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久跑教学设计

耐久跑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耐久跑》单元教学设计(水平三)
西郊中心校杜健秋
一、单元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耐久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搭建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作为重点来抓,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设计构想
由于该单元学习内容多,教学难度大,单一的耐久跑教学又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帮助同学们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以耐久跑教学内容为主线,辅以游戏、快速跑、接力跑、障碍跑、跳跃等辅助教材进行练习;整个教学流程强调有趣性、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保护帮助融入到课堂中;在教学的个别环节,进行小组间、学生间评价,鼓励优秀、改进不足,形成和谐包容的课堂氛围,争取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学生情况分析认为:学生在学习耐久跑教材时,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一方面,教材本身就枯糙乏味,教师的教学方式简单缺泛创新,过去教学千篇一律,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怕苦怕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主动学习愿望不强。

教师谈到学习耐久跑时,学生怨言多,意见分歧大。

这些原因的产生与过去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措施不力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素养。

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力求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中来。

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单元主教材内容是耐久跑,从技术教学看包括起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呼吸方法、跑动节奏、体力分配等。

鉴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教师按部就班的
传授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此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可以以赛代练,多从心率、脉搏等运动负荷方面让学生学会自己测验、了解自己的心脏恢复水平,一旦时机成熟教师再加以游戏、接力、等练习辅助教学,如:1.设计情景加以引导、激励的模式,通过各种训练去完成耐久跑的教学任务。

2.以趣味游戏和各种比赛的串联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不断灌输知识,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等。

五、组织与教法
1.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只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而是为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来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摒弃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中,通过多种学习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品质。

2.在课的组织上,教师是引领者,设计、创造、组织、协调各教学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分析、探究合作、自己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练习方式。

同时,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使教师从教练员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六、确立新的评价方式
在本单元学习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打破了传统耐久跑中按时间多少来评价成绩的模式;在评价的方式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既有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又有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

学生体能是有差别的,用一个评价模式去评价学生是不现实的。

因而,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是人性化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七、预计运动负荷与密度
练习密度:40%—45%
运动负荷:135—140次/分钟
八、器材
8个标志桶、4个波波球
单元计划
体育与健康《耐久跑》教学设计(水平三)
一、设计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激发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锻炼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多角度给学生刺激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把培养学生的耐力跑节奏、意志品质、团队精神作为本课的重点来抓,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耐久跑在四年级阶段共安排了六次课,第一次了解耐久跑的有关知识,掌握起跑与冲刺方法,呼吸方法,耐久跑的节奏;第二次课是提高学生跑动中速度变化的能力;第三次课是弯道跑的探究学习尝试;第四次课是主题教学:定向越野跑,耐力素质练习以及掌握脉搏测试的方法;第五次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掌握耐久跑节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第六次课是耐久跑测试。

本课是第五次课。

因为耐久跑是学生不太喜欢进行的活动内容,如何让学生乐于从事此项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从丰富教学手段出发,结合阅兵式上军人的英姿飒爽来激发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品质,设计多个练习环节,让学生合作体验、探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口号,激发潜能,让学生产生一种练习的欲望,让耐力训练渗透到活动中去。

三、学情分析
任教的四年级三班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在本年级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的耐力素质较差,而且该班学生普遍家庭条件好,生活环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学习愿望不强,教师谈到学习耐久跑时,学生怨言多,对耐久跑意见分歧大,常常产生恐惧心理。

本课从三方面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1、通过情景设计激励学生;2、通过游戏转移注意力;3、通过教师和同伴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克服恐惧心理。

四、本课特色
1.设计不同环节,每个环节重点解决一个耐久跑知识要点,各环节紧密衔接,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掌握耐久跑的节奏和呼吸方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2.注重团队的合作探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口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潜能。

3.注重教学内容和时事相结合,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渗透。

4.在有些环节中加入音乐元素,更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完成练习的决心和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耐久跑的节奏和呼吸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六、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课的开始教师以语言导入。

接下来我把练习设计成五个环节。

首先是队列队形练习和游戏“听哨声看手势集队”,通过这些练习,既培养学生服从口令,动作迅速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活动了身体,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匀速跑和变速跑练习,通过不同体验来掌握耐久跑的节奏和呼吸方法。

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轮流领先跑练习。

该练习旨在进一步让每一位同学掌握耐久跑的节奏,同时可以帮助耐力素质和意志品质差的学生能跟上队伍。

第四个环节是教材的进一步拓展。

在同学们都非常疲倦的时候,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各自口号,在跑的过程中通过呼口号来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第五个环节首先是一个调整游戏:“快速接球”。

通过游戏活动既调节了学生的身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最后安排了拍打操,让学生从身体和心理都得到放松。

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