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六、知人论世 就本诗的思想内容给出赏析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情感等 D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E、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 的原因是什么?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 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夏天将
至,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
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
人生如寄之慨。)
1、写景抒情诗
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 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 快、清新、简洁、质朴。
7、思乡怀远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 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 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 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 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或妙 喻传情。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 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 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小隐自题 (宋)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6、惜别送别诗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 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 诗人写的较多。
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
常用的意象:南浦、长亭、杨柳、夕阳、 酒、秋等
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
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

要《越点中:览两古首》诗着都重是渲染怀越古宫之昔作日,的主繁华题, 结相句同聚焦,在题今材日相荒似凉;的遗都址运,用以了强对烈比的反的 差着手抒重法写描姑绘。苏姑台苏今台日今的日荒的凉荒;凉,《以苏今台古览常古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4、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 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 “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 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 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 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 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 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 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 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悲伤愁苦之情。(2分)

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
怀
互交织的情绪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

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 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 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 失望交织的情感。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山称”这。 首诗的首联“起 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

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 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 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但友 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 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 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 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213、、思游二妇子者盼思兼归归有人乡:::全上一词片、以写二游思句子妇是思见游归晚子乡景眼和而前思 生所妇愁见盼情之归;景人五;相、三互六至渲句六染写句,思是传妇游达伫子了立触“玉景一阶生种,情相见,思鸟设, 归想两而家处怀人闲念盼愁游望”子自的;己情最归思后去。两的句情写景思;妇最设后想两游句人游 归子途感艰叹难旅,途感漫叹漫相,逢归无乡期无。期,更添愁苦。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
无人理解。

2.诗人情感:孤雁象征。体现了
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
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3、咏物言志诗
•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 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 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 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 明如镜。
•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 包含诸多信息,
• 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
• 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
• 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 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 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
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 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 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 想;
• 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
• 或托物言志,如《咏蝉》;
• 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 第一条快速通道。
移居(其二)陶渊明
•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 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 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怀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

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分析。
• 一个“醉”令全篇的写景与叙事洋溢着和谐的情调, 映现出江南农村的淳朴宁静,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表露出白发翁媪对和平温馨的村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 情,折射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五、 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四、抓字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醉”是诗眼。这一对白发翁媪所“醉”的不仅是 “茅檐”“溪上”“青草”所勾勒的山青水秀、明丽 幽雅的江南乡村环境,还有他们闲适、安祥、愉快的 晚年生活,更有儿子们的勤劳懂事与活泼可爱。
诗歌鉴赏专题之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与 观点态度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有助于解答 一、巧分类
思路的定向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惜别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东栏梨花 [宋.苏轼]
写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景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 (1)诗的首联中说“清深趣有余”,请联系 全诗谈谈你对诗人“趣”的理解。(4分)
• (1)诗人通过刻画“竹树”“ 庐”“ 闲 鹤”“ 懒蜂”一系列意象,(1分)创造出一 种闲静淡远的境界;(1分)又通过“开 卷”“ 荷锄”等动作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自己 对无拘无束的渔樵生活的热爱,歌咏了诗人归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
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 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
三、析尾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