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对于客家山歌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不仅是一段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光荣的过程,时代赋予我们重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文化,为其发扬光大而贡献自身的力量。
调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来源
网络、书籍
参考文献
(四)表四:对客家山歌的获取途径调查数据
年龄段
18岁以下
19—30岁
31—59岁
60岁以上
耳濡目染
%
27%
%
%
电视广播
%
%
59%
%
书籍报刊
13%
%
%
%
学校
16%
5%
%
2%
政府宣传
0
2%
%
%
就获取途径而言,客家山歌之所以被那么多兴宁人所了解,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兴宁整体山歌文化的浸染和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在传统时期,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是即兴歌咏,口耳相传,民间说唱艺人也以山歌的曲调进行说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兴宁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多元化,使兴宁客家人的娱乐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于田园劳动时即兴编唱的客家山歌开始以电视、书籍等媒介广泛传播。
%
%
%
%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没有对调查对象进行刻意选择。因此,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属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对象以兴宁本地区的客家籍人士为主,占调查总数的比例为%。此外,调查对象中的其他籍贯、非客籍的人士,对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作为参考和补充,增加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五)表五:当地人们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增加客家山歌”的态度
年龄段
18岁以下
19—30岁
31—59岁
60岁以上
赞同
42%
%
%
%
无所谓
%
%
%
2%
反对
%
8%
%
%
兴宁人民普遍认为,客家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有必要继续传承下去。对于该不该在教材中增设客家山歌内容这一问题则见仁见智,许多受访者都非常赞同通过加大学校教育力度,开设有客家山歌的音乐课来推动客家文化的发展。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青少年自觉接受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培养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观念,那么客家山歌传承和发展之路也就后继有人了。
(二)表二:对客家山歌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
18岁以下
19—30岁
31—59岁
60岁以上
知道
%
100%
100%
100%
听过
%
%
100%
100%
会唱
13%
%
%
%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兴宁地区的人民对客家山歌都有所耳闻。所有年龄段的兴宁客籍人士中听过客家山歌的占百分之九十三以上,但随着年龄段的下降,听过客家山歌的人的比例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受访人群中有多数非客籍人士也都知道客家山歌,这足以说明,当地群众对客家山歌这一“土特产”都基本了解,或者说,客家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二、调查对象:
兴宁市人民
三、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随机抽取对象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邮件、网络等形式发送、回收)
四、调查主要内容: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五、调查数据分析:
(一)表一:被调查者的籍贯、年龄构成调查数据
年龄段
18岁以下
19—30岁
31—59岁
60岁以上
是客家人
%
%
%
%
是兴宁人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分
化学系
调研题目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查
调查的对象范围
兴宁市人民
调查的时间地点
······年1-2月,广东省兴宁市
调查的主要方法
问卷调查、走访调查
一、调查动机:
常言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遍布四方,客家文化也因此传扬于世。而我就出生在“兴宁”这个充满浓厚客家文化气息的城市,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我热爱客家文化,以本地的民风、民俗及语言为荣,乐于与外交流,弘扬客家文化。现由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亦包括其中。恰逢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所以我以此为契机,进行以“传承客家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目标的调研活动,意在深入了解兴宁客家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传承客家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我希望通过展示此次的调研结果,引起社会对客家山歌的兴趣,促进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唤起各界人士对客家山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的关注。
四、结语:
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它不仅是属于客家的,也是广东的,中国的,甚至是世界的。它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人的名片,值得认真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但如今善长唱客家山歌多数是中老年人,且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客家山歌确实在代际传承方面出现了青黄不接的趋势。所以,如果想要客家山歌不走向末日,想要我们的文化有发展,甚至是想要我们的民族有进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承名族原有的优秀文化,包括传承客家文化。而若想把客家山歌传唱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带头发展客家地区经济,为客家山歌事业的振兴提供必要的市场和资金。据了解,兴宁的隶属城市梅州,目前已筹办了一个“广东客家山歌基金会”,这就是一个确保客家文化发展的慈善机构,为梅州地区的山歌文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另外,要真正做到传扬客家山歌,还应该让客家山歌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就应该在山歌中加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当世人的文化需求,从而使客家山歌的魅力铭刻在各民族人们的记忆中,传唱四方。
(三)表三: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
18岁以下
19—30岁
31—59岁
60岁以上
喜欢
%
81%
%
98%
无所谓
%
%
%
2%
讨厌
%
%
1%
0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兴宁人民对客家山歌的喜爱程度偏高,特别是中老年人。据了解,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就陆续有人在兴宁明珠广场山歌亭唱山歌,且90%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逢活动一起,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虽然当地群众对山歌并没有很多专业的认识和研究,但是大家对它的喜爱确是不言而喻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客家山歌在人群中的受欢迎程度随着年龄段的下降而有所降低,这也就意味着客家山歌的传承已经逐步出现老龄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