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克兰概况

乌克兰概况

概况:乌克兰,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

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GDP:2012年,1763亿美元,人口:2012年,4559万人。

乌克兰一共有130个少数民族。

按各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看,主体民族乌克兰族占77.8%,俄罗斯族占17.3%,其他少数民族总共只占4.9%。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和天主教。

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

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金帐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

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

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

在乌克兰内战后,苏维埃乌克兰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

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波兰统治的西乌克兰并入苏维埃乌克兰。

在1945年乌克兰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

向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使得乌克兰进入了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9],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

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并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10]。

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乌克兰有24个省、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和两个特别市(首都基辅和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

工业:乌克兰是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曾是前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形成了以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独立后,随着地区间的分工和生产协作关系的瓦解,能源密集型产业高度集中而又缺乏能源的乌克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特别是工业体系中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衡——重工业、国防工业较发达,轻纺、家电工业及食品加工工业则严重滞后,影响和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乌克兰的重工业,如冶金、化学等工业虽较发达,但目前资金短缺、设备亟待更新、技术落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使重工业部门陷入极度困境;许多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流向国外谋生。

近几年,很多企业已开始非国有化进程,一些大企业已经股份化,随之一些企业的生产出现回升。

1 冶金工业黑色冶金是乌克兰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工业部门齐全,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以前曾达到全国人均一吨钢的水平。

乌克兰80-90%的冶金产品供出口,是乌最主要的创汇来源。

但乌克兰黑色冶金工业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

乌克兰主要黑色冶金产品:铁合金、生铁、钢坯、钢管、线材、板材、钢轨、特种钢等。

乌克兰黑色冶金在全国工业中各项指标的占有比重是:产品产量占24%,固定资产占13%,就业人数占6.5%,电力消耗量占15.6%,燃料消耗量占14.2%,产品出口额占40%。

乌克兰黑色冶金原料及产品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所占比重为:铁矿砂占50%(居世界第五位),锰矿砂占75%(世界拥有量的30%),焦炭占44%,生铁占43%,钢材占36%,轧材占35%。

2 飞机制造乌克兰有40余家飞机制造企业,5个专门从事航空技术研究的实验室,5所航空高等院校。

乌航空工业科技实力强大,生产技术设备比较先进,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

乌航空工业有能力生产飞机、飞机发动机、飞机配件和光电子系统。

3 造船工业乌克兰曾是原苏联的主要造船基地之一,1991年其船舶生产能力占整个苏联的30%。

历史上乌克兰船厂以生产大型海洋船为主,产品包括航空母舰,大吨位运输船,大、中型捕鱼船,潜水翼快艇和特种技术舰艇。

造船工业是乌克兰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保持乌克兰“海洋大国”地位,促进造船科技水平进步并由此带动冶金、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相关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总体提高,乌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造船业。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乌造船厂开始实行技术转产,开发设计新的船型,设计产品以出口商用船为主,面向国外市场。

“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尼古拉耶夫市) - 导弹巡洋舰、冷藏船;4 化学工业化学工业是乌克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矿物肥料、油漆染料、化纤、塑料、医药和焦炭。

其中矿肥生产是乌克兰化学工业的最重要生产部门,产品以氮肥、磷肥为主,生产原料-天然气和磷灰石基本依赖进口。

1999年乌克兰生产矿肥共计231.8万吨。

焦炭是乌克兰化工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现有16家较大型焦炭生产企业5 机床制造乌克兰的机床技术研究水平和机床生产设施在独联体国家中居领先地位。

该行业现有120家生产企业和21家专门性机床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5万余名。

乌克兰机床产品以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机为主,包括钻床、重型钻床、磨床、液压机、锻压自动设备、铸型设备、金刚石加工工具、研磨工具和研磨材料、石材加工机床、棉花包装压力机、管接头切丝机、滚动精确传动装置、热塑自动装置、金属和木材切割设备、压气装置、过滤设备等。

乌产25%的机床产品供对外出口,年出口额近一亿美元。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保证自身生存,目前乌克兰部分机床企业开始实行转产,其中包括转产木材加工设备、建筑材料和包装机械(包装纸板生产机械、真空成型机械和真空包装机械)、饮料挤压机。

机床制造业是乌克兰政府予以大力扶持的工业产业部门之一。

根据乌克兰政府《机床工业–结构改革条件下技术保障基础的发展纲要》,号召企业增加通用机床和节能机床的生产,研制生产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床和机床生产设备,将机床生产设备的年进口额降低为2500万美元,保证机床生产行业的国有技术含量占65-70%。

6 机械制造乌克兰机械制造业基础牢固,技术力量雄厚,是政府予以大力扶持的重点发展工业领域。

其航空航天技术、军工技术、造船、重型机械及商业飞机制造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乌克兰的主要机械产品有飞机、轮船、机床、军工设备、小轿车、载重汽车、涡轮机、变电设备、起重机、挖掘机、农用电器及高技术产品(激光、电子、超声波设备、等离子弧线焊接设备、金属热喷涂设备)和机械零件等。

1999年乌克兰机械制造业创造产值约200亿格里夫那,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5.9%,出口创汇17.76亿美元。

独联体国家是乌克兰机械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7 能源工业乌克兰基本能源情况:天然气 - 储量11450亿立方米,年开采量约180亿立方米,国内年需求量约730亿立方米;石油(含凝析气)- 年开采量约 380万吨,年需求量1500万吨;煤炭 - 总储量115亿吨,年开采量 8000万吨;电力–乌克兰的发电能力在欧洲国家中位居前列,以核电和火力发电为主,年发电量总计约1800亿千瓦/小时,其中核电约占45%。

年出口电力超过1亿美元。

乌克兰属于能源资源较为贫瘠的国家,对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

除煤炭外,其自产石油和天然气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25%左右,其余部分需自俄罗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等国进口。

据统计,1999年乌克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额为56.01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3.5%。

乌克兰的能源工业包括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油气管道运输等主要部门。

乌克兰有14座火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20亿千瓦,年消耗天然气200亿立方米,重油75万吨,煤4000万吨;5座核电站,14个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年消耗2.5亿美元的核燃料。

1999年乌全国总发电量为1710亿千瓦/小时。

1999年,乌克兰开采石油(含凝析气)379.1万吨,天然气180亿立方米。

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是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垄断企业,其下属公司“乌克兰石油公司”在全国石油、天然气开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95%。

乌克兰有6家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为5240万原油,年石油产品生产能力为1300万吨。

1999年乌炼油厂加工原油1099万吨,生产汽油248.1万吨,柴油327.9万吨。

乌克兰有三大骨干煤矿区,分别为顿涅茨克矿区、利沃夫-沃伦矿区和第聂伯矿区。

其中顿涅茨克矿区的煤炭储藏量最大,为44亿吨,其他两大矿区的总储量为58亿吨。

1999年乌开采煤炭6270万吨,生产约3500万吨,乌国内企业年炼焦煤需求量约为2250万吨。

乌克兰拥有天然气运输干线35000公里,石油运输管线4000公里,石油产品运输管线4500公里,13个地下贮气库。

其中,乌克兰天然气管道的年运输能力为进口2900亿立方米,出口1700亿立方米。

1999年乌克兰为俄罗斯运输过境天然气133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出口欧洲国家和土耳其天然气总量的96%。

8 轻工业相对重工业而言,乌克兰的轻工业基础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利不大。

1999年乌克兰轻工业行业创造产值15.378亿格里夫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但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相比,乌克兰的轻工业实力相对较强,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纺织行业在乌克兰的轻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包括棉布、亚麻布、毛料、针织品、服装、服饰品鞋和袜子。

独立以后,乌克兰的纺织企业率先实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目前乌克兰约有4000家纺织企业,就业人数24.2万人,占整个轻工部门的30%左右;固定资产总额为26亿美元,约占50%。

专家估计,乌克兰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可达到年产8亿平方米布匹,3.13亿件服装和2.16亿件针织品。

由于企业设备严重老化,工艺落后,生产原材料紧缺,与90年代初相比,目前乌克兰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急剧萎缩,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大大降低,大部分企业仅仅依靠境外来料加工返销维持自己的生存,乌克兰的纺织品市场几乎被国外进口产品垄断。

下列统计数字说明了乌克兰轻纺行业的生产现状:1990年乌轻纺产品在国内消费市场上占有80%以上的份额,目前仅存25%左右;1999年乌生产布匹4910万平方米,针织口760万件,袜子3520万双,鞋960万双,其中布匹产量比1990年减少近96%;同年乌进口境外纺织品生产来料约3亿美元,主要自德国进口;1999年乌克兰棉布、丝绸布、针织品、袜子和鞋的境外来料加工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79.3%、21.2%、68.1%、31.1和54%。

前苏联时期,乌克兰的家电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实力,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动剃须刀、厨房多功能加工机、电动榨汁机和电烤箱等产品产量位居原苏联国家前列。

独立以后,因受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和自身生产技术的限制,乌家电产量大幅度下降。

“新风”公司是目前乌克兰最具实力的家用电器生产、销售企业之一。

9 重要工业一、矿业乌国资源丰富,境内石油、煤、铁等储量丰富,但由于开采技术等问题,乌国只能自行供应40%之燃料,其余不足之数必须依赖进口,估计每年须自国外进口煤3500万吨、瓦斯1000亿立方公尺、石油5000万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