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中音高语音特征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功能比较————————————————————————————————作者:————————————————————————————————日期:汉英语言中音高语音特征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功能比较-汉语言文学汉英语言中音高语音特征的表现形式及表达功能比较魏智慧一、引言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往往离不开超音段手段来表达。
超音段手段是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等物理属性的表现,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音高手段,也是最为复杂的。
声带振动的基本频率是改变音高的物质表现形式。
音高表现在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其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声调和语调2.轻音和重音3.节奏和音渡本文将对这几个方面在英汉语言系统中的异同进行考察。
二、声调和语调(一)概念的区分在对第一个方面进行考察之前首先区分几个概念:声调、音调、语调、句调英语语言系统中没有“字”的概念,因而没有“字调”。
句调在词典中因见字名义而未收录,我们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句子的语调。
从表1可以看出,声调是基于音节、单词或词的,而语调是基于句子这一级语法单位的。
语言学科对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如下:声带振动的基本频率是改变音高的物质表现形式。
这种变化在语言中的表现叫作旋律(melody)。
旋律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方式不同。
如果以音节或词作为旋律的基本载体,这种旋律被称作“声调”(tone)。
具有这种性质的语言被称为“声调语言”。
如果以短语或小句作为旋律的基本载体,这种旋律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
具有这种性质的语言被称为“语调语言”(韩波,2004)。
声调和语调都属于超音段范畴。
两者在音高上都表现为高低升降变化但从旋律涉及的语音范围来说,声调以重读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单位;语调以短语或小句为基本载体单位(陆颖,2004)。
很明显,汉语是声调语言,汉语的旋律主要表现为声调,以字为单位;英语是语调语言,英语中的旋律主要表现为语调,以短语、句子为单位。
但这并不代表汉语就没有语调,这是矛盾的主次问题。
确定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归属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了。
(二)汉英声调语调对比分析1.调型及调值汉语的声调有四种调型: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就音高特征来说,它们是平调、升调、曲折调和降调。
英语的语调有五种基本调型:降调、升调、升降调、降升调、平调,也有学者认为有七种调型,即把降调和升调细分为低降、高降、低升、高升。
无论那种分法,汉英声调和语调都有平调、升调、降调和曲折调这四种基本的类型。
不同的是具体调值不一样。
下面是赵元任(1980)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调值的详细比较,可以显示其差异。
(注:图1、图2、图3引自张萍《英汉语调比较及英语语调的语义语用功能》,外语研究,2000年第4期)2.表达功能1)汉语声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语言功能:A.辨义功能。
汉语中不分声调的音节共432个。
但分声调音节迅速增加到1376个(刘泽先,1957:459)。
如:妈、嘛、马、骂。
声调不同,词义截然不同。
B.构形功能。
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
如:钉钉子。
“钉”原是名词,用阴平。
词组中第一个“钉”变成动词后,读去声。
C.分界功能。
如果从一种声调变为另一种声调,必然是从一个音节变为另一种音节。
D.修辞功能。
这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体现最为明显。
2)汉语语调的语言功能:A.语法功能。
主要是区分句类的功能。
如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区分。
B.突出强调。
如:他在看书,不是在看电视。
“书”和“电视”会在原有声调的基础上语调轻微上扬,以突出对比。
3)英语的语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语言功能:A.表义功能。
如:The dog doesn’t bite anybody.如果这个句子用降调,意思是“这只狗任何人都不要咬”。
如果用降升调,意思是“这只狗只咬某些人”。
与汉语不同的是,英语的语调的辨义和表义功能是在句子层面上,而汉语的是在词汇层面上。
B.语法功能。
英语语调也区分疑问句可陈述句,除此之外还能区分句末呼应语与同位语。
如:This is my brother,John. 这个句子如果在“brother”处用降调,“John”没有再用降调强调,表明“John”是呼语。
意思是:约翰,这是我弟弟。
如果“brother”“John”都用降调,表示它们是同位语。
意思是:这是我的弟弟约翰。
C.突出强调。
这一点和汉语相类似。
但英语的语调变化更加丰富一些。
如:I live in the city.这句话,I(↗)live in the city.(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住在城里)I live(↗)in the city.(表示只是“住在”城里,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意思)I live in(↗)the city.(表示“住在城里边,其隐含意为‘不是在城外头’”)D.表明态度。
英语语调在表明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和突出。
同样一句话如果语调不同,即使是很细微的差别也会体现出说话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倾向。
如英语的一个“yes”回答,就可以有50多种语调来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态度和语气。
三、轻音和重音(一)轻重音在汉英语言中的分布另一个主要由音高变化引起的语音特征就是声音的轻重,即轻音和重音。
“无论说哪种语言的人说话或念读多音节词语时,各音节的响亮程度并不一样,有的响亮,有的微弱,响亮的称为重音,微弱的称为轻音。
”(何善芬)重音有“词重音”(word stress)和“句重音”(sentence stress)之分。
前者指同一个词中总有一个音节发音特别响亮、清晰;后者指句子在口头表达时为达到具体的语言目的,一些语义较重要的或信息较新的词在音高、音长上比其他词突出。
英语被列为重音语言。
英语的重音不仅是语音结构的一部分,在一部分由相同音位构成的词语中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功能,而且还是语调和话语节奏结构的基础,是语音表达的主要手段之一。
汉语是非重音语言,虽然在实际表达中各音节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别,但重音区别语义的作用不大。
事实上,汉语作为一种典型的声调语言,由于其文字形态和音韵体系不同,每个字音节除有声韵母外,还有一个声调辨明意义,因此汉语的轻声在语言中所起的作用比重音大得多,与语义、语法有着不少联系,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音表达手段。
汉语中轻声字的读音长度缩短,声调幅度压缩,从声学特点分析,这些常称为“轻声”的音节可以看成是轻重音中的“轻音”。
确定了汉英语的轻重音构成,下面我们来具体比较一下轻重音在汉英两种语言系统中语言功能的异同。
(二)汉英语轻重音对比分析1.汉语轻音的语言功能1)区分词义和词性。
汉语的少数双音节词中第二音节读轻音代表不同的词义、词性。
如:大意(主要意思,名词)、大意(疏忽,形容词)地道(地下的通道,名词)、地道(很正宗,形容词)2)区别词与非词。
汉语中有些字是否读轻音也可以改变词素的组合性质,区别短语和复合词。
如:管家(管理家务,短语)、管家(地位较高的仆人,词)。
2.汉语句重音的语言功能1)改变句义(1)那个工厂半年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2)那个工厂半年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例(1)中的“就”读重音,意在批评该工厂的产量低。
例(2)中“五”读重音,意在称赞其产量多,句重音的改变,使两句内容相同的话表达的态度截然相反。
2)改变句法结构(3)我想起来了。
(4)我想起来了。
例(3)中的“想”重读,“起来”作补语,表示趋向,意思是:记起来了。
例(4)中“起来”重读,作宾语,表示动作,意思是:不想躺着了。
3.英语的词重音的语言功能1)区分同形、同类词的词义(5)′desert(沙漠,名词)de′sert(功过,名词)(6)′undertaker(殡仪员,名词)under′taker(承办人,名词)2)区别复合词与短语(7)tall′boy(高个子男孩)′tallboy(高脚柜)(8)short′hand(钟标的时针)′shorthand(速记)4.英语的句重音的语言功能1)改变句义(9)Among those present were the Mayor and - miss Martin.(10)Among those present were the Mayor and miss -Martin.例(9)意为“出席的有马丁市长及其夫人”,重读位置移到“miss”,使之成为信息焦点,借以引起听者的注意——还有他的夫人。
例(10)意为“出席的有市长和马丁夫人”,调核在“Martin”,说者通过这个信息焦点提醒听者注意——这是姓氏不同的另一位夫人。
2)改变句法结构(11)You know it is important.(12)You - know it is important.例(11)的调核在“is”上,“you know”是插入语,强调“它很重要”;例(12)的调核在“know”上,“You know”是主句,强调“你知道”。
3)语篇衔接说英语是重音语言,并不是说其没有轻音。
“英语的轻音是一种纯粹的语音弱化现象,与语法和句法没有关系。
其作用有三:一是作为重音的反衬,使重音词的意义得以突出;二是使发音省力,话语流畅;三是形成句子的轻重音节交替出现的节奏模式。
”(徐袖珍,2007)由于轻重音的问题引起的英语节奏问题,也是音高的间接语音特征,但由于节奏问题不仅仅是音高不同所致,更重要的是音长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里暂不作为论述对象进行比较。
注释: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商务印书馆,2005.参考文献:[1]张萍.英汉语调比较及英语语调的语义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000,(4).[2]何善芬.英汉语轻重音对比研究[A].杨白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韩波.汉英超音段结构系统的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陆颖.英语降升调的汉语语音语调对应[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5]王陆.试论英汉语言的声调和语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43).[6]徐袖珍.轻重音在英汉歧义现象中的辨义功能[J].怀化学院学报,2007,(5).[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魏智慧福建厦门厦门大学中文系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