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
(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和天才教育)
· 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 评价
(优点、不足)
相关介绍:
什么是要素?什么是要素主义?
这里的“要素”是英文‘’essentials‘’翻译而来的,也 译为精华,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保存下来的文化精华。从 唯心主义出发,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有永恒不变的,共同的 要素,是人类都应该学习的。
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 识,主要通过类别化的信 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 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 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二)教学理论
1.结构教学观 (1)教育目的——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2)课程教材的内容——学科的“基本结构” (3)教学的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 (4)教学方法——“发现法” (5)教师的作用——主导者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要素主义
12级教育学1班:王采芳 沈涛 崔永平 侯婉滢 杨晶 杜小霞
1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框架:
· 时代背景
(经济、政治、教育和个人及组织的作用)
要 素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 理论基础 (人性观、社会观和知识观) · 主要代表人物
(巴格莱、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弗)
· 主要教育思想与观点
五、要素主义思想观点对他人及社会的影响 1.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运动 的复兴的影响 2.对美国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 3.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1)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不能丢 (2)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遮蔽 (3)教师素养的提高要与时俱进
六、评价 (一)要素主义教育的优点
1、要素主义理论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这点主要从其 课程观和教学观中体现出来。 (1)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传递文化基本“要素”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2、要素主义立足社会现实和教育实际,对实用主义教育提 出了有力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起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其天才教育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 (1)对美国社会而言 (2)对人类社会而言
素主义正是登上历史舞台 。
• 生平活动
• 主要教育思想
1、巴格莱生平活动
时间
1895 1898 1900 19011908 19081917 19171940
地点及职务
密执安农业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 康内尔大学 蒙大拿州立师范学院任教 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教授
成就
学士学位 理学硕士学位 哲学博士学位 《教育过程 》1905 《课堂的掌握》1907 《教学的技艺》1911 《教育价值》1911 《学校纪律》1915 《怎样培养师资》1919 《教学入门》1924 《教育中的决定主义》1925
2.主要教育思想:
在有严格规章制度、有计划教学和按一定标准考核学生 的学校里,以有修养的教师为主导把系统而稳定的知识传授 给学生,从而达到心智训练的目的。 ★系统而稳定的知识:要素,人类种族遗传下来的共同经验 和文化精神。 ★有修养的教师 规章制度 ★学校 教学计划是学校工作的根本依据;
鼓励学生的考核制度
(二)詹姆斯·布赖恩特·科南特 (James Bryant Conant,1893-1979)
• 生平活动 • 主要教育思想
美国科学家、教育家。
1、科南特生平活动
时间
1913
地点及职务
哈佛大学留校任教 文学学士学位
成就
1916
1917-1918
哈佛大学
美国化学站工作
哲学博士学位
1933-1953
[2]娄立志,孙洪清.进步主义和要素主义教育的课程观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2(12). [3]金传宝.美国教育之要素主义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教育学报,2005(4). [4]朱琼敏,洪明.美国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代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9). [5]王弈,郭晨虹.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及其课程观的评析[J].教育评论,2006(6). [6]刘要悟,李定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再评.外国教育研究[J],1982(2). [7]罗玉莲,贺武华.要素主义教育思想退潮后的影响及现实意义[J].教育探索 ,2005(2).
三、要素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威廉· 钱德勒· 巴格莱 (二)詹姆斯· 布赖恩特· 科南特 (三)阿瑟· 尤金· 贝斯特 (四)海曼· 乔治· 里科弗
(一)威廉·钱德勒·巴格莱
(Bagley,1874-1946)
威廉·钱德勒·巴格莱 (Bagley,1874-1946) 美国教育家、教育心理 学家。最早阐述了要素 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 则。1938年,参加并发 起成立“要素主义者促 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与“进步教育协会”相 对峙,提出了“要素主 义者的纲领”。标志着要
1.生平活动
时段 1922
1922-1929
地点及职务
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研究电机工程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在田纳西州原子能委员会参与监制 第一艘核潜艇 撰写了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品论文 章
主要教育著作
1929
二战后
《教育与自由》1959 《美国教育-全国性的 失败》1963
60年代
2.主要教育思想 • (1)给学生有目的的开设教授系统基本原 理的课程 • (2)抨击进步教育家所持有的“轻松的乐 观主义”和“盲目的自满情绪”。 • (3)对教育进行改革,改革重点是鼓励儿 童接受“严格的学术性教育”。
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一)学习理论
1.认知结构(一般为两种) 2.学习是类目化的过程
1946-1962
哈佛大学校长
核能委员会顾问
《教育与自由》1953
《知识的堡垒》1956 《今日美国中学》1958 《综合中学》1961
1955-1957 1957-1962 1963-1965
美国驻西德大使 对美国教育研究 福特基金会的教育顾 问 《今日美国中学》1958 《综合中学》1961 《美国师范中学》1963
材料展示
著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友铨.北京大学出版社
黄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杰拉尔德· 古特克著,陈晓瑞主译.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斌贤,褚洪启.四川教育出版社
单中惠. 山西人民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师范大 学教育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晓端,郝文武.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丽红,洪明.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在美国的新发展——当代要素主义者切斯特· 费 恩的教育改革主张[J].外国教育研究,2006(3).
(四)海曼·乔治·里科弗 (Hyman George Rickover,1900-)
• 生平活动 • 主要教育思想
海曼· 乔治· 里科弗 (Hyman George Rickover,1900-)美 国海军上将、核潜艇 之父、教育品论家。 60年代,他撰写了 不少关于美国教育的 评论文章。他的教育 观点比其他要素主义 者更加激进。
人性观
知识观
人性根本上是恶 的
1.社会契约观
[遵守社会契约(规范 准则) → 形成传统 → 维护社会稳定]
•符合说
2.权责统一
认识论: 1. 与观察到的 事实相符合的思想就是知 识,与事实相符的就是真 理 . 2. 反对完全的“从做 中学”,但承认科学思维 训练的价值。· · 教育论:教育就是传授 真理、传授知识的艺术。
要素主义又称精华主义,精辟主义,本质主义,保守主义
,新传统教育,是西方主要的哲学流派之一。
要素主义的发展历程
回归(20世纪70—80 年代)
发展(20世 纪40年代)
繁荣(20世纪50—60年 代)
产生(20世纪 30年代)
一、要素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经济方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发现法教学模式
四、要素主义主要教育思想与观点
宏观
教育目的
(社会进步)
微观
目标 (宏观、微观) “三原则” 内容 选择的标准 组织结构体系 实施 具体学科的内部组织形式 课程结构体系 核心课程
课程与教学
教导(接受式、注入式) 心智训练 将理论谨慎地引入实践
综合课程
天才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地位 教师(核心)——六大功能 学生(服从) 地位(重要) 鉴别(智力检测) 教育(按能力编班,专门导师,训练心智,培养思维能力) 目标(培养高科技人才)
2.主要教育思想 • (1)论普通教育
• (2)论天才教育
(三)阿瑟·尤金·贝斯特 (Arthur Eugene Bestor ,1908-)
• 生平活动 • 主要教育思想
阿瑟·尤金·贝斯特 (Arthur Eugene Bestor,1908-)美国历 史学家、教育家。美国 著名教育家可雷明认为 ,贝斯特的著作20实际 50年代对进步主义教育 最尖锐、最彻底和最有 影响的批评。
政治方面
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猖獗,对美国的民主理想造成了挑战和威胁, 要素主义者想通过教育来捍卫美国的民主政治。
教育方面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由于实用主义教育在美国占统治地位,学校普遍忽 视系统书本知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质量,使学生纪律松弛, 学校管理混乱;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责难。 要素主义的产生之初是为了消除实用主义教育给美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基本观点提要:
• “要素”一词取自人们代代相传的文化中的基本要素之意。 要素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认为基础文化具有一种能够保证 社会平衡的共同核心(即“要素”)。而学校的首要作用就 是认真对待这种核心并传递它。 •何谓“保守”? 保守与激进相对,是一个中性词。
人性观、社会观和知识观:
恶 规范、传统 社会观 继承传统文化
1.生平活动
地点及职务 耶鲁大学任教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任教 斯坦福大学任教 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任教 牛津大学任教 华盛顿州立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