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欧洲宗教改革
主编:魏菲审核:张静2010-3-16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容。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依据材料及课本知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导火线::兜售“”最终成为导火线
(1)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既不靠也不靠
只能靠
(2)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
2、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
(1):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
(1)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
(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
(3)创立了新教派,主要在德国、北欧传播。
宣传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1)反对盲从,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主张“”,并将之解释为“”。
(3)主张简化,规定选举。
际性影响。
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
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1.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了解)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通过《》,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②保留天主教
③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为惟一标准
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宗教改革的结果)
1、天主教会的改革(教会纯洁运动)
(1)教会改革的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2)教会改革运动的措施:
①革除内部弊端,停止,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的监督;
②教义方面:坚守传统教义,寸步不让,召开宗教会议,宣传天主教教义和信条的正确,
教皇具有最高权威;
③加强了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如布鲁诺)
④创立,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活动最重要的工具。
3、教会改革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
②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一方面也在某种程
2、出现宗教宽容趋势
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②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
宽容的含义: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
表现:①德意志的宗教宽容(教随国定):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欧洲宽容新教的和约
②法国的宗教宽容(信仰自由):颁布《南特敕令》——第一个赋予人的权利
实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评价:
积极: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为欧洲走向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
存在问题: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前景:实现宗教宽容,要走的路还很长。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天主教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C.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天主教会促进了14、15世纪社会的发展。
2.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反对天主教会
C.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D.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B.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C.加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D.因信称义
4.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是()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⑤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
①世俗权利高于教权②禁止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③取消教廷的最高司法权④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加尔文
材料二……财富本身决不象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批判“财富”的?由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从上述材料看,加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材料一......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札,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
—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材料三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
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
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国家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新教名称各是什么?“新教”主要“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五课答案
选择题:DDBCB
材料一
上帝的恩赐。
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依据和宗教动力。
天主教会。
他认为财富是蒙上帝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
他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俭朴、诚实、守信、谦逊等高尚美德。
新兴资产阶级。
材料二
路德教,瑞士是加尔文教,英国是英国国教。
“新”主要指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权威的否定。
特点:最激进的宗教改革
打击了罗马教会的势力,有利于加强王权,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局限性是指对天主教教义,制度仪式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