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顶符合题意。

)1.商(朝)人对神灵素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
“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

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硫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
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
D.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夏商周时期政治·宗法制
【名师点睛】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对周天子来说,周天子是大宗,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

但在诸侯国内,诸侯对于卿大夫来
说就是大宗,而卿大夫就变成了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又称为大宗。

所以,除了
天子永远是大宗外,其他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

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
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

这样,社会较
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该材料反映出
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
B. 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

相关主题