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 (3)

中图版必修三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业 (3)

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业一、选择题1.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定性的影响,利远小于弊。

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温室效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B. 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 建立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 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依然要施加氮肥【答案】D【解析】温室效应的出现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A项错误;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不是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项错误;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由于输出粮食等,依然要施加氮肥,D项正确。

2.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

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性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B. 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 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 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答案】D【解析】龙血树可以作为中药,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人类对龙血树的掠夺性开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B正确;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等,C 正确;龙血树已经是濒危物种,应易地保护,而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3.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答案】C【解析】拔掉稗草,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农作物;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使能量尽可能流向草食性鱼类,所以这些操作均是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

5.前段时期,我省空气污染严重,并出现雾霾天气,其中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节能减排是有效缓解这一环境危机的主要途径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明显下降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C【解析】大量的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节能减排是有效缓解这一环境危机的主要途径,A正确;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其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因此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会导致人体血液pH明显下降,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6.发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荒漠和贫瘠土壤中,因被大量采挖而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但实际上它不是植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发菜属于生产者,其因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植物B.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能够得到四条色素带C.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答案】C【解析】发菜属于生产者,是原核生物不是植物,A错误;提取和分离发菜的色素时,不能得到四条色素带,其含有的色素为叶绿素和藻蓝素,B错误;发菜的水土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禁止采挖发菜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就地保护,D错误。

7.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答案】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8.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A.进行组织培养 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精子库、种子库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答案】B【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就地保护: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9.下列关于水利工程及其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类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分筑坝蓄水与跨流域调水两大类②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应属跨流域调水水利工程③水利工程应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④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为诱发地震创造了条件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⑧④【答案】C【解析】人类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分筑坝蓄水与跨流域调水两大类,前者比如三峡大坝,后者比如南水北调,在修建水利工程时,必须考虑到对当地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解析】生物多样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是就是要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持和恢复各物种在自然环境中有生命力的群体,保护各种遗传资源,C错误;物种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型增强,故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比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答案是A。

11.下列各项中,不是生物多样性内容的是A.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变异多样性【答案】D1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少C.生物圈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答案】C【解析】生物圈的环境容纳量有限,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 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其三个层次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正确;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森林和草原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远大于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B项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项错误。

14.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洗净的砂、草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生态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B.甲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弱C.制作生态瓶时应放入少量的尿素D.生态瓶一定要密封、透明【答案】B【解析】丙瓶缺少能量的供应,其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甲瓶中由于初级消费者数量多于乙瓶,且两瓶中生产者数量相同,因此乙瓶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二、综合题15.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中的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请据图回答:(1)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3)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利用微生物A 所产生的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4)发酵阶段常用的微生物B 是,产生乙醇时的细胞呼吸类型是。

【答案】(1)分解者(2)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3)纤维素(4)酵母菌无氧呼吸【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即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以获得更大效益。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蘑菇是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3)植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所以利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4)乙醇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能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16.北极熊以在环绕在北极的冰原和浮冰上狩猎为生。

在北极地区主要存在如下的海洋食物链和陆地食物链:北极熊处于该两类食物链的顶端,在海洋食物链中,主要食物为海豹,而陆地食物链中藻类苔藓和地衣的主要食物为驯鹿。

全球变暖的趋势影响着北极冰层的生态系统,同时,环境污染使北极熊的生活受到某些有害化学物质的威胁。

(1)科学家长期跟踪北极熊是以____________水平层面上的研究,结果发现长期以来北极熊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的影响,而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熊除种群年龄结构明显表现出_____________型的特点外,其种群数量波动特征也和以往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