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商品化的培养基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2 检验原理
培养基应该是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会根据相应的细菌选择性生长,可以保证细菌所需要生长条件,菌落生长良好。
3 步骤
3.1 频率
每批次或货次的培养基都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验收和性能质量验收。
3.2外观验收
培养基外观质量验收包括平板有无裂纹、培养皿有无裂纹、充碟是否均匀、溶血情况、污染情况、有无冷冻、过多气泡和斑点、色泽是否均匀。
通过肉眼观察后记录。
3.3 性能质量控制
3.3.1培养基质控菌株的选择。
参照 WST232-2002商业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测规程和厂家说明书。
3.3.2 质控菌株的准备参见《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3.3.3培养基性能检测项目包括:无菌试验、生长试验(营养能力)、菌落生长形态、抑菌试验、
3.3.3.1无菌试验
不接种任何菌体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3.3.3.2生长试验(营养能力)
用工作质控菌株配置菌悬液,通过比浊仪配到0.5麦氏单位作为基础菌悬液。
基础菌悬液用生理盐水100倍稀释,接种0.01ml在待测平板上,使其浓度达到1-2×104CFU/碟。
如果不能保证在特定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则应10倍稀释接种物。
3.3.3.3抑制试验
基础菌悬液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接种0.01ml在待测平板上,使其浓度达到1-2×105CFU/碟。
3.3.3.4根据培养基的种类,选用适宜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培养18-24小时,同时用空白培养基做阴性对照。
3.3.4次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是典型。
3.3.5每个批号或货次的培养基至少要抽查一块进行室内质控。
3.3.6结果判断
3.3.6.1无菌试验应该无任何微生物生长
3.3.6.2营养能力
质控菌在待测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形态,则认为培养基效果满意。
某些情况下应该有适当的颜色或溶血。
3.3.6.3抑菌试验
对于选择性培养基,某些菌被抑制,而所需的细菌充分生长。
表1 培养基质量控制标准
采取新的质控菌株(冷冻干粉,可靠来源)及来自不同厂家的新批号的材料。
如果问题与制造商有关,联系并将测试结果提供给制造商。
也可与使用同样方法的其他实验室交换菌株和材料,有助于找到无法解释的系统误差的根源。
5 参考文献
5.1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2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3 WST232-2002商业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测规程
5.4培养基厂家说明书
5.5纪邵梅,微生物培养基质控与图解。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