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管道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1.2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1-1998;1.3 《长距离输气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0055-2003;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5 中石油抚顺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抚顺石化供气支线)线路设计施工说明;1.6 中石油抚顺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抚顺石化供气支线)管道工程线路路由走向图。
2.编制目的用以指导本工序有关人员的施工过程,规范本工序施工程序,加强管道测量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旨在规范施工及保障工程测量质量施工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3.适用范围本施工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石油抚顺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抚顺石化供气支线)管道测量的相关工序。
4.管道测量4.1测量施工工艺流程线路交桩(基准桩)→线路基准桩复核→测量准备工作→仪器检查校验→架设校准仪器→测量放线→定控制桩→划线→与沿线地方政府协调→移控制桩→填写测量记录→下道工序4.2交桩1)在业主或监理组织下,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单位共同参加,在现场进行交接桩工作。
2)接桩人员由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部门会同施工现场测量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部门在接桩前应组织接桩人员、技术人员充分熟悉接桩的图纸及相关资料。
3)充分准备野外接桩工作所必须的车辆、图纸、GPS定位仪、通讯设备、生活用品,以及必要的现场标志物(如:木桩、油漆等)和记录表格、工具等。
4)转角桩采取就地标注或选用参照物(树木、石块)标注,但不得污染现有设施(电线杆、水利设施)上原有标志,同时不得涂有容易使人产生误会的标志。
5)在转角桩容易丢失的地方,可采用钢钎就地深扎孔,然后灌生石灰的办法,同时在中心线两侧边界洒上标记。
对每个转角桩,用GPS进行定位,并作好记录。
6)对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基标由设计单位恢复后,予以交接,交桩后发生的丢失,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依据接桩原始记录用测量的方法予以恢复。
7)接桩人员务必做好线路接桩的原始记录,达到指导放线和施工的目的。
8)施工人员应对线路的定测资料,线路平面,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并与现场进行一一校对,防止失误。
9)管线交桩完毕,应填写交接桩记录,由业主现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会签。
10)接桩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桩位的复测工作,转角桩要有两个测量工分别校验。
4.3 测量放线1)测量放线由参加接桩的测量技术人员进行;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RTK(GPS),全站仪/RTK(GPS)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2)测量放线之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和交接桩记录以及接桩人员的原始记录。
◆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完好的测量仪器、木桩、标笔、白灰及钉桩等工具。
◆防雨、防晒用具及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和通讯联络工具。
◆测量放线的基准点是设计控制桩和水准基标。
采用手持GPS定位,全站仪进行测量。
测量放线中应对测量控制桩全过程保护。
◆根据测量合格的控制桩测定管线中心线,并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设置“纵向边坡桩、轴线百米桩、变壁厚桩、穿越标志桩、曲线加密桩”等辅助控制桩,并在桩上注明桩号、里程、高程、转角角度等。
2)纵向边坡桩:当纵向角大于5°时,应设置纵向边坡桩,并注明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及外矢距等数据。
3)轴线百米桩:线路直线段每100米设置一个百米桩。
4)变壁厚桩:根据图纸要求的变壁厚分界点处,设置变壁厚桩,应标明管径,两侧壁厚等数据。
5)穿越标志桩:根据设计图纸,应在铁路、公路、河流穿越起止点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桩。
6)曲线加密桩:在采用弹性敷设,弯管、弯头处,采用偏角法测量放线,应在曲线的起点、中点、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中每隔10米设置一个曲线加密桩。
7)边界百米桩:在临时占地的两侧边界线上每100米设置一个边界百米桩。
8)水平弹性敷设段线路的定位与放线:为保证管道弹性敷设段能够正常下沟以及避免应力集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给定的数据进行定位与放线。
◆转角较小时可通过“工兵法”进行测量放线。
◆转角较大,地形开阔平坦时可通过“坐标法”进行测量放线。
◆转角较大,地形比较复杂时可通过“总偏角法”进行测量放线。
9)纵向弹性敷设的定位与放线◆按设计的纵断面图,在现场根据断面地形特点和里程,找到曲线上的起点、中点和末点及其它控制点的实地位置。
◆在各点上设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标高、挖深、外矢矩。
并与设计断面图点相一致。
10)冷弯管放线:当采用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应在曲线的始点、终点上设桩,应注明曲线半径、角度、切线长度和外矢矩。
◆平面转角时,放出曲线起、终点桩,并用白灰放出圆弧曲线。
◆纵向转角时,放出起、中、终点桩,并注明各点挖深。
11)叠加曲线的定位与放线:叠加曲线放线时应分两步进行:先按水平曲线各元素放出水平曲线,再按设计纵断面图确定各点设计管底标高和挖深。
4.4 地形核定测量在管沟开挖之前,用测量仪器对管沟的断面重新测量,将管沟开挖的深度标注在加密桩上,以便控制管沟的挖深。
特别是山坡存在低洼地点时(坡比变化无规律,坡峰起伏落差较大),对每个变化位置计算出详细的管沟挖深值,如果低点的沟深也能满足设计要求,则说明山坡断面满足要求,可以进行开挖;如果计算出的低点位置管沟开挖深度值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沟深,则说明山坡断面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断面,就需要以低点为基准,重新确定管沟开挖深度与管沟纵向坡比值,调整管沟变化点的纵向挖深,并及时向业主、监理上报相应数据,在业主、监理批准后,管沟开挖再按照新的管沟深度值进行施工,确保管道的埋深满足工程需要。
冲沟测量如右图中所示,如果施工图纸标注了AB、BC、CD、DE段管沟的折点沟深a、d、冲沟测量位置示意e 、g 、i ,而由于设计与施工的时间差异所影响,出现了b 、c 、f 、h 低点,只有在施工之前进行测量,才不会出现管道埋深不够的现象。
4.5管沟开挖之后的断面复核测量在管沟开挖之后,用测量仪器对管沟的断面进行复测,以便确定 管沟开挖的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测量时采用面状进行测量,保证管沟的深度真正达到沟深要求,管道下沟后才不会出现管道悬空、或管道翘头、埋深不够的现象。
面状测量就是在待测量的斜坡折点位置各打一个钢钎,钢钎之间用粉线拉紧、将待测管沟段拉为一个平面,对平面进行测量。
面状测量的关键点是粉线在钢钎上的高度应一致,同时要考虑坡角对管沟的影响因素。
因为,测量高程时的仪器和标尺是自然下垂方向放置,而管沟需要以斜坡方向的平面为准,两者之间有一个角度(坡角)差别,需要经过换算,才能成为管沟需要的挖深。
上图所示,DE 是管沟设计坡面,AB 是测量的数据,BC 是实际需要的数据,冲沟坡比越大差距越大。
比如,经测量管沟的标高还差AB(假定1m),如果坡角为60º,则BC 为0.5m,挖沟时,必须将开挖的尺寸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才不会出现超挖或挖深不够,才能确保管道埋深满足设计要求。
4.6 竣工测量管道下沟完毕,用全站仪对管顶高程进行测量;并与设计高程进行复核,填写管道竣工测量成果表。
在竖向曲线段还应对曲线的始点、中点和终点进行测量,尤其是沟渠、冲面状测量管沟示意图管沟测量示意图(同角度的单角、复合角) 管道位置变化示意图左图中所示,由于复合角度是采用弯管与弯头(弯管与弯管)联合使用,在两者之间的直管段影响下,敷设位置发生变化,从原来的AB到AC,变化位置BC,,因此,管沟的位置也需要进行变化,以满足施工需要。
沟、纵向弯头、弯管处,确保管道的埋深。
并按要求填写管道竣工测量成果表、管道工程隐蔽检查记录。
4.7 管道测量注意事项1)在划线完毕,清扫施工作业带之前,对所有控制桩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平行移动的方法移到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1m位置为宜,移桩位置在管道组装焊接一侧,转角桩应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平移后的桩称为原桩的副桩。
2)当管道沿线遇到地下构筑物或其他隐蔽工程时,放线人员应在交叉点作出明显标志。
并在测量放线时,使用探测仪探测地下障碍物。
3)在放线过程中,应与业主及有关部门联系,取得管线穿越公路、河流、光缆、地面及地下障碍物、林区、经济作物区等的通过权。
4)在河流、沟渠、公路、地下障碍物穿越段的两端,线路站场、阀室的两端及管线壁厚、防腐层等级变化分界处应设置标志桩。
5)折点标高的测量只能代表理论成立,纯粹直管段的沟深能够达到要求,但折点位置必须消除弯管(弯头)的曲率半径产生的外矢虽然按照设计高程要求的管沟深度已经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弯管(弯头)的外矢距影响,会出现管沟不够深的现象。
有影响的主要是内弧面向管沟的弯管(弯头),检查管沟深度时必须进行控制。
6)弯管(弯头)角度及管沟的控制,严格按照核定后的折点角度进行弯管预制和选取合适的标准弯头,特别是复合角度(弯管与弯头合用),角度要合适,并且管沟开挖时应注意弯管与弯头之间的过渡直管段与曲率半径变化对管沟深度影响。
在施工的过程中,优先管(弯头)再考虑复合角度结构(弯管+弯头)。
5.测量重点控制5.1交桩重点控制1) 交接桩人员必须熟悉线路走向和所经地段的地形地貌。
2) 线路控制桩、沿线设置的临时性和永久性水准点要做出明显标记。
3) 对线路上的所有水准点和控制桩进行保护并在明显位置设参照物。
4) 桩号标牌设置的最大间距为相隔100米,在所有穿跨越段、拐点、围栏、现有管线、地上地下设施、超深地区、砼覆盖区和管线壁厚变化区域、防腐有变化区域等需要设置标识牌的均要设置标牌。
标牌应设置在视线不受阻挡的位置上。
5) 根据施工经验,就地形地貌的变化、临时突发事件提出合理化建议。
5.2 线路测量重点控制1) 测量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长距离输气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0055-2003)的规定。
2) 测量放线由参加接桩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仪器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 对局部线路走向有重大争议地段,及时向监理、业主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经过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及时与地方有关部门和人员联系,共同看线,现场确认。
5) 灰线布放采用三点一线的方法用耐磨绳拉线后放出。
施工作业带边线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占地宽度划定,对于穿越地段、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5m的地段,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宽度上报业主或监理审批。
6) 作好各项测量记录,包括控制桩测量(复测)记录,转角处理记录等。
6.施工用表1. 测量放线记录(线-01)2. 管道竣工测量成果表(线-16)3.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C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