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株洲湘江风光带

株洲湘江风光带

总体介绍:
株洲湘江风光带位于城市的湘江沿岸,其中河西城区段南起凿石山景区,北至石峰大桥,全长11.3公里,总投资约6.9亿元,总用地面积100.4381万平方米,宽80米~200米不等。

根据规划,风光带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形成首善区段。

株洲湘江风光带将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出“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带景点。

按照计划,株洲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2012年年内将开工建设。

简介
株洲湘江风光带(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北起湘芸路,南至株洲航电枢纽进场公路(空洲岛),全长33.07公里,概算投资9.43亿元。

是首批入选世界银行在华实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城镇密集区建设项目之一,省发改委为项目总业主。

株洲湘江风光带不仅株洲市民,长沙和湘潭的市民也可在此欣赏到江天一色的美好自然景观。

株洲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将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一道美丽的流动花环。

工程分为城区段、郊区段、株洲县段三部分。

城区段从湘芸路至枫溪大桥(黄河南路),长12.858公里,其中包括延长段(从湘芸路至石峰大桥下游400米处)3.15公里;郊区段从枫溪大桥(黄河南路)至湘胜电排,长10.671公里;株洲县段从湘胜电排至空洲岛,长9.541公里。

沿线路幅设计宽度为8-26米,征地面积2118.95亩,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有人文景点9处。

已于2010年年底基本完成城区段道路工程和郊区段土建工程。

湘江风光带项目以湘江为纽带,沿江岸布线,集防洪、道路、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

项目建成后,防洪能力株洲市段由30年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该项目原概算投资9.43亿元,由于拆迁资金突破、美元利率下跌及世行最低价中标原则的影响,现调整概算至13.38亿元。

主要资金来源为:世行贷款455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3亿元;申请开行贷款3.5亿元;其余由市政府和县政府自筹。

背景
长株潭湘江生态经济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项目是首批入选世界银行在华实施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也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城镇密集区建设项目之一。

项目总业主为省发改委。

整个项目分为长沙、株洲、湘潭、昭山四个子项目,全长约71.689公里。

河西十景:石峰远眺、动力港湾、白石水韵、神农怀古、红动湘江、建宁记忆、曲尺幽径、古刹诗情、芳洲鹭影、时尚生活
河东十景:龙抬头、白石水韵、神农眼、神农瀑、神农湾、银河天街、诺亚方舟、老株洲、彩翼坊、幸福岛
注:2012年2月1日起,湘江风光带东岸(城区段)初步规划方案,年内开工
景观资源
四山四水,构成了株洲滨江地区主要的山水格局。

四山:即临江而立的石峰山、奔龙山、月形山和凿石山;
四水:即从城区蜿蜒而过的湘江、白石港、建宁港和枫溪港;
景点:南部湾地、蝴蝶谷、健康广场、左岸、水涧、沙滩、主题广场、抛石滩、北部湾地、
极限运动场、钓鱼半岛、航模广场。

按照“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理念设计和建设,为市民造就亲水、运动、旅游、休闲的空间。

人文资源
神农阁、建宁老码头、鲁班殿、资福寺、分袂亭等人文资源的积淀,株洲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仓库、煤棚、烟囱,展现了一个大时代工业文明的印记。

项目特点
城区段河堤内外边坡采用植草绿化,目前已完成体育中心至黄河南路段。

按照湘江风光带指挥部的要求,对原有滨江路路面进行提质改造,新增路面绿化近1万余平方米,主要栽香樟和植草,满足了风光带国庆开园的需要。

取消迎水面人行道原设计铺砌用水泥砖,采用优质红色的陶瓷烧结透水砖,已铺砌近7公里。

对新建的涵闸、电排等工作用房、启闭房等外墙采用优质外墙漆和瓷片进行装饰美化。

还将原有路灯更换,改为造型与整个风光带工程风格相匹配的双臂路灯,正在抓紧制作。

同时,坚决贯彻“四时生态野趣”的绿化理念,计划将郊区段和延长段剩余绿化范围草皮改种野生花草、花灌木等四季花卉植物。

还将在道路背水面侧人行道增设景观庭院灯,对路边侧石进行刷漆涂装美化处理。

项目意义
株洲湘江风光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株洲段)的建成,对提高株洲市防洪抗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