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历程、成就与经验教训》。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2.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1)政治与行政二分
2)官僚制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2.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1)政治与行政二分 政治是“在重大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 动;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 活动”。 公共组织及其管理人员能够且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 式行政。
二、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1.2 西方政府改革实践
1)英国先行:1980年,撒切尔政府推行进行“财政
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其后梅杰政府(“公民
宪章运动”)、布莱尔政府(“第三条道路”)继 续推进政府改革。 2)新西兰、加拿大、美国随后。
二、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1.3 传统公共行政学面临解释难题
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2)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4)重视效率追求; 5)改革公务员制度; 6)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二、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3.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构成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的 严峻挑战,它改变了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题、方法、学科 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日益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尤其是 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的主流。 2) “新公共管理运动”尚处在艰辛的探索之中,还没有形成一种 固定统一的模式,“新公共管理运动”本身还远非完美,还存在 着不少批评和毋庸臵疑的问题。但公共管理学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的互动模式已经取代了公共行政学与旧公共行政模式。
三、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沿革
1)早期萌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首先翻译和引进了国外的一 些行政学著作,如《行海要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20 世纪30年代,最早的著作有1935年张金鉴的《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和 1936年江康黎的《行政学原理》等。 2) 恢复与重建时期(1982至1991):1986年在高等教育政治学一级学科 中设臵行政学或行政管理二级学科。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3.公共行政学的完善
怀特于1926年出版的《行政学导论》率先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行 政科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行政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系统性教科书, 标志着公共行政学成为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国家政府中的市政、联邦或联邦 行政;行政中的各种问题,包括公务员才能的发展,公务员工作的胜 任、廉洁、负责、合作,财政,监督、领导资格,纪律以及各级政府 的行政程序等。
三、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转型
1)公共管理理念的形成与强化; 2)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 3)公共管理关系的调整;
4)公共管理效能的提高。
本章知识结构图
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行政理论的萌芽
公共管理学兴起之背景 公共管理学理论特征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2.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2)官僚制理论
有史以来的社会组织分为三种形态:神秘化组织、传统组织 和合理-合法化组织。 建立在合理-合法化组织基础上的官僚制有以下优点:合理的 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动作机制、形 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 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也存在以下缺点: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公务员成 了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执行者,只会机械地例行 公事。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2.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3)科学管理理论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地利用工时提高工资;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训。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把作业环 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管理和劳动相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 执行职能。
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 公共管理理论 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范式:公共行政学
1.公共行政理论的萌芽
行政研究最早在德国获得发展,是德国高度集权、“开明专制”的 政治体制力图加强自身行政效率的反映。 具体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政治”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作了清晰的划分,明确了“政治”和“行政”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区分;二是初步建构起了行政研究的体系,将行政组织、行政 行为和行政法规定为行政研究的主要对象。德国行政研究的这些成果, 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萌芽。
研究目标:探讨在极限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以最敏捷和最 经济的方式圆满完成政务计划,通过政务的有效推行和管理,防止行 政权的滥用。
二、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学兴起的背景
1.1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遭遇实践困境 1)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财政开支持续攀升导致 政府财政出现危机; 2)公共行政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又使西方国家 政府面临管理危机; 3)财政危机和管理危机又直接导致西方国家政府的合法 性危机。
1)政治-行政二分法被广泛质疑,官僚制理论逐渐过时,
科学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遇到人文主义抨击。
2)难以解释政治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趋势,更无益政治 改革运动的发展。 3)新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 思想原则和思考方式。
二、当代形态:公共管理学
2.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特征
【扩展阅读】
关于公共行政学的奠基性著作,可阅读美国行政学家伍德罗•威尔逊的《行 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 年第 6 期);澳大利亚学者欧文•E•休斯的 《公共管理导论》;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薛澜的《公共管理与中国发
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以及王海燕的《我国公共管理发展的
3)规模扩张阶段(1992至1996):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公务员制度,行 政管理学教育从高等院校扩张到继续教育,1994年建立国家行政学院。 4)转型发展的新阶段(1997至今):1997建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2000年举行第一次MPA考试,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扩招,学科研究内 容与国际完全接轨。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沿革
1.恢与重建时期 2.规模扩张时期 3.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公共行政学的形成
1.政治与行政二分 2.官僚制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公共行政学的完善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的转型
【思考题】 1.简述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2.概述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 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特征有哪些? 4.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