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摘要:审视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它教授我们许多道理,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以淡泊为大,他能使人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恒久的心.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本文仅就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人生发展、对社会两方面有何指导作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庄子思想庄子指导人生任何伟大的学问,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
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病。
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
现代人的利义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
而庄子"不为物役"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心境的平静有着一定的价值。
一、庄子思想对追求和谐人生的指导意义庄子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是一部关注个体生命,指导人们发展和谐人生的处世经典。
(1)智慧人生庄子是大智之人,他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思维和智慧的魅力。
他那哲学的玄思把我们带入神秘的理性思维家园。
他以无比的大境界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让我们打破主观观念的束缚,了解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以辩证、相对、变化的观念思考问题,让人生充满智慧。
1、《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至乐》)“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药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天下》)“芴漠无形,变化无常。
”……庄子思想随处可见这样辩证的观点,我们感同身受,获得智慧的灵光。
2、(《齐物论》)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恶乎可?可于可。
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子用这样的语言告诉我们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依据,万物各有其合理性,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对的,没有什么事务是不可肯定的,一切都是相对的,而生活中人往往自以为是,好争辩,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犯下许多可笑的错误。
3、《庄子`外物》中言“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这样的启发:“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诚恳务实,万不可自恃小聪明,哗众取宠,骄傲于人。
否则,必将招致祸患。
”4、《庄子`人间世》中言“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正如我们经常说的“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生活是自己的,在生活中我们要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去达成,不要被他人评价所影响。
5、《人间世》篇“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
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的故事,《逍遥游》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寓言,都是在告诉我们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是最有用的。
往往如果我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事情会出现另一种转机。
所以,在生活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得意坦然,失意昂然,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命运的转机的时候。
而在《逍遥游》中,庄子将大鹏与鲲和惆与学鸠作了对比,惆与学鸠看不到大鹏志向的远大和天地的广阔,嘲笑别人还洋洋自得,就像《秋水》里的河伯一样贻笑大方。
而现实中,我们要警惕以世俗的眼光,拘缚于自己的小境界,而看不到更大的天地。
(2)道德人生一个完善的人必是一个具备高尚道德的人。
在现实中,人无信不立,对当今社会大学生及人们诚信缺失和道德低下的现象,大家深感隐忧。
而道德是使人具有非凡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内在之德,是心灵中孕育的德性的光辉。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胎,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11)。
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德充符》“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与寡人处,……若无与乐是国也。
是何人者也”《德充符》庄子塑造了从兀者王骀、申徒嘉、叔山无趾等一大批形体残疾者。
但是他们的魅力让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忘掉他们形体的残缺,而追随、敬仰他们。
而正是他们高尚的品德才使他们“德高而形有所忘”。
也许我们在为我们长得丑而自卑,而庄子教导我们唯有道德心灵上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打开心结,追求知识和美德,让德性之光伴随你左右。
可见,道德是多么重要。
我们在发展我们生命的同时,要注重人格的提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奋的人。
(3)健康人生庄子哲学是伟大而且神奇的,它无所不包。
当今社会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的人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病症也随之而来,我们也往往顾不上锻炼。
而庄子思想所折射出的养生之道,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得到健康的方式。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在《庖丁解牛》这一寓言中就说明了,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的话,便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于是庄子便引出了养生的道理便是:顺其自然“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刻意》)”“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知北游》)“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纯粹而不杂,精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刻意》)“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
”(《天运》)”养生重在养神,提倡“物物而不物于物”,认为“功利、机巧必忘夫人心。
”主倡无情,“无情者,言之人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如果“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遑遑于功名,皆足以伤身损性。
”是养生之大忌,“形虽往而神长存”才能深得养生之精髓庄子对养生、神养、养心都提出了相关的方法。
这是与我国中医养生理论是相似的。
《黄帝内经》中“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吕氏春秋》“”;“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
“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此即为节欲存精”。
眼下,社会流行什么瑜珈功健身养生的方法,其实庄子与瑜珈功法是相通的。
它们都是以气导气,调和气血,讲究“心斋”、“坐忘”。
(4)乐死人生当今社会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轻生者大大有之。
而庄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会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知北游》)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宗师》)大自然给我以生命,是要我劳作一生,只有到年老体衰时才得安逸,最后又以死亡使我安息。
因此,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不应厚此薄彼。
唯有正确地对待死,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谛。
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
他以其特有的豁达口吻,解释道:“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与天地万物为伴、慷慨赴死,是多么彻底的浪漫主义精神!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厚地回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何等坦然无余的自然主义!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大宗师》)“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知北游》)庄子以生死一气所贯,轮回自有天定,引导人超然生死,追求精神解脱,使人参透生死而视死如归,所谓“死也生之徒,生也死之始”(《知北游》),于是,就有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狂态,这是因为他对生死有着比常人更清醒的认识。
庄子在对生死的理性思考中,既不提倡悦生恶死,也不赞成悦死恶生,而主张“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生而不说,死而不祸”(《大宗师》),始终持守着自然的中道。
虽然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长生不死是绝难企及的非分追求。
庄子虽不赞成长生不死,却追求有限的长生久视,主张珍惜生命、爱惜精神,强调通过全性保真的途径,以尽人之天年。
庄子对于生死的这种理性认识有助于现代人清醒地认识生与死的本质,充分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并积极采取措施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更有意义一些。
同时,有助于现代人加强对死亡价值的认识,从而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摆脱对死的情感纠葛,消除贪生恶死的错误倾向,坦然地迎接死亡的来临(5)逍遥人生人都渴望能够逍遥自在的生活,可事实上我们常被前程、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等人间俗事搞得焦头烂额。
而庄子却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醒世良言,让我们磅博万物,逍遥人世。
1、《庄子`盗跖》中言“势为天子而不以贵人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主要强调从政者必须清心寡欲,居安思危,不为富贵、权势所累。
2、《庄子`齐物论》中言“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我们要长久的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事切不可朝三暮四。
3`、《庄子`德充符》中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我们不但要求同存异,还须化异为同,超越得失之心。
4、《庄子`人间世》中言“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
”告诫我们不浪费时间,把握现在,乐在其中。
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命运中达不到的目标。
5、《庄子•知北游》篇中说:“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其中发表的主要观点是:我们面对外在世界,应该通达和顺应;而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
6、《庄子•大宗师》里面,讲了一个老人的经验:老人讲了他虽年事以高仍面如孩童的原因是因为他以悟到道了——道有七个间段:一为“外天下”,二为“外物”,三为“外生”,四为“朝彻”,五为“见独”,六为“无古今”,七为“不死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