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和影响
【摘要】财政科技投入的领域主要是科技产品供给的市场失灵领域和市场发育不完善领域。
财政投入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衡量财政资金投入所发挥的效能,即从符合性、创新性、成熟性、经济性与带动性等方面来评估财政资金投入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产出却不尽如人意。
原因在于缺乏绩效管理理念,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价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产出效益和使用效率,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的思路。
对财政科技投入的功能、绩效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为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财政科技投入的功能与绩效剖析
财政科技投入的功能剖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科学产品带有很强的公共物品特征,决定了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知识时,必然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①。
政府可以通过其特有的职能从制度上加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以及应用的规划和指导,增加市场所需科技产品的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着市场失灵,还存在着市场发育不完善问题,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大政府、小市场”现象②。
就科技领域
而言,所谓的“小市场”是指发展中国家市场一般存在着制度、组织、管理和技术上的缺陷,即使本应由企业发挥作用的领域,企业也不一定会进入;所谓“大政府”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已习惯于介入科技活动的各个领域,如果处于“赶超阶段”,就更需要依靠政府“集中力量”、“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科技发展。
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政府财政在生产性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是完全退出的问题,相反还需要加强投入力度,适当提高比例,使政府对全社会的科技总体投入起到引导作用。
因此,财政科技投入不仅要投向市场失灵领域,而且要投向因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投入不足但又亟需发展的技术领域。
根据以上分析,财政科技投入重点领域应确定为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科技领域,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技术领域以及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主导产业等竞争性领域。
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定位。
中央财政作为国家资源配置的重要机构,投入重点领域为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共性研究及航空航天、国防等战略性技术领域等公共科技领域。
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对综合国力和国家威望的提升之外,这些研究还能促进应用研究的发展,从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而地方财政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主要机构,其投入的方向应该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能够迅速产业化的研究,这些研究是关系到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关系到地方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的应用技术
研究。
通过对应用技术和地方重点产业的投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特征。
财政投入的基本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简称“3E”目标③。
财政投入的经济性。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限,而社会公共需求却有其无限扩张性。
在收入规模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即公共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要符合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且各构成要素占公共支出总量的比例协调、合理。
财政投入的效率性。
财政收入进入分配领域后,初次分配由各级政府行使分配职能的财政部门完成,对财政资源总量进行整体安排;再分配则由财政资金的使用部门根据本单位预算具体耗用。
财政投入的效率性以支出使用环节为重点,考察财政支出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财力等要素的比较关系。
财政投入的效益性。
财政投入的效益性是指财政投入与所产生效果之间的关系。
由于财政分配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
为此,财政支出的效益也要从不同领域的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可以表现为财政支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以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还可以表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财政科技投入成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
建立在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并结合科技绩效的特征,遵循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绩效评价的时限应该从立项下拨经费到结题出成果的全过程,绩效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技术目标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等多个方面。
一、分类评价原则。
科技活动具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目的,呈多样性,科技项目是以科技活动作基础的,所以亦具有多样性。
项目评价如果不分类,则纷杂无章,很难进行可比性评价。
二、价值导向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体现绩效目标实现价值的,既定的绩效目标就应该通过设计的指标及其评价得以实现。
三、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
科技项目管理是一项大量的、经常的、长期的活动,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又是科技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保证绩效评价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使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方法简便易行,指标应易于采集数据和具有可操作性。
四、整体性和合理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对象全过程,指标取自立项目标、投入、运作、产出乃至结果的构成部分,并筛选其构成多因素中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特征要素,在权重上予以科学的赋值。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可以从符合性、创新性、成熟性、经济性、带动性几个方面来衡量,以这5个特性为基础构成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二级指标,在每一项二级指标下面分设各项三级指标,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结论
通过绩效评价来衡量财政科技投入的成效,进而建立基于绩效评价的预算控制制度,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的有效性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全过程的财政资金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中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政府部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制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