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解脊柱区PPT讲稿

局解脊柱区PPT讲稿

压痛。 腹膜后隙脓肿可形成膨隆性皮下
脓肿。
11
四、深部血管和神经
(一)动脉 枕动脉 椎动脉 颈椎病
) (二)静脉(了解
12
(三)神经 1. 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孔:位于椎间孔的后外侧
上外界:横突间韧带内侧缘 下界:下位椎骨横突, 内侧界:下位椎骨上关节突 腰神经后支通过
体表投影: 相同序数腰椎棘突外侧两点连线上 上位点:第一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2.3cm 下位点:第五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3.2cm
4
二、深筋膜
(一)项筋膜 (二)胸腰筋膜
分前、中、后三层 前层:腰方肌筋膜 中层: 腰方肌鞘 后层: 竖脊肌鞘
胸腰筋膜构成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的起点,在腰部剧烈活动中易被
扭伤而造成腰腿痛
5
• 腰肋韧带:胸腰筋膜
中层上部张于第12 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 间的部分增厚形成。
• 肾手术时,切断此
韧带可加大第12肋 的活动度,便于显 露肾。
意义: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L4、 5)、黄韧带肥厚可使椎管腔变形 或变狭窄,压迫其内容物而引起症 状。
17
①寰枢关节 atlantoaxial joint
• 寰枢外侧关节 • 寰枢正中关节 • 寰椎横韧带 • 寰椎十字韧带
18
②钩锥关节/Luschka关节
• 椎体钩(uncus of
vertebral body):C3~7 椎体的上面侧缘有明显向 上的嵴样突起
底:脂肪组织、筋膜和第6肋间隙 意义: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
8
2.枕下三角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境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浅面:夹肌和半棘肌
意义:内有枕下神经、椎动脉 经过,各种疾病可压迫之形成脑 供血不足
9
3.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境界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局解脊柱区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斜方肌前缘 腋后线的延长线
境界 侧界 髂嵴后份 髂后上棘
下界:尾骨尖
项区 分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2
二、表面解剖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 6.肩胛骨下角 7.第12肋 8.竖脊肌
脊肋角(肾区)
侧隐窝
23
(二)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1. 被膜 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 软脊膜
24
2.脊膜腔
(1)硬膜外隙 椎静脉丛
(2)硬膜下隙 (3)蛛网膜下隙 3.被膜的血管
源于根动脉
25
腰椎穿刺
部位:第3、4或第4、5腰椎棘
突之间
层次:
皮肤、浅筋膜、 深筋膜、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黄韧带、 硬脊膜、蛛网膜、 终池。
6
三、肌层
(一)肌肉分层: 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腹外斜肌 后部 第二层: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 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腹内斜肌后部 第三层:竖脊肌、腹横肌后部 第四层:枕下肌、横突棘肌、横突间 肌等
7
(二)局部结构
1.听诊三角或肩胛旁三角 内上界:斜方肌的外下缘
境 外侧界:肩胛骨脊柱缘 界 下界:背阔肌上缘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腱膜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沟神经 前方有肾和腰方肌 意义: 肾手术腹膜外入路(注意 保护上述三神经) 腹后壁薄弱区,易发腰疝
下后锯肌 竖脊肌
第12肋
腹 内 斜 肌
10
4.腰பைடு நூலகம்三角 下界:髂嵴上缘
外上:腹外斜肌后缘 内上:背阔肌前下缘 底:腹内斜肌
意义: 腹后壁的薄弱区,易发腰疝。 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区有明显
3
第二节 层次结构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含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含较多脂肪 (三)皮神经 1.项区:枕大神经(C2) 2. 胸背区:胸神经后支 3.腰区:腰神经后支
臀上皮神经(L1~3) 4.骶尾区:骶、尾神经后支
臀中皮神经(S1~3) (四)浅血管 1.枕动脉、肩胛背动脉、椎动脉 2.肋间后动脉、胸背动脉 3.腰动脉 4.臀上、下动脉
13
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 前壁:乳突副突间沟 后壁:上关节突副突韧带 上壁:乳突(上关节突后缘突起) 下壁:副突(横突根部后下方突起)
腰神经后内侧支通过
体表投影:相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方 的两点连线上
上位点:第一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 2.1cm
下位点:第五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 2.5cm
14
26
(三)脊神经根
1.行程及分段: 脊髓 及软膜 蛛网膜及其囊
硬膜及其囊
蛛网膜下隙段
2.与椎间孔和椎间盘的关系
硬膜外段
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的通道称椎间管,以硬脊膜囊于椎间 孔紧密相连,最易受压。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椎体边缘增生、关节突的增 生是脊神经受压的常见原因。
27
2.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胸背神经—背阔肌 4.肩胛背神经—起自臂丛根部,穿经副神经
中斜角肌,斜向后下方,经肩胛提肌深面至
菱形肌深面。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肩胛背神经
胸背神经
15
五、椎管及其内容物
(一) 椎管
16
1.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后壁: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 下面侧缘相应部位有呈斜
坡样的唇缘,二者共同参 与组成钩椎关节
19
椎体钩作用:
可限制上一椎体向侧方移位,
增加稳定性,防止椎间盘脱出
椎体钩的毗邻
外侧: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
后方:颈髓
后外:颈椎间孔
椎体钩意义
椎动脉型
脊髓型
颈椎病 神经根型
交感干型
混合型
Luschka关节
20
③颈椎间孔 intervertebral foramen
• 毗邻 前内侧:椎体钩、椎间盘 和椎体
后部:关节突关节
• 颈椎的椎体钩、横突和关节突构成复合体,有脊
神经和椎动脉等在此通过。复合体的任何组成结 构的病变均可压迫神经和血管。
21
后纵韧带 黄韧带 关节突关节
22
2. 椎管腔的形态
颈段:上部近似圆形,下为三角形; 胸段:呈圆形; 腰段:上、中部呈三角 形,下部呈三叶形; 骶段:呈扁三角形。 椎管以第4~6胸椎最为狭小,颈段以第7颈椎、 腰段以第4腰椎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