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上册 3.3 比例(1)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上册 3.3 比例(1)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4)a=1.5小时,b=45分。
解:(1)a:b=10:8= (或1.25)。
(2)a:b=0.36:0.8=0.36÷0.8=0.45。
(3)a:b=5千克:250千克= 。
(4)a:b=1.5小时:45分=90分:45分=2
知识呈现:
新课探索一(1)
思考:你能不能把课桌桌面的尺寸图画在练习本上?
比例式可改成等积式。
比例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等积式也可改成比例式。
课外
作业
堂堂练 第53页1、2、3、4、6、9、13、14
新课探索二(3):
观察:比例4:6=6:9有什么特征?
两个比例内项相同。
6叫做4和9的比例中项。
如果两个比例内项相同,即a:b=b:c时,那么把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
如果a:b=c:a,那么也叫做和的比例中项。
新课探索三(1):
操作:12:5=6:2.5(或 = )
请将上述比例的外项相乘,内项相乘,看看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新课探索二(1):
四个数12,5,6,2.5,12与5的比值是2.4,6与2.5的比值也是2.4。即12:5=6:2.5。那么我们就说12,5,6,2.5,12这四个数成比例。
一般地a,b,c,d四个量中,若a:b=c:d(也可以写成 = ),那么我们就说a,b,c,d四个数成比例(proportion)。
3.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比例式。
(1)x是3.2,5,4的第四比例项;
(2)x是c,a,b的第四比例项。
解:(1) = 。(或3.2:5=4:x)。
(3)c÷a=b÷x。
4.请将下列比例式改成等积式。
(1) = ;(2) = 。
解:(1)5x=3y.比例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2)2mq=np。
5.请将下列等积式改成比例式。
比例
课 题
3.3(1)比例
设计
依据
(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只在开始新章节教学课必填)
教材章节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有关概念,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发展数学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
重 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12×2.5=30,5×6=30,
即12×2.5=5×6。
用语言叙述为:
比例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说明
由 = ①,得出12×2.5=5×6②吗?
在①的两边同乘以5×2.5,得
×5×2.5= ×5×2.5。
即12×2.5=6×5。
新课探索三(2):
由12:5=6:2.5(或 = ),可得12×2.5=5×6。
比例式可改成等积式。
比例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反之,如果ad=bc(a,b,c,d都不为零),那么a:b=c:d(或 = )。
等积式也可改成比例式。
课内练习
1.请指出下列各比例的内项,外项及第四比例项。
(1)3:18=1:6;(2) = ;
(3) = ;(4)b:c=a:d。
解:(1)8,16是比例内项,3,6是比例外项,6是3,18,1的第四比例项。
经测量,课桌桌面的长是1.2米,宽是0.5米。因此不可能按实际尺寸把这张课桌桌面的尺寸图画在练习本上。
你有什么办法将这张课桌桌面图画在练习本上呢?
由比的基本性质可得
1.2米:0.5米=12:5。
因此可按比例尺1:10把桌面按长12cm,宽5cm的大小画在练习本上。
还可以按怎样的尺寸画?
若按比例尺1:20把桌面的长画成6cm,那么宽应画成cm。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新课探索二(2):
a:b=c:d(或 = )
a叫做第一比例项,b叫做第二比例项,
c叫做第三比例项,d叫做第四比例项。
a,d叫做比例外项,b,c叫做比例内项。
12:5=6:2.5。
请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及第四比例项。
12,2.5是比例外项,5,6是比例内项,2.5叫做12、5、6的第四比例项。
(3)5:12.5=50:125=10:25=40:100;
或5:12.5=(5×8):
(12.5×8)=40:100;
(4)2.7:30=0.9:10=9:100。
课前练习三:
3.根据下列条件,求a与b的比值。
(1)a=10,b=8;(2)a=0.36,b=0.8;
(3)a=5千克,b=250千克;
(4)120厘米:0.4米=120厘米:40厘米=3:1
课前练习二:
2.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3:20; (2)7:40;
(3)5:12.5; (4)2.7:30。
解:(1)3:20=(3×5):(20×5)=15:100;
(2)7:40=70:400
=(70÷4):(400÷4)
=17.5:100;
难 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积式按需变成比例式
教 学
准 备
比
学生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课前练习一:
1.化简下列各比。
(1)18:6; (2)1.:0.36;
(3)1 : ; (4)120厘米:0.4米。
解:(1)18:6=3:1;
(2)1.:0.36=120:36=10:3;
(3)1 : = ÷ = × = ;
比例式等积式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将等积式改为比例式吗?
在12×2.5=5×6的两边同除以5×2.5,得
= ,即 = 。或12:5=6:2.5
在12×2.5=5×6的两边同除以5×2.5可以吗?不妨试一试。
由12×2.5=5×6,可得12:5=6:2.5。(或 = )。
新课探索三(3)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或 = ),那么ad=bc。
(1)由2a=3b,得 =;
由m·n=p·q,得=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一般地a,b,c,d四个量中,若a:b=c:d(也可以写成 = ),那么我们就说a,b,c,d四个数成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或 = ),那么ad=bc。
如果ad=bc(a,b,c,d都不为零),那么a:b=c:d(或 = )。
(2)0.5,4是比例内项,2,1是比例外项,1是2,0.5,4的第四比例项。
(3)m,p是比例内项,m,q是比例外项,q是m,n,p的第四比例项。
(4)c,a是比例内项,b,d是比例外项,d是b,c,a的第四比例项。
2.(1)在比例式 = 中,是和的比例中项。
(2)在比例式 = 中,是和的比例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