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第一课_(王步高老师版本)
大学语文第一课_(王步高老师版本)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采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采 已 人 涘 之 右 之 中
, • 。 • , 。 • , •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已:还没有完 已: 停止 涘(sì ):水边 右: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 陆地
译文
• 抑世出世间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 悦之情,示向往之境。
《蒹葭》艺术特色分析
一、悦耳悠扬的音乐美。
二、意境朦胧的画面美。
伊人——朦胧、虚幻、求之而不得
蒹葭——萧疏清冷、彷徨凄切 河水——苍茫浩渺、飘忽不定 三、赋兴运用的韵味美。
意境美
含蓄美 朦胧美
音乐美
•《诗经》的艺术特色: • 直抒胸臆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 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 那个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 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洲。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赋、比、兴的手法
赋:“铺陈其事”——叙事和抒情 • 比:“以此物比彼物”——比喻和比拟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 qí),齿如瓠犀( hù xī ),螓 (qí n )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 ——《周南·桃夭》
《诗》三百篇,大抵 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 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 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 4、“求贤说” 或“招隐说”。 • 贤人隐居水滨,慕而思见之 --姚际恒《诗经通论》 征求隐逸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 见 --方玉润《诗经原始》
深入思考:
“所谓伊人”指的仅仅 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 (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名句:“望对岸而伸 手向往”,后世会心者以为善道可望难即、 欲求不遂之致。 —— 钱钟书《管锥编》
பைடு நூலகம்
• 班固:“……孔子
纯取周诗,上采殷, 下取鲁,凡三百五 篇。”(《汉书· 艺 文志》)
• 《墨子· 公孟篇》:“儒者诵诗 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
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
相高,故有齐、鲁(韩、毛) 四家之目。
„唐‟皎然《诗式》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论语· 子罕》: “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
维吉尔(公元前70—公元前19),著名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作者。
• (2)“相去三步,如阻沧海。” 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
• “她脸上遮着面纱,站在河流的对岸, 在我看来比旧日的她更超绝了。”
(朱维基译) 但丁(1265—1321)《神曲·炼狱篇》第三十一歌
(3)释氏言正觉,常喻之于“彼岸”。
思考题
• 1、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 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 2、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的抒发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诗人为什么 选择蒹葭? 3、本诗的表现手法?
思考题
• 1、分析伊人形象。 • 2、分析诗歌的主旨。
名家点评
• “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 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 知其何所指也”。----朱熹
•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 以好战乐斗之邦 • 忽过高超远举之作 • 可谓鹤立鸡群 • 倏然自异者矣。---方玉润
•蒹 白 所 在 溯 道 溯 宛
葭 露 谓 水 洄 阻 游 在
萋 未 伊 之 从 且 从 水
萋 晞 人 湄 之 跻 之 中
, 。 , 。 , 。 , 坻 。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 (2)晞:干 •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 (4)跻(jī):高 • (5)坻(chí ):水中高 地
----征途漫漫,终不可达 ----伊人宛在,终不可近
• 重章叠句,层层递进, • 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 露为霜,秋风瑟瑟,苇丛飘荡,秋水 茫茫。 • 河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天空 缥缈迷蒙,曲曲弯弯的河道,星星点 点的绿洲,宛然在目。执着追寻梦中 人的诗人,思心徘徊,踟蹰水畔,秋 水望穿,烟波浩渺间,行吟江畔,上 下求索,终是茫茫水域,千重阻隔,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姚际恒 •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 成绝唱 ---方玉润
• 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 • 心绪迷离,神思恍惚,亦真亦幻 • “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 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 者。”(《诗经原始》) ----方玉润
• 赋中见兴的笔法 • 空灵缥缈的意境 • 落寞悲凉的氛围 • 《人间词话》:“《诗经· 蒹葭》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 句式以四言为主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重章叠句的运用
•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 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的特色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 号? ——《魏风· 硕鼠》
蒹葭与湘夫人
• • • • • • 行吟江畔,上下求索 热烈而执着的情感 水天相隔、在水一方、可望不可即 烟水迷离、凄婉缠绵 赋比兴手法 意境美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关于《诗经· 蒹葭》主旨
1、讽刺说。《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秦处 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 国人未服焉。 ———《毛诗序》
(《汉书· 食货志》)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史记· 孔子 世家》)
时间的变化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空间的转移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缥缈难寻
努力追寻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可望不可即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结构内容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 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深 沉相思之情。
《蒹葭》内容分析
结构内容
• 本诗三章重叠,各章均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 秋色图。 • 第二层(三、四句)诗的中心意象。 •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 特定情境。 •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 种特定情境。
——《生民(一)》
二、颂歌:《小雅· 鹿鸣》《小雅· 南有嘉鱼》
《周颂· 维天之命》《商颂· 殷武》《大雅· 江汉》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4)从:追寻 • (5)阻:艰险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蒹 葭
《诗 经》
蒹
葭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