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正版)优秀课件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 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 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 邦彦等。
北宋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
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 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 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 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 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 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 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
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 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
雨 柳 霖 永 铃
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 作《雨淋铃》。相传,唐玄 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 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 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 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 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 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 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 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 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 别离情景。
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 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 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 什么表现手法。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发的 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 情感、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 1、善用“点染手法”。 读者有一个总体认识。 自然风光之美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 都市繁华之美
称赞孙何的执 政能力和与民 同乐的作风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预祝孙何早日被召回京城
下阕:极写杭
州人民和平安宁 的生活景象。
小结:太平、富庶、安定、祥和
环境美丽、经 济繁荣、生活 安定的都市生 活图景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长亭别离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羁旅长愁
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 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 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 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 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文学史上描写
西湖的名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 居 易 《 忆 江 南 》
舞 醉 芙 蓉 。 早 晚 复 相 逢 !
吴 酒 一 杯 春 竹 叶 , 吴 娃 双
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 姑娘都嬉笑颜开。 泛:漂浮
(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
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
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 光。
(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
时向人们夸耀。
研读诗词内容
这一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句 可以看出来?
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 到.
柳永
苏轼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 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 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染
繁华
点
民生安乐之美
“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
2、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
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 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 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 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 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 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才子诗人”,代表作《望海潮》 《雨霖铃》。 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 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 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 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词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 景 资 料
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 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 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 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 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 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 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伎 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 永前去赴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 而是把状元作为目标。落榜只是“偶然”,“见遗” 只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明 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 “野 无遗贤”。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 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 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 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 连坊曲的狂荡生活。“偎红倚翠”、“浅斟低唱”, 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 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科举落第, 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 论:“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 事。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柳永词两首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 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 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 “诗余”、“曲子词”、“歌词” 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 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
3 、 词 的 分 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
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5)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
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 十里的荷花。 叠巘:峰峦重叠 清嘉:风光秀美清雅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
古繁华。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 华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
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
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 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
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 河绵延无边。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钱塘江水 •汹涌壮观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商品丰富商业繁荣
家家披罗着锦
市民生活殷富
上阕:描写杭州的
自然风光和都市繁 华。
重湖叠巘清嘉
水碧山青 秀美异常
背景环境
• 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好一派歌舞升平, 百姓富足的盛世 景象。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 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
根据问题,自行研读:
(2)、“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是说湖中植荷广,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 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 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 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 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 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江 南 忆 , 其 次 是 吴 宫 。
上 看 潮 头 。 何 日 更 重 游 !
山 寺 月 中 寻 桂 子 , 郡 亭 枕
江 南 忆 , 最 忆 是 杭 州 。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兰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舟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催处帐初亭凄 人千辰年晓醒冷古沉千凝看发 饮歇晚切 说种好 风何落伤楚里噎泪 无 风景 残处清离天烟 眼 绪 情虚 月 秋别阔波 节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