用力法分析两端固定的梁,绘弯矩图。EI=常数。 解: n=3 a P b 选取简支梁为基本结构 A B L 典型方程为
力 法
4 力法典型(正则)方程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
典型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和自由项,均是基本结构在已知力 作用下的位移,可以用第七章的方法计算。对于平面结构,这 些位移的计算公式为
对不同结构选取不同项计算。系数和自由项求得后,代入 典型方程即可解出各多余未知力。
力 法
§6-5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例题 6-1求解图示结构 n=2(二次超静定) 选择基本体系如图示 力法典型方程为: 11X1 + 12X2 +△1P=0 21X1 + 22X2+△2P=0
力 法
0
1
n=1(一次超静定)。 选择基本体系如图示。 写出力法典型方程
解:
2a
P X1 3 0
2a
P 4
2
11X1+△1P=0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1
基本体系
为此,求出基本体系的
计算得:
和NP值
2 2 3 4 FN 1 0 2 2 1 对称
X1=1
-1/2
EA11=(3+ ) a EA△1P=-Pa
1
11 12 13 1P
§6—4 力法的典型方程
力 法
11X1+12X2+13X3+△1P=0 21X1+22X2+23X3+△2P=0 31X1+32X2+33X3+△3P=0
(6-2)
2 n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典型(正则)方程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有n个多余未知力,相应也有n个位移条 件,可写出n个方程
2
↑
q
qL2 8
M1图
X1 1
MP图
2
M图
2 qL = _ 1 ( 1 L) 3L EI 3 2 4 6 将11、 ∆11代入力法方程式(7-1),可求得 多余未知力x1求出后,其余反力、内 力的计算都是静定问题。利用已绘出 的 M1图和MP图按叠加法绘M图。
力 法
结
论
象上述这样解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而得到静定的基本 结构,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基本结构应与原结 构变形相同而建立的位移条件,首先求出多余未知力,然后再 由平衡条件计算其余反力、内力的方法,称为力法。 力法整个计算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基本结构上进行的, 这就把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静定结 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问题。
力 法
2. 超静定结构的类型 (1)超静定梁
(2)超静定桁架 (3)超静定拱
(4)超静定刚架
(5)超静定组合结构
力 法
3.超静定结构的解法 求解任何超静定问题,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平衡条件 结构的整体及任何一部分的受力状态都应满足平衡方程。 (2)几何条件 结构的变形和位移必须符合支承约束条件和各部分之间的变 形连续条件。 (3)物理条件 变形或位移与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具体求解时,根据计算途径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基本方法 ,即力法(又称柔度法)和位移法(又称刚度法)。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未知量的选择不同。力法是以多 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位移法则是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 知量。
→ X1 ↑
X1 X 1 ← → ↑ → X2
力 法
(3)在刚结处作一切口,或去掉一 个固定端,相当于去掉三个联系。
X1←
X2
→ X
↑ → X1
3
X2
(4)将刚结改为单铰联结,相当于去 掉一个联系。
X1
X1
应用上述解除多余联系(约束)的方法,不难确定任何超静 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力 法
3. 例题: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X2
2 P 2
P0 3 1
P
4
2
NP
0
对称
+P/2
a
2
2
例题 6-3 用力法计算图示桁架内力, 设各杆EA相同。
P 3
P
4
代入典型方程,解得
2 2
3
1
X1=1
力 法
4
=0.172P
各杆内力按式
FN 1
0
2 2
对称
-1/2
P 3
2
0
1
4
P 对称 2
叠加求得。
例如
FNP
0
2 P 2
+P/2
P 3 0 +0.414P
N03=0.707×0.172P -0.707P =-0.586P
FN
+0.172P 1
4
对称 2
P
力 法
§6-6
对称性的利用
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愈高,计算工作 量就愈大,主要工作量是组成(计算系数、常数项)和解算典型 方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可使计算得到简化。简化的原则是使 尽可能多的副系数、自由项等于零。 对称结构:指结构的几何形状、约束、刚度关于结构本身对称轴 对称。 例如:
力 法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关键,是根据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 程以求解多余未知力,下面首先以三次超静定结构为例进行推导。 P P 1 三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方程 → → 首先选取基本体系(见图b) 基本体系的位移条件为: 原结构 基本体系 △1=0 △2=0 A B X1 A X2 △3=0 → (b) B ↑ (a) X 3 设当 和荷载P 分别作用在结构上时, 沿X 方向: 、 、 和△ ; 沿X2方向:21、22、23和△2P ; 沿X3方向: 31、32、33和△3P 。 据叠加原理,上述位移条件可写成 △1= 11X1 +12X2 +13X3 +△1P=0 △2 =21X1+22X2+23X3+△2P=0 (6-2) △3 =31X1+32X2+33X3+△3P=0 A点的位移
力 法
§6—1
概
述
1.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 (1)静力平衡方程方面: 全部反力和内力只用平衡条件便可确定的结构。 静定结构: P HA A B
VA RB
超静定结构: 仅用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的结构。
A HA
B
RB
P
C RC
VA
P 内力超静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