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

可节约时间和工作量。 仅具部分追踪性质,所获生长速度数据是近似的。
1.回顾性调查 根据研究对象对既往事件的回忆或查阅其既往 信息,获得发育相关信息,分析影响体质健康的因 素(如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等)。通常不设对照组。 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样本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不能过于久远,以免出现回忆性偏倚。 可用问卷形式。
*制定正常值的方法: 传统做法:利用均值和标准差。
理论上,分别有68.3%、95.4%、99.7%的儿童发育 水平处在M±1S、±2S、±3S范围。
✓主要针对正常者,分析不同等级在群体内的分布。 目前国际常用做法:采用经LMS法修正后的百分位
数法。
围绕P50(中间值)和P5、P25、P75、P95 ,分5个等 级;在此基础上增加P3、P10、P90和P97 ,可形成9个等 级。
1.人员检验 结果一致性 ;前后一致性;“标准”一致性。 2.现场检验 逐一检查缺项、漏项;记录准确、字迹清楚; 计算误差率
✓公式为P=[ ∑n /(A*N)]×100%。 ✓若P>5%,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改进。 ✓若P>20%,当日全部检测数据应作废,并重新测试。
*测试误差计算举例:
*在体质调研工作中,工作人员抽查某调查点
将目标人群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两组,向干预组 提供某种措施,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指标干预前后的 差异,以判断该措施是否有效。
基本架构和病例对照研究相似。
*属于前瞻性研究(病例对照属回顾性调查)
*通过外在添加的方法,试图进一步研究病因、提出促进
儿童生长发育的措施或解决儿童发育问题的途径。
*
干预组---对照组
35
2020/7/9
➢Appraisal(Evalution)是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估、
判断,从而确定个体或群体所处的发育等级或水平。
生长发育评价由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
(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质综合评价四类内容组成。
既可评价个体,也可评价群体的发育情况。 需根据目的选择适宜方法并进行组合。 理想的评价方法是:既针对个体也可针对群体;所用指
布局(流水线):
形态----机能------健康检查-----素质
*流程:预调查
修正调查方案
正式调

资料检验(现场资料检验和运算前的逻
辑检验)
*①预调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掌握和熟悉检
测程序和方法。
*②现场检验:核对调查表所有项目的填写结果
(无缺、漏,无明显逻辑错误、字迹清楚、填 写合乎规范),并计算测试误差。
对象要求较高。如:都应是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自 幼生活在适宜环境中,无慢性病史,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 卫生服务;在该环境下成长的个体,生长水平高,生长潜 力能充分发挥。
*理想正常值高于现状正常值;一旦建立,能长期使用。 *目前我国还难以找到“理想”人群;建立现状正常值更
现实。
*现状正常值有时段性,应每5~10年修订一次。
缺点:
✓对偏态分布指标(如体重、BMI)的评价不够精确。 ✓结果只能针对单项指标,无法反映匀称程度。
调查质量。对10名儿童身高、体重、胸围进行 复测。结果发现身高超标1人,体重超标1人, 体重、胸围均超标1人,请计算测试误差。
*∑n=1+1+2=4 A=3 N=10
*P=∑n/(A*N)*100% * =4/(10*3)*100% * =13.33%
体质调研对形态误差 的要求:
身高: ±0.5cm 体重: ±0.1kg 胸围: ±1.0cm
• 青春期开始后种族遗传影响将显著增大,故以本国标准更 为适宜。
✓尽量使用先进的统计方法,使选出的界值点尽量精确。
✓作为“标准”,其界值点都应以有临床症状为依据。
1.抽样(sampling)
*对象的代表性和抽样的随机性。所有对象都有被检测的
机会。
* 2.样本量 各亚群人数都应达到150人(青春期200人
(2)考虑所选择指标的精确度、准确
性;技术上简便易行,易于比较和评 价;
(3)调查者必须熟练掌握测定技术。
1.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 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群体, 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
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料,主要用来建立生长发育标 准。
✓合理选择不同类指标,以提高指标体系的预测水平。
✓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同类指标宜少而精。
✓所有指标都应是公认的,易测试,重复性好。ຫໍສະໝຸດ 262020/7/9
5.设计调查表格
✓一次一人一表 ✓名称规范 ✓附清晰、简洁的填表说明
制订调查计划
✓项目统一编码 ✓准确标明度量衡单位
调查表由3部分组成: • 受试者一般情况
所需测试人员多,要求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统一。 调查指标宜少而精。 对象应有较强的代表性。
➢ 我国由教育部等中央五部委领导,在1979—2010年
期间,每5年一次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 样本的选择一般按分层框架随机整群抽样。 如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分三级抽样: ✓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级:城乡男女四群体 ✓三级:按社会经济水平分好、中、差三片
✓适用于筛查异常和“疑似异常” 。
*标准(standard,criterion)
✓样本应尽量接近“理想”。
正常值和“标准”
✓全国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也可建立 适用于本地区的正常值。
✓可建立省级正常值,但不能取代全国统一标准。
✓有条件地区也可同时使用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标准。
• 国际标准通常适用于群体差异较小的儿童期(尤其婴幼儿 和学前期)。
2020/7/9
1. 追踪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 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 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
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个体,更能确切反映 生长速度和进程。
主要目的是制定某些生长速度相关指标的正 常值或标准。
2.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属追踪性调查,但需事先加设对照组。
2. 生长监测(growth surveillance)
现况调查
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和 整理过程。
✓明确监测目的。
✓明确监测人群,建立“人群监测” 体系。
✓监测体系固定,指标简便、易行。
✓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干预措施。
10
*一、正常值和“标准” *二、制订调查计划 *三、遵循伦理学原则 *四、调查实施细则 *五、质量控制
一、正常值和“标准”
*正常值有两类: 现状正常值(status norm)
样本来自本地区中等水平人群,只剔除因慢性 疾患或残障而影响发育的个体,反映人群实况,也 是干预目标。
理想正常值(ideal norm)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环节)
* 3.逻辑检验
*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调查表(缺、漏,明
显逻辑错误等),根据不同指标的两极 值(最大上下限范围)做为逻辑检验的 界值。
*一、等级评价法 *二、离差曲线图法 *三、指数法 *四、百分位数法 *五、Z分法 *六、LMS法 *七、生长速度评价 *八、发育年龄评价
费时长
✓应使用同型号器材、同样的技术规范,固定测试时段 (最好在同月内,至少同季度)
调查人员不断变动
✓应尽量固定测试者队伍
调查对象易流失
✓应采取措施减少样本流失
12
2020/7/9
前瞻性调查
3.半纵向调查(semi-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将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以弥补追踪 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样本易流失的不足。 如对6、9、12、15岁四组学生同时进行三年(4 次)追踪。6岁组追踪到9岁,9岁组追踪到12岁……, 由此在3年内获得6~17岁期间的生长资料。
标测定简便、精确;
评价结果直观、形象;重复性较高。
36
2020/7/9
*帮助了解个体生长状况及其在相应群体中
所处的位置(属于什么等级、是否异常、 发展趋势怎样等);
*为诊断发育障碍、评价营养状况、提供保
健咨询及选拔专门人才(运动员)等提供 科学依据;
*反映社区健康水平; *通过观察评价某些指标的变化,了解各种
)以上。
*特殊调查人数要求据具体情况而定(儿童高血压、风湿
热、肿瘤等,发病率低,样本量应相应增加)
*USA: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CHS):0~18岁
人群身高、体重以每月为一组
24
2020/7/9
3.分组(6岁前)
✓一月内新生儿为一

✓1~6个月,每月一
*观察、检验和评价某些卫生保健措施促
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效果
*调查方法选择依据 *1、调查目的:描述现状?还是评价效果或检验
假设?
*2、时间指向:即时性?回顾性?前瞻性? *3、调查手段:历史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实验
法?
* 遵循流行病学原理
*内容确定的原则
(1)据调查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能
说明问题的指标;
回顾调查法:所有已来潮女生;回答各自的初潮发
生年龄(精确到月);理论频数法、寿命表法等; 结果以M±S表示。
现状调查法:正出现初潮的女生;回答“是”或
“否”;用最小二乘法算得半数初潮年龄的中位数 和90%可信限。简便易行,结果准确,最常用。
前瞻调查法:未出现初潮的女生;定期、连续询问,
记录来潮年月日;统计结果以百分位数表示。费时 费力,但结果最精确,被视为“金标准”。
• 调查、测试项目
• 测试者姓名、调查日期等
27
2020/7/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